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故事发生在哪里 红楼梦发生在洛阳的百余个软证据(1)

红楼梦中的京城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很重要很关键,它关系到文本里许多重要问题的真伪。因此这个京城的所在地就成为解读红楼梦的重中之重。红楼梦是小说,这个京城是虚构的。红楼梦是作者自传,文本里包含着一众闺阁女子的命运悲剧。红楼梦从开始到最后一直给我们展示南方的风景,南方的苏州、杭州等地名,但是好了歌里有一句关键的话-只把他相当故乡。显然红楼梦的故事发生地在北方,而不是南方。我们在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描述知道都中、神京和京城就是古代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洛阳。其实洛阳是京城在文本里还有上百个软证据,这些软证据藏在文本的角角落落,藏在引用诗人和典故的显隐文本里,这里将继续一一列举。

大荒经:

文本开始就提到了大荒经,大荒经是山海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读山海经,是永远读不透红楼梦的,因为红楼梦充分采用了山海经里的写作手法。红楼梦比山海经的描写范围更广,大荒世界四面环山,是个盆地,而且是个小盆地。现在已失传的《禹本纪》,跟山海经颇有渊源,间接证明了大禹本人和山海经的关系,大禹治水就在洛阳附近。从天地人的角度,大荒经里所指的地方都是洛阳。

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发生地在上古世纪的中国,即今天的中原地区。神话的典籍出处《山海经》《列子》《淮南子》等都是古代中原文化典籍的代表性著作。

《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民间传说里女娲补天的地方是河南省济源市邵原镇,这里至今仍可见许多五彩石,而济源与洛阳隔河相望,也属于中原文化之区。

神都洛阳是武则天时代的称呼:

甄士隐嘱托贾雨村西上的地方正是红楼梦的神京洛阳。洛阳,古称“神都”,这是武则天时期的官称,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官方命名为“神都”的城市。红楼梦文本经常称呼这个都城神京和都中,其实神京和都中合起来就是“神都”洛阳。

北邙山:

红楼梦第一回写甄士隐抱着女儿英莲在街上和一僧一道对话,最后道人说:“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此语大有深意。生在苏杭,葬在北邙是证明甄士隐身份的重要辅证,北邙山是历代皇族的最佳埋葬地。北邙山在千年帝都洛阳。北邙山埋葬了几十位帝王,是中国最大的陵墓群遗址,这里自然少不了本书的主人公,那位仁慈贤德的晚明皇帝。

贾复的祖籍:

红楼梦第二回,当冷子兴向贾雨村介绍荣国府贾政的时候提到了贾复的名字,贾雨村口中的自东汉贾复以来是一个很重要的提示,汝州志卷第六里可以找到关于贾复的描述。成化十一年(1475年),汝州东南境复置宝丰县属汝州辖,汝州领三县,隶河南布政使司南阳府。汝州直隶州领鲁山、郏、宝丰、伊阳四县,隶河南布政使司,直至明末。如果文本里的大如州指的是汝州,那么神京就是古都洛阳无疑了。

买舟西上:

甄士隐对贾雨村云:“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兄可即买舟西上,待雄飞高举,明冬再晤,岂非大快之事耶!”甄士隐和贾雨村在苏州的海葫芦庙相遇,甄士隐让贾雨村去都中投考,却说西上。显然都中不在北京,西边只有两个都城,一个是长安,一个是洛阳,前面证明了长安不是红楼梦的都城,那么都城自然就是洛阳。

汝南血泪: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当晴雯屈死后,贾宝玉做了一篇荡气回肠的芙蓉女儿诔。中间有段话很值得回味: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垄中,女儿命薄!汝南泪血,斑斑洒向西风。红楼梦草蛇灰线,芙蓉女儿诔表面上是祭奠晴雯的诔文,其实贾宝玉真正祭奠的是自己的兄长贾珠和贾珍妻子,也就是文本隐去了的那位下嫁到贾府的皇室公主,梦里的警幻仙姑。显然这里的汝南,就是指的是汝州之南。

梓泽余衷:

芙蓉女儿诔里接下来的梓泽指的就是河南孟津县境内。梓泽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十五》:县北有潜亭,瀍水出其北梓泽中。梓泽,地名也。泽北对原阜,即裴氏墓茔所在,碑阙存焉。其水历泽东南流,水西有一原,其上平敞,古赞亭之处也。

绿珠的典故:

红楼梦的诗词曲赋反复提到绿珠的名字。《晋书·石崇传》: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秀怒,矫诏收崇。崇正宴于楼上,介士(武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石崇在孟津附近有别馆,地址在的金谷,另外一名重要的名字就是梓泽。红楼梦反复强调梓泽和暗示金谷,只能说明贾府过去的好多事情就发生在孟津。

大观园所在地:

大观园作为桃花源一样的末世避难之所在,一定不在京城或挨着京城,如果都中陷落或者有灾难发生,难免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殃及大观园。红楼梦第七十六回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描写:湘云因弯腰拾了一块小石片向那池中打去,只听打得水响,一个大圆圈将月影荡散复聚者几次。只听那黑影里嘎然一声,却飞起一个大白鹤来,直往藕香榭去了。黛玉笑道:“原来是他,猛然想不到,反吓了一跳。”湘云笑道:“这个鹤有趣,倒助了我了。”因联道: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至此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一句将千古传诵的诗词浮出水面。这里的白鹤是根据大荒写法写成的,暗指大观园在孟津县的白鹤镇。

清虚观的原型是上清宫:

上清宫距离白鹤镇不远,处于洛阳故城中轴线正中的北端,南望伊洛平原,古都尽收眼底,远眺伊阙。上清宫始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唐朝追尊老子为玄元皇帝,上清宫又叫玄元皇帝庙,后人又追尊老子为太上老君,所以也称老君庙。上清宫两侧各有“玄圃门”和“瑶台阙”两扇门,因此坐实了红楼梦里的清虚观就是现实里的上清宫。上清宫里的钟楼和鼓楼本来是中国古代都邑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性景观,通常是钟楼居东,鼓楼在西,常言所说"晨钟暮鼓", 钟和鼓很早就用于祭祀了,道教将其吸纳作为法器悬于宫观之内。

紫薇舍人的名字暗指洛阳的紫微宫:

红楼梦说到护官符的时候对薛家做了专门的介绍,丰年好大雪,甲夹批:隐“薛”字。珍珠如土金如铁。甲戌侧批: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紫薇舍人薛公的紫薇通紫微。紫微宫,也就是隋唐洛阳城宫城,隋代称紫微城,或紫微宫,《后汉书》称:“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自汉朝以来,中国星象学家就将天的最高拱极区称为“紫宫、紫垣”。《道经》称:天上有三垣,“紫微垣”位于天中央的最高位,尊贵的万星之主“紫薇大帝”之“紫微宫”列于其上,“紫微宫”在星座上属帝王之居。

洛神赋:

贾宝玉到水仙庵祭奠金钏,未见洛神像时,还怀疑洛神是假的,等见了洛神像,不觉滴下泪来。洛神在历史上名气大应归功于曹植的《洛神赋》。曹植曾经到洛阳城边洛河岸边散步,恍惚看见水面出现了仙女,于是写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等名句。《洛神赋》也名《感甄赋》,因为这是曹植写给甄妃的真情告白,在这里脂砚斋用来隐喻贾珠对嫂子贾珍妻子的感情。

三生石: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甲戌侧批:妙!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也。三生石的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来生。三生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意涵情定终身的象征物。这里的三生石的故事表面上发生在杭州,但是故事起源发生地就是唐代洛阳的惠林寺。圆观是洛阳惠林寺僧,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圆泽的约会,因此三生石与洛阳有莫大的关系。

牡丹:

牡丹是洛阳的代表性文化符号,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渊源的。隋唐以来,洛阳就盛植牡丹,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以植赏牡丹为尚。开封周王的牡丹园即以“天香圃”命名,而牡丹的意象在第六十三回,写诸钗行酒令抽签占花名。宝钗先抽得签,上画一枝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又注着“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之语。牡丹就是薛宝钗的代表花,她被皇室选为隐皇子贾宝玉的贵妃。

潘安和子健:

潘安也就是潘岳,是西晋著名的美男子和诗人。潘岳主要活动和影响地即在河洛地区。《红楼梦》第一回:“历代野史……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荼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若至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滥淫,以致满纸潘安、子建……”从某种意义上说,潘安和子建都是洛阳才子,红楼梦把他们二人作为男子才高貌美的代称,是隐喻了洛阳的。

水月庵:

红楼梦里提到了水月庵,水月庵又叫馒头庵,多次作为人物场景出现。如第十五回《秦鲸卿得趣馒头庵》和第七十七回《美优伶斩情归水月》。河南地界的水月庵地处中牟、开封之间,在汴洛驿道旁。明末清初名人,像丁耀亢、王士祯、沈荃、陈爌、许菼、张学林、谈允谦、鄂顺安等都在此留有诗作。

蒲芦:

红楼梦出现蒲芦,在第五十回,李纨出一谜语:一池青青草何名?湘云猜道,这一定是蒲芦也。这个名称出自《礼记·中庸》“夫政也者,蒲芦也”。蒲芦亭与附近海子河、渔津渠等水域相通,水植荷花,岸列垂柳,风光宜人。葛震甫、王士祯、周亮工、乔璧星、张民表、韩荩光、曹之锦、蔡玄龙、冉觐祖等明末清初历史人物都有诗咏。周亮工《渡河望中牟读书处》:“圃田郭外苇芦新,艇子从人泛早春。记得南陂榴园事,廿年不敢怨风尘。”王士祯《蒲芦亭》诗:“南郭孤亭野水滨,菰蒲猎猎水粼粼。林宗未远风流在,不愧名亭是垫巾。”

安禄山:

红楼梦第二回提到了安禄山,他本名康轧荦山,营州人,大燕皇帝,安史之乱祸首。安禄山通晓六国语言,秉性机灵。安禄山得到唐玄宗的喜爱信任重用。安禄山于755年发动安史之乱,占领洛阳,安禄山次年在洛阳称帝,建立了燕政权,年号圣武。

曹操:

红楼梦第二回提到了曹操,曹操在消灭袁绍集团后将大本营迁到了邺城。此后的曹操集团便形成了政治中心:曹操所在的邺城、汉献帝所在的许昌。可是曹操病逝于邺城和许昌之外的洛阳,后来洛阳成为曹丕的帝都。

王莽:

红楼梦第二回提到了王莽,新莽时期,迁都思潮再,始建国五年,王莽产生了从长安迁都洛阳的想法。在儒家的经典中,洛阳是天下之中,在《尚书》中也有洛阳乃天下之中观念的记载。历史记载:“是时,长安民闻莽欲都洛阳,不肯缮治室宅,或颇彻之。莽曰:玄龙石文曰:定帝德,国洛阳”。王莽以谶纬图说作为理论基础,欲以迁都来应天命。

桓温:

红楼梦第二回提到了桓温,恒温两次北伐之战收复洛阳,正式确定了在东晋的军事威望。

许由:

许由是上古时期的圣贤,古代隐士的鼻祖,品性高洁,淡泊名利。史书里说,他生活在尧舜时代,因为不愿当皇帝,到箕山下隐居,还在山下的河边洗耳朵,免得“污言秽语”脏了耳朵。成语“洗耳恭听”即由此而来。箕山位于汝州与登封交界处,洗耳河发源于箕山,蜿蜒流入汝州城。

李隆基:

洛阳,一座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建城史以及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沿着洛河一字排开,举世罕见。百余位帝王在此执政。,也包括了唐玄宗李隆基。

嵇康:

弱冠之后,嵇康从老家来到洛阳,由于外形俊美气质过人,加上善琴晓书文采艳绝,在洛阳声名鹊起,成为洛阳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于对朝政不满,他屡次拒绝做官,于是遭到陷害,一项项天大的罪名突然被加在嵇康的头上,后来被杀。

王谢二族:

东晋南朝时代的两大高门望族——琅邪王氏和陈郡谢氏。琅邪王氏之兴始于汉魏间的王祥、王览,至魏末西晋,已有不少达官和名士。王氏在西晋乱亡之时,已较早地定下了南渡的决策。陈郡谢氏之兴,较王氏为晚。谢氏知名于晋代者,始于谢鲲。谢鲲的父、祖官位不高,他本人出仕已是西晋惠帝的后期,而他到南方时间亦较晚,初过江时是避地于豫章,在王敦幕下任职。王谢二族在兴盛的时候一直住在京城洛阳。

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1082~1135)画擅长工笔花鸟,才华非凡,颇有艺术才华,但乏治国能力,他与钦宗赵桓一齐被金人掳去,囚于五国城,受尽精神和肉体的折磨。赵佶于1135年死于囚中,金人将赵佶葬于洛阳。

刘庭芝:

刘庭芝字希夷,苦篇咏,善为闺帷之作。诃哀多似古调,体势与时不合,遂不为人所重。希夷美姿貌,善弹琵琶,好酒色,落魄不拘常俗。为《白头吟》,忽作一联语曰:“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谁复在?”复作二句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复叹曰:“死生有命,岂复由此!”乃并留前句作诗,后岁余为奸人所害。《大唐新语》卷八。刘庭芝就是汝州人。

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望海潮·洛阳怀古》是北宋词人秦观所写的一首伤春怀旧词。该词先是追怀往昔在西京洛阳时结伴游览名园胜迹的乐趣,继写此次重来旧地时的颓丧情绪,虽然风景不殊,却丧失了当年那种勃勃的兴致。

乐羊子妻: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可叹停机德说的就是乐羊子妻的故事。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这里的河南指的就是洛阳附近。

堪怜咏絮才: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可叹停机德的后一句就是堪怜咏絮才。咏絮才与东晋才女谢道韫有关。谢道韫,出身陈郡谢氏。陈郡谢氏起家于魏晋时期,陈郡谢氏还出了许多于文学贡献与艺术才能的杰出人物,比方文学史上著名的“大谢小谢”。其中,大谢谢灵运,是谢玄的孙子;而谢玄,是谢安的侄子。而以咏絮才名垂文学史的谢道韫,是谢安的侄女,谢玄的姐姐。他们当时都居住洛阳。‘’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今洛阳)任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庄子:

“庄周梦蝶”这则成语出于(战国·庄周《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老子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庄子墓位于洛阳市伊川县白元镇白元村西,如今仅留一块石碑和不大的圆形墓冢。

李长吉: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就是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

闺帏恨比长沙:

庚辰双行夹批:汲黯辈嫉贾谊之才,谲贬长沙。

正邪两赋论:

它和明代吕坤思想渊源。他在哲学上坚持气一元论,认为:“天地万物只是一气聚散,更无别个。”《呻吟语·天地》“道器非两物,理气非两件,成象成形者器,所以然者道;生物成物者气,所以然者理。”《呻吟语·谈道》批判了理学家把道与器、理与气分割开来和“理在气先”等说法。

程颢和程颐:

北宋的程颢和程颐,河南洛阳人,他们创立的理学也称为“洛学”,与同时代的张载所创的“关学”颇有渊源,二者理学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南宋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才成为一代理学大家的。

朱熹:

它和宋代朱熹的思想渊源、程颢和程颐的四传弟子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的洛学,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比较严密逻辑体系叫程朱理学,这个学派被元朝选为官方哲学中的正统学派,其思想成为官方统治思想。

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是一部"群芳谱"。其实"金陵十二钗"这一女性形象群,也来自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中的"二十四花品"。

花果山:

贾宝玉去北静王水溶家里要身披蓑衣,脚踩木屐,取自西游记的花果山水帘洞。花果山在洛阳附近。

洛阳园林:

大观园的园林传统,西苑是隋炀帝创建的禁苑,象征天之瑶池。 [1] 因地处洛阳宫城(紫微城)之西而得名。隋名会通苑,即唐代的东都苑。又名上林苑,武德初年改称芳华苑,武则天号为神都苑。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被誉为“天下第一苑”。

宓妃:

洛神,洛水的女神洛滨,《辞海》中引李善的说法,即洛滨系宓(伏)羲之女,称宓妃,因渡水淹死,成为水神。

夏桀:

夏桀(生卒年不详),姒姓,名履癸,洛阳附近西河人。夏朝末代君主,帝发的儿子,古代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伏羲:

伏羲是人文始祖。大约距今七八千年。伏羲氏发现“河图”与“洛书”,并画出“八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他奠定了人类文明的初基,反映了河洛先民在和大自然斗争中所形成的人类思维的伟大成就,是河洛先民智慧和社会实践的结晶。

周公:

红楼梦参考周公的梦境多次。周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因以周太王所居地为其采邑,故称周公。营建洛阳邑,在洛阳制礼作乐,被后人尊称为元圣。

贾谊:

芙蓉女儿诔里提到了长沙的贾谊,他是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洛阳人。18岁时,就以博学能文而闻名于郡中,得到郡守吴公的赏识,收为弟子。贾谊20多岁受到文帝的重视,不到一年,被擢升为太中大夫。贾谊的才华引起了一部分朝臣的不满,结果文帝让贾谊去做长沙王的太傅。

许慎:

许慎是古文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他初举孝廉,后入京,官至太尉南阁祭酒。曾从贾逵受古文经学,博通经籍,当时洛阳儒生称其为“五经无双许叔重”。《说文解字》集西周以来文字之大成,也集古文经学训诂之大成,是我国一部系统而比较完备的字典。

武则天:

红楼梦里提到了武则天,她出生于洛阳,是唐高宗皇后。武周皇帝,公元690--705年在位。十四岁被唐太宗选入宫内为才人,太宗死后为尼。她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洛阳度过的。晚年奢侈专断。神龙元年(705年),中宗复位,武则天病死。

玄奘:

红楼梦多次提到西游记,玄奘,俗名陈袆,法名玄奘,俗称唐僧、唐三藏、唐高僧,通称三藏法师,唐代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是中国历史上的佛学大师、佛经翻译家、旅行家。

杜甫:

杜甫字子美,生于河南府巩县,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现存诗歌达1400余首。

李龟年:

他的生卒年不详。唐朝时东都洛阳人。著名歌唱家、宫廷乐师。他精通音律,通晓多种演奏技巧,笛子和筚篥也吹奏得漂亮,还会击羯鼓。

韩愈:

韩愈字退之,原籍洛阳人。其诗“我家本瀍榖,有地介皋巩”可证,因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又称韩文公。唐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一位开启宋明理学唯心主义初源的哲学家。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行九,世称元九,洛阳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小说家。其诗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元白二人的文学主张相同,诗风接近,互相影响,因此又称"元白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醉吟先生”,晚年号“香山居士”,出生于河南新郑。是我国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杜甫齐名。

邵雍:

红楼梦里妙玉的师父精通象术,不得不提到邵雍,字尧夫,自号“安乐居士”,是我国宋代著名的象数学家,也是伊洛理学的奠基人之一。被封建统治者捧为"圣人"、"夫子"。

吕维祺:

红楼梦前八十回没有这个人,他应该是后三十回的重要人物。吕维祺字介孺,号豫石,学者称明德先生,明末河南府(洛阳)新安县人。他著书颇丰,主要有《孝经本义》、《或问大全》、《明德堂文集》、《敬学诗》、《吕豫石集》、《奏疏音韵日月灯》。

王铎:

王铎在前八十回也没有出现,他是孟津人,世称“王孟津”和“神笔王铎”。明末清初大书法家。明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连科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累官礼部尚书。

曹操 曹植 曹丕:

曹操 曹植 曹丕三人与洛阳的关系很密切,这里不再赘述。

鼎:

青铜器为国家之重器、统治之象征,古青铜器是权力和富贵的象征,青铜器里也凝结了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商周时期的器物已经很是精美,到了薛姨妈原型家族中人,也就是孟津黄调鼎的父亲黄奇瑞手上自然更加出色,被收藏者奉若珍灿。

癞头鼋:

贾宝玉告诉林黛玉: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这个故事取自与洛阳有关的著名典故。

......

红楼梦里关于洛阳的软证据很多,牵扯到的名人也很多,除了已经罗列的人以外,还有诗词曲赋里提到的马援、华佗、蔡邕、 王充、蔡邕、蔡文姬、稽康、阮籍、左思 陈寿、陆机、石崇、杨广、杨坚、李世民、长孙无忌、王之涣、韩愈、 吴道子、颜真卿、 刘禹锡、李煜、赵匡胤、范仲淹、欧阳修等人。这些软证据已经接近或超过百条。这些与红楼梦有关的名人或生于洛阳及周围,或死于洛阳及北邙山一带,或长期居住在洛阳,或在洛阳有过重大的文学贡献,或在洛阳周围建立了巨大的功勋。总之,红楼梦显文本虽然没有明写洛阳二字,但是隐文本指的京城就是洛阳。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红楼梦 故事发生在哪里 红楼梦发生在洛阳的百余个软证据(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