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玉雕名家官网


对于“民以食为天”的中华民族来说,“吃”历来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圣人云:“食色性也。”所以那美食的诱惑,就连自视清高的文人们也没有逃过。于是就造就了中国人包罗万象的饮食文化,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能吃尽吃,甚至连国之瑰宝——玉石,我们古人也没有放过。

古人盘玉三法(古人是如何食玉的)(1)

▲玉雕名家 杨波 作品《仙童对弈》

古人认为万物有灵,而玉则是天地孕育之精华,是万灵之首,故食用玉石可获得天地精气,从而能得长生不老之躯,获位列仙班之位。尤其是魏晋时期,人们对食玉尤为迷信,当时的炼丹家葛洪就在其著作《抱朴子内篇仙药》中言之凿凿地声称:如果将玉石磨成粉吃下去,连续服用一年时间以上,基本能做到身飞轻举、水火难侵、百毒不犯。并且最后还补充以和田白玉的食用效果最佳。

古人盘玉三法(古人是如何食玉的)(2)

▲玉雕名家 作品《飞天》

可是玉石那么硬,火中不会焦,水中不会化,该怎么吃呢?直接生吃吗?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倡“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对于美食中国人历来有着不怕麻烦的执着,所以玉再坚硬,古人也自食用妙招。葛洪就在《抱朴子》中详细的介绍了几种食玉的方法,“玉可以乌米酒及地榆酒化之为水,亦可以葱浆消之为饴,亦可饵以为丸,亦可烧以为粉”。即用乌米酒和地榆酒把玉化为水,或用葱浆将其化为饴,或搓成丸子,烧成粉食用。《本草纲目》里则说,玉屑若是直接服用,有很好的排除脏腑毒素的功效。

古人盘玉三法(古人是如何食玉的)(3)

▲玉雕名家 作品《仙鹤》

可见食玉是大有讲究的。对于千古帝王来说,这种讲究更甚。据《史记》记载,晚年的汉武帝因为相信将玉磨成玉屑,兑着露水一起喝,有延年益寿之效,因此还在修筑建章宫时特别设计了承露盘,用来承接夜晚或清晨空气中的水汽冷凝而成的露水,以便服食玉屑。另外,魏晋时期的人们还喜欢将玉与一些神奇的仙草同煮,他们相信这样煮能获得让人长生不老的琼浆玉液,而且还会很美味。

古人盘玉三法(古人是如何食玉的)(4)

▲玉雕名家 作品《观音打坐》

兑水喝、煮水喝、搓成丸子,烧成粉直接食用,尽管古人为了将玉石这种坚硬之物下肚想尽了办法,但是食玉获得长生之人却从未出现,倒是长期食玉造成的死亡事件却让人们对食玉长生的说法产生了怀疑。这也是食玉之风迅速消亡的原因。虽然食玉的确有害于人体,但是当今的现代科学对矿物的研究也证明了,玉石中确实存在着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直接服用无法吸收,但长期佩戴却能够滋养我们的身体毛发,所以玉还是用来赏玩的好。

古人盘玉三法(古人是如何食玉的)(5)

▲玉雕名家 作品《坐禅》

有句话说得好“世间万物,唯美食和爱不可辜负”,中华民族对美食的热爱,源于对生命的尊崇,对玉的喜爱,则是对自然的敬畏。这里是玉雕名家,我们借手中之玉,以写意志趣和人文哲思化育当代玉雕艺术。关注玉雕名家,同我们一起品鉴玉雕艺术,感受玉雕魅力,触摸玉雕作品的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