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人气爆满(故宫走出红墙看市场)(1)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近日在故宫研究院学术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拟尝试开放夜场,今年还将再一次扩大开放力度,此前还指出拟严格执行每日接待观众不超过8万人次的规定、调整淡季票价,一系列政策引发各界关注。单霁翔从2012年初上任以来,推出了多项变革措施,包括推出App、吉祥物等等,本文将对单霁翔上任以来的重点改革举措进行盘点。

故宫讲坛 2012年9月8日

故宫博物院自2012年9月8日起定期举办“故宫讲坛”,所有讲座均免费向市民开放,在故宫之外与观众面对面交流。讲座内容涉及古代建筑、文物研究与鉴赏、明清历史、文物科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诸多领域。故宫博物院邀请在各自领域卓有建树的著名专家学者走上“故宫讲坛”,全面系统地介绍故宫丰富的文化资源,分享他们的经验与研究成果。

“平安故宫”新安防系统立项 2013年4月16日

“平安故宫”工程于2012年由故宫博物院酝酿提出,2013年4月16日被国务院批准立项。该工程旨在全面提升故宫博物院的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传播等能力,实现对故宫的完整保护和故宫博物院的可持续发展。 其主要包括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建设、地下文物库房改造、基础设施改造、故宫安全防范新系统等7个子项目。

《胤禛美人图》App 2013年5月

故宫博物院首次尝试开发制作App。与其他博物馆不同,故宫博物院第一次并不是推出一个“大而全”的故宫全面介绍或导览功能的App,而是以在观众中知名度比较高的“十二美人”绘画藏品《胤禛美人图》为对象,进一步唤起观众对“故宫是个博物馆”的关注。这个App以清晰的藏品图为基础,串联起家具、陶瓷、宫廷生活、书画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绘画本身的构图、技法进行分析。

首次启用电子票 2014年8月

新门票将采用防伪码标识,游客只需持票在验票机上一刷,几秒内就可完成识别,与此同时,每张门票都可视为电子记录器,可在设备上显示购票时间、地点等信息。

单霁翔曾说:“2014年8月博物院将首次启用电子票,届时,游客进宫就像坐高铁一样,刷卡进门。此举既加快了游客的进宫速度,同时又能有效打击假票现象。”

故宫吉祥物“壮壮”、“美美” 2014年11月23日

故宫首款吉祥物“壮壮”、“美美”设计始于2013年9月,历经近10个月正式与公众见面,此次吉祥物的推出,契合了故宫文化创意的精神所在,即推出易于被人们所接受的代表形象,并让故宫文化生动、亲切地体现在文化产品中。

主题免费开放日 2014年12月

北京故宫博物院于淡季每月第一个星期三试行主题免费开放日,按照计划,2014年12月3日,2015年1月7日、2月4日、3月4日和4月1日,分别对应教师、大专院校学生、现役军人和公安民警、医务人员、志愿者免费开放。此举旨在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实行分流措施,引导部分观众避开参观的高峰期,获得更好的参观环境与文化氛围。

单霁翔说:“此次是对特殊人群实施免费开放。特别是对那些在经济方面比较薄弱、比如大学生这样没有工资的阶层;以及日常工作比较繁忙、像中小学教师等人群,希望他们能够免费进入博物馆参观。”

拟推20元淡季网络门票 2015年1月27日

为鼓励公众采取网络预约方式参观,故宫拟推出淡季网络预售门票半价优惠政策,即每年11月1日起至第二年3月31日(不含元旦、春节假日期间)门票20元(不含钟表馆、珍宝馆)。呼吁游客采用网络购票,特别是在参观的高峰期更要提前进行网上预约,一方面可以免去排队买票之辛苦,也可以减少现场购票人数,降低排队购票时间。单霁翔表示,通过预约网购、分散购票达到减少并最终取消现场售票的目标。

拟每日限流8万人次 2015年1月27日

故宫博物院首次发布观众分流征求意见稿,拟将全年每天限定接待观众8万人次。故宫全年接待量严重不均,在观众流量曲线图上呈现出“双针一峰”图形,即“五一”、“十一”两根针,暑期一座峰。统计数据显示,故宫2012-2014年近三年的接待人数分别为1534余万人次、1456余万人次、1525万人次。其中,单日观众人数最高突破了18.2万人次,最低不足万人次。

计划开放夜场 2015年2月27日

故宫拟尝试由白天开放到可以夜间体验,夜间开放的并不是院内,而是今年将开馆的故宫数字博物馆,设在端门城楼和大高玄殿,由于位于故宫博物院院墙之外,所以博物院夜间闭馆后,这里仍计划对外开放。观众可选择夜游“数字故宫”,不用进宫也能了解紫禁城全貌。

北京商报记者 刘伟 实习记者 刘晓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