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刽子手华盛顿一场毫不讲理的会议)(1)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侃大山

1783年,对于美国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年份。

虽然两年前北美殖民地的英军就向华盛顿投降了,但直到1783年英国才愿意签署文件,正式承认昔日的殖民地变成与自己身份相等的国家。

双方在巴黎签订相关条约,史称《巴黎条约》。没有想到,这一承认昔日独立者们的文件却开启了另一群体的悲剧。

一、"合理"的巴黎条约

条约实际上参与签订的国家有很多,大家为了各自的利益做着不同的盘算。

比如西班牙,他是北美独立战争后唯一还想继续干架的国家。

战争期间,西班牙也参与了对英作战,但其真实的目的是要夺回直布罗陀海峡的控制权。而英国是不可能同意的。

为了不让西班牙添乱,法国决定在北美的地图上划一条线。

华盛顿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刽子手华盛顿一场毫不讲理的会议)(2)

以阿巴拉契亚山脉为界限,东边是美国的领地,美国的势力不可以过山;西边则成立西班牙控制的印第安屏障州,美名其曰:避免英、美之间产生直接冲突。

然而作为一个新兴的国家,怎么能够与世界上头等商业帝国不发生交集呢?

即使美英之间打过仗,但在金钱面前就没有旧日恩怨了。

于是美国的谈判代表撇开昔日帮助过自己的国家,独自找到英国谈判。

两个国家达成的结果是:密西西比河以东、佛罗里达以北和加拿大以南的所有地区,都是美国人的。英国人获得密西西比河永久的进入权。

华盛顿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刽子手华盛顿一场毫不讲理的会议)(3)

这样的条约对于英美双方来说皆大欢喜。

因为英国预见到,未来与美国的贸易将产生巨大利润,而密西西比河的进入权,意味着英国可以凭借自身优势控制北美市场。

而美国的领土则从最初海边的一条线扩张到了现在的美国中东部地区,这是以前压根就不敢想的美好结局。

美英两国达成的协议不仅让法国、西班牙蒙受损失,受到伤害的还有一群特殊的美国人。

二、华盛顿的解释

这群"特殊"的美国人便是下面要说到的印第安原住民。

当时美国的势力最多只能到达阿巴拉契亚山脉,这条山脉与密西西比河之间居住着大量的印第安人,有将近30个部落。

很多人都质疑,美国白人为什么要对印第安人进行无情的驱逐和屠戮呢?为什么不能和谐地融入到一个大家庭中呢?

这个问题的钥匙掌握在乔治·华盛顿的手中。

华盛顿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刽子手华盛顿一场毫不讲理的会议)(4)

华盛顿总统与当时的国务卿、后来的美国第三任托马斯·杰斐逊商议后认定,美国与印第安人的关系,并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是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那么也就是说,印第安人所组成的部落是被美国政府承认的合法主权国家。

华盛顿承认对方与美国享有平等的权力,包括他们的领地和财产。

甚至当时政治精英们有一段专门的声明,表明印第安人是美洲土地的原住民,剥夺他们的权力是违反自然法则,违法正义,同样也违反了美国的国家精神。

但美国总统又说了:阿巴拉契亚山脉到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大片区域,是经过"合法"的国际条约谈下来的。

印第安部落没有参加巴黎会谈,那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的权益。

华盛顿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刽子手华盛顿一场毫不讲理的会议)(5)

很难想象,这片居住了数千年的土地,竟然因为归属问题,老主人要征求新邻居的意见。

再说,欧洲的精英外交家们也没想过邀请印第安代表来参加谈判。

大航海时代开启后,所有欧洲国家都认为靠着在伦敦、巴黎或马德里做出的决定,就是可以世界通行的法则。

所谓的"合法性"仅仅因为这是西方航海家们发现的土地。

美国人驱逐印第安人的手段起初是很"文明"的,他们派出若干个专员到印第安部落,通知他们搬离美国的领土。

当地的酋长还妄图和专员谈判,但被无情地拒绝了。因为在美国人看来,《巴黎公约》之后就不存在什么印第安领地,要么让出土地、要么与美国开战。

华盛顿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刽子手华盛顿一场毫不讲理的会议)(6)

这样宣示主权的强硬态度让一些西方国家都感到震惊,受到国际舆论的压力,华盛顿被迫转变措施。

他听从了纽约大地主斯凯勒的建议,采用小规模蚕食、分布扩张的办法将印第安人所需要的猎物一点一点消灭掉。

斯凯勒说:"由于猎物匮乏,他们必将放弃土地,越退越远,慢慢萎缩下去,直到近乎湮灭。"

斯凯勒是一个长期与印第安人打交道的专家,他的建议比口头劝人搬离更加"文明",这种种族灭绝的方式成本更低,也更让人接受。

华盛顿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刽子手华盛顿一场毫不讲理的会议)(7)

一位来自北卡罗莱纳州的参议员评论说:

"美国印第安政策的设计者要是死后想上天堂,在天堂门前需要交代清楚一些事情。尤其要好好解释一下对美洲原住民都做了些什么!"

参考文件:《华盛顿大传》《美国人:从殖民到民主的历程》《美洲最早的主人:印第安人》

《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女首富周莹,到底有怎样的传奇一生?

匿名住宿当大侠,古代流动人口管理真有这么乱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