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被骗了怎么办(骗子已经盯上了你家的娃)(1)

9月16日22时许,家在漳州诏安的胡某报警,称其女儿陈某被骗6500元。

原来,当天20时许,陈某在手机QQ上收到一个群聊“林乐生日派发对发福利”。见有福利可领,陈某就加入群聊。

“刚进群的时候,发现群里全员禁言中。”陈某进群没多久,一个名叫林乐的管理员就发了领取福利的规则。该规则系群成员给林乐发50元以上红包,在扫描管理员发的付款码后,支付不成功或者失败就可以领取1788元的红包。

理解规则后,陈某当即扫描林乐发的付款码并付款60元。此时,陈某发现收款方是小伟诊所(支付宝收款方系另一个人),而扫码后立即支付成功。见此,陈某就前去向林乐进行询问。

“不可能交易成功的,肯定操作超时。”林乐矢口否认。

“我刚扫了就支付成功了。”陈某见林乐不信,便将交易成功的截图发给对方。同时,让对方将支付成功的60元退还给她。随后,林乐以退款需要添加另一个QQ号,让对方退钱。

信以为真的陈某就添加了林乐提供的QQ号。这时,对方称陈某系未成年人,需要叫家长来处理。

“我们要尽快将钱退还给你,要不然每个月都会扣取费用。你家长呢,在身边吗?叫家长来处理。”对方不断询问陈某,其家长是否在身边。当得知陈某家长不在家中时,便告知陈某,让其在家长回家后,以需要手机写作业查资料为由,拿到家长手机,方便后续操作。

陈某相信了对方的话语,找借口拿到家长手机。之后,林乐又用QQ给陈某发予以聊天,称其网络太卡,换了几个网络还是很卡,需要陈某添加他们经理QQ号。

就这样,陈某一步步陷入对方套路。随后,“经理”跟陈某进行语音通话,让其打开屏幕分享,指挥其操作。陈某依言照办,并用其妈妈手机扫了对方发过来的支付宝收款码,支付了0.1元。

“你再试试支付1000元,看能不能成功。”陈某听信对方说法,扫码支付1000元,但支付失败。之后又按照要求扫码支付5000元,依旧不成功。见此,对方重新发了一个收款码,让陈某扫码支付995元。

“你跟你妈妈说,这是学习需要,扫一下就好了。”此时,支付宝显示支付需要刷脸支付,对方便让陈某以学习需要为由去让其妈妈刷脸支付。陈某没有答应这一要求,并让对方直接退款遭到拒绝。见陈某不肯妥协,对方发来一张平安银行信用卡卡号,并指导陈某绑定在其妈妈微信里的信用卡还款里,一次性刷了6500元。

陈某刚转账完,其妈妈进到房间,发现银行卡里少了6504.5元,这才知道陈某被骗的事情,遂报警求助。

开学一月,社交网络上的隐患、漏洞必须引起各位家长的高度重视。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诈骗套路:

①地毯式网罗各种群信息:“骗子”大多是规模化撒网式搜索“班级群”“年级”等关键词,钻了开学季,新生家长和班主任刚建群,彼此不熟悉的“空子”,化名“某某家长”偷偷潜入群。

②浑水摸鱼获取进群二维码:有些骗子蹲守校园门口,通过与其他家长闲聊、套近乎的方式,向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或者混进新生家长会,趁机扫描张贴的二维码,很多群聊设置并未开启“群主确认”功能,骗子就此进群。

③通过私聊进行针对性诈骗:有的骗子会利用QQ群不是好友的两人可发起临时会话这一功能实施诈骗。骗子在家长同意后,就会发来收款二维码。有的家长觉得不好意思,也没有追根究底去打听收费详情,就草草付了钱。

④抓住时间差,发布诈骗信息:通常情况下,老师上课会开启消息免打扰甚至关机,此时骗子会利用时间差,让真老师不能及时发现。

⑤更换头像 借机下手:骗子进群后,会将备注设置为“xxx学生父亲/母亲”,成功添加班主任QQ/微信,默默观察班主任的活动规律,然后趁机将自己头像换成下载好的班主任头像,并随即更改成班主任的备注名。然后在群里发送相关通知。

【真实案例】

群聊被骗了怎么办(骗子已经盯上了你家的娃)(2)

群聊被骗了怎么办(骗子已经盯上了你家的娃)(3)

群聊被骗了怎么办(骗子已经盯上了你家的娃)(4)

【警方提醒】

1、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无论学生还是家长,请勿被眼前的暴利所诱惑;

2、涉及金钱交易,需提高警惕,切勿随意转账给陌生人;

3、如发现被骗或在微信、QQ发现有类似不法违规行为,避免更多人被骗,请及时报警;

4、此类诈骗受害群体大多数是在校学生防范意识淡薄。请广大家长、师生积极转发扩散,提醒孩子网络环境复杂,不加陌生人,不贪心,不好奇。

来源:新福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