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的思想境界(慎独是人一生的课题)(1)

01

“你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不必合群?”

打开微博的热搜榜,高高悬挂的话题顺带让我回忆起了曾经孤独的日子,也就是所谓的“不合群”。

我从小就是个普通的人,普通的长相,普通的家庭,普通的成绩,“内向”、“文静”、“懂事”是长辈和老师形容我用得最多的词语。

没有甜甜的嘴巴,不会看人眼色,也不会主动结交朋友,看着呼朋唤友的同龄人玩作一团,心里也不是不羡慕,但是又明白得很:“我只是羡慕有人陪着一起玩罢了,但并不是真心想和他们做朋友。”

孤独是我少年时代唯一的底色,它压抑,沉重,藏在我想要和人示好时欲言又止的沉默里,藏在一个人走路时孤单的影子下。

慎独的思想境界(慎独是人一生的课题)(2)

于是后来我多了很多适合一个人的爱好,阅读、听歌、写作……这些独处的时间,免去很多无谓的社交的同时,我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和学习,我终究学会了如何正视自己,疗愈自己,并且接纳自己。

而现在随着时间推移,我也有了自己的朋友,我们只是在人群中感受到了和自己相同的频率,自然而然地结识。

我们可能很少见面,甚至很少聊天,只是再见面的时候,还是从前的样子,可以毫不拘谨地吃饭聊天,分别的时候笑着说再见,虽然我们也并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见,但仍旧是快乐的。

真正的友谊,不是讨好迎合,不是一呼百应,而是相互吸引,在彼此面前轻松地做自己,有迁就和包容,却没有无条件的妥协。

02

三毛曾写道:“我们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过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参与,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

慎独的思想境界(慎独是人一生的课题)(3)

很多时候,我们急于去寻求别人的认可,好像这样才能够彰显自己的价值,却忽视了自己的感受。每个人有不同的标准,但只有发自内心地认可自我,才是我们真正和世界握手言和的开始。

与其刻意合群,不如让心平静下来,不再去关心他人的评价,打量的眼光,和价值观的冲突和碰撞。我们确实无法做到让任何人都满意,所以想要安然在世上自处,便唯有遵从自己坚定如一的内心。

三五成群的人,不一定快乐;喜欢独处的人,也不一定孤独。

记得《奇葩说》有一期辩题是“我不合群,我要改吗?”,我对一个辩手的观点印象非常深刻:“不要改,因为俄罗斯方块告诉我们,你合群了,你就消失了。”

热衷合群的人,早晚会失去自我。

03

其实人生本就是一场孤独的修行,“不合群”是内心真正自信的人的一种自我选择,而不是被迫接受的结果。

慎独的思想境界(慎独是人一生的课题)(4)

我们生来就是独立的个体,不是谁的附属品,保持清醒,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遵循自己的节奏,不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蹉跎光阴,温柔而上进地在喧嚣的世界里款款独行。

你若做一棵藤去攀附他人,迟早攀无可攀,被丢弃在地;若成长为一棵挺拔独立的树,自有花开,也有鸟儿振翅而来。

而真正值得的人就像珍珠,要经历大浪淘沙,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找到与自己相契合的灵魂,他们会在你变得更好的路上,被你的光芒吸引。

慎独是一生的课题,我们都是孤独的行路人,和星辰作伴,和日月相依,不断追逐更好的自己,才正是人间的好时节。

点个“在看”,与其合群,不如合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