“饭都冷了,怎么还没吃完?”

快十点了,还不快上床?”

快点穿好鞋子,上学都要迟到了?”

……

这些话是不是听着非常熟悉?相信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说过。孩子爱磨蹭,真的让家长头大。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孩子磨蹭不是病,但是真要亲妈命。”家长几乎天天抓狂,天天吼,却发现孩子越催越磨蹭。

孩子为什么会那么慢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磨蹭的真相和对应的应对策略。

缺乏时间观念型

家长的再三催促没有起到作用,总以为是孩子不听话,其实不然。由于时间具有非直观性,无法直接被感知到,只能通过某些现象的交替体现出来,如昼夜、春夏秋冬的交替等。

而学龄前的孩子对于时间的概念和认知还处于萌芽阶段,多数孩子还不能准确的感知时间的长短,所以不容易形成时间概念。

所以对于磨蹭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做的是给孩子树立明确的时间观念。

对于小月龄的宝宝,家长可以播放不同快慢的音乐,帮助宝宝跟着做律动,让宝宝通过动作的快慢来提高对时间快慢的感知。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家长可以协助孩子做一张表格,告诉孩子在哪个时间做什么事情,多少时间内完成。孩子看不懂的,也可以画给孩子理解,或者用照片之类的。

解决孩子磨蹭的方法(应对孩子磨蹭的办法)(1)

这个方法能锻炼孩子的规划能力,让孩子逐渐形成做事的先后、主次概念。同时这样的计划表,也能让孩子清晰一天要做什么,增加孩子的掌控感。

缺乏兴趣型

做喜欢的事情动作很快,做不喜欢的事情就动作慢吞吞,这是很多小孩的习惯。比如孩子想出去玩,可家长却非让他待在家里收拾玩具,孩子心里不乐意,就磨洋工;再比如吃饭时,孩子在饭前已经吃了一些零食,没有较强的饥饿感,自然就会磨蹭。

孩子都特别喜欢玩游戏,家长可以通过做游戏,将生活中无趣的事情变成有趣的事情,从而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

比如洗脸时,可以比赛看谁洗的又快又干净;睡觉时,看谁第一个脱好衣服,安静的躺好等等。

用适当的比赛方式,去激发孩子做事的快速意识,同时让孩子体会到乐趣,这样孩子自然就会很配合。

缺乏锻炼型

现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普遍溺爱、包办过多,孩子从小就缺少独立做事的机会,等到需要孩子自己做的时候,问题就会显现出来。

作为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该培养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他人的好习惯。

解决孩子磨蹭的方法(应对孩子磨蹭的办法)(2)

做事前可以提前和孩子建立规则,比如:规定时间作业做不完,就不准写了,等到明天去学校,自己向老师解释完不成的原因;每天晚上8点前完成作业,就可以看一会电视等等。

只有提前和孩子约定好,孩子才能摆脱磨蹭,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缺乏动力型

反正做完这个事情后还有别的任务,那我为什么要快一点呢?反正这个任务是爸爸妈妈让我做的,我有什么好着急的呢?

很多情况下,家长催促孩子做的事情并没有让孩子获取紧张起来的驱动力。这个动力是家长强加给他们的,催一催就动一动,不催就慢下来甚至不动,久而久之,一个催促,一个磨蹭,就变成了恶性循环。

其实,对于因缺少动力引发的磨蹭,家长最好的方式就是对孩子经常性的进行鼓励和表扬。永远不要忽视表扬的力量,对于孩子,如果你经常说:“你现在比上一次进步多了”,“你长大了,用不着老是提醒你了,太棒了”,“你看你做的多快,真好”。

解决孩子磨蹭的方法(应对孩子磨蹭的办法)(3)

这些鼓励的话语往往能够充分的调动孩子做事的动力,孩子会为了赢得更多的肯定而努力做的更好。

纪录片《镜子》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的人。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在父母。”

孩子的磨蹭习惯,多是由于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有耐心,使用科学的方法去化解孩子的磨蹭,陪伴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