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井”是佛教洞窟中最高、位于最中央的一部分,即洞窟的窟顶。艺术家们在这一大的面积上绘满图案,来表示“天外之天”的意境,使其具有了华丽的装饰面貌。藻井图案是敦煌莫高窟装饰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藻井是覆斗形的窟顶装饰,因和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结构藻井相似而得其名。敦煌藻井简化了中国传统古建层层叠木藻井的结构,中心向上凸起,四面为斜坡,成为下大顶小的倒置斗形。主题作品在中心方井之内,周围的图案层层展开。由于藻井处于石窟内中央顶部,使石窟窟顶显有高远深邃的感觉。藻井是敦煌图案中的精华,由于它高踞石窟顶部,受风沙及恶劣自然环境的损坏较少,同时也免除了许多人为的损坏,故保存的很完好。敦煌的藻井多达四百余顶,绘制十分精致。

按其方井结构和中心纹样可分为五类:

方井套叠藻井:是北朝平棋图案的遗风,只得保留了方井套叠框架的结构,井内纹样却有多样变化。

敦煌藻井图120窟(图说藻井--以敦煌为例)(1)

斗四藻井天宫伎乐 第272窟

盘茎莲花藻井:是隋代独有的一种藻井,特征为井内是一八瓣大莲花,莲花周围盘绕变形茎蔓忍冬纹,纹样倾向自然形态。井外有圆形连珠纹、忍冬纹、白珠纹三道边饰,长、大精美的三角纹垂幔。 隋代藻井作品没有程式,形象新颖,千边万化,各逞其思,各有妙。

敦煌藻井图120窟(图说藻井--以敦煌为例)(2)

311窟 隋 团花化生童子藻井

(注:化生是一佛教常用术语。佛教宣扬人有四生:“一曰胎生,二曰卵生,三曰湿生,四曰化生。”化生是指无所依托 ,借业力而出现者。佛教所指的化生就是从莲花中生。“化”与“花”同义,“化生”就是“花生”的意思。佛教“净土三经”中宣扬,只要闻听佛经佛法,口诵阿弥陀佛,心想西方净土的人,其寿命终时,阿弥陀佛和八大菩萨就会接引他往生西天极乐净土。他的生命会在西方净土世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中育化后,从莲花中化生出世,但他化生出世的时间,由前生修行的业力而定,分为“三辈九品”,即“三等九级”。敦煌壁画中为了形象地表现这一内容,在莲花含苞或刚开的莲花中画一些或坐或立的童子,人们称之为化生童子,在已开放的莲花上画一些或坐或立的菩萨,人们称这为化生菩萨。)

飞天莲花藻井:井心较宽大,大莲花周围画若干飞天绕莲花飞翔,此类藻井装饰已超越了窟室的空间,让人有一种举首高望空旷辽阔的感觉。

双龙莲花藻井:井心莲花两侧画作二龙戏珠状,藻井四周画十六飞天撒花奏乐,内外呼应,有强烈的动感。

大莲花藻井:井内只画一朵大莲花,或四角偶配一角花,井外边饰层次较多,简练清新。

莫高窟早期藻井图案结构简炼,造型朴拙,为斗四叠涩、三套路、四岔角的构图形式。到隋代以后,进行了变革,装饰图案极为丰富,新的纹样异彩纷皇,发展为规整形的覆斗藻井。隋代最有代表性的是第407窟著名的三兔莲花藻井图案。

敦煌藻井图120窟(图说藻井--以敦煌为例)(3)

隋 407窟 三兔莲花飞天藻井

此窟顶部比较宽大,象征天空的蓝色方井中央,给一黑红相衬、双层仰开着八瓣大莲花,呈悬空状。莲花四周蓝底色上,画八身飞天,姿态各异,有的持莲花,有的托花盘,有的棒香炉,有的舞锡权,环绕莲花飞翔。飞天身上彩带飘舞,香花点点,彩云飞旋。井心四周是多层菱格莲花纹,小形垂幔纹边饰。四层莲花中心画了三只追逐奔跑的兔子。由于画家丰富的想象力,使三只兔子只有三只耳朵,巧妙地代替了应有的六只耳朵。但无论从那个角度看,一只兔子都有两只耳朵。三只耳朵组成等边三角形,表现了三兔活跃奔跑时的神态。莲心奔跑的兔子和莲心外飞翔的飞天,飘旋的天花方向一致,仿佛连静止的莲花也在旋转!

这幅藻共图案的特点是结构疏密相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纹样丰富;主题突出,意境新颖,色彩鲜艳,绚丽多姿。整个图案生动活泼,富有韵律。是莫高窟图案画中的精品之一。

初唐时期的藻井,色彩富丽,纹样活泼,充满生气与活力。这个时期的藻井摆脱了斗四形式的束缚,中心方井宽阔,在垂莲四周往往有一个自由区,不但有缠枝忍冬,还有成群的飞天,透露出自由清新的气息,外沿出现了飘逸的垂幔。唐代的藻并图案,在隋代创新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纹样富于变化,对比强烈。整个画面光彩夺目,富丽豪华。第392窟的莲花飞天藻井图案是唐代初期最有代表性的图案。

敦煌藻井图120窟(图说藻井--以敦煌为例)(4)

此窟的窟顶为方形覆斗形。蓝色方井象征着蓝天。正中绘一朵装饰性的五彩大莲花。花心是莲籽,五彩色轮环绕,大小莲花瓣在旋转的色轮上放光,色彩斑斓,眩人眼目,象征着**常转。蓝色方井的四角,绘有五彩轮形大莲花的四分之一,好似在转动。大莲花四周,四身持花飞天,围绕莲花追逐飞翔。飞天上身裸露,著长裙,赤脚,双臂和身后都有飘带飞动。由于彩云的衬托,飞天舞姿轻巧,从容舒缓,神姿潇洒。观者抬头仰望,亦觉两腋生风,随之起舞。

中心方并处有五层五彩过饰,分别是葡萄纹,方格联珠纹,忍冬卷草纹,团珠纹和山形垂幔纹。方并图案的最外层,四周纹12身持不同乐器的飞天,环绕中心方并飞翔,为藻并图案增加了流动感。这幅藻并图案,主题鲜明,纹样变化多,动感很强烈,色彩更鲜艳,是莫高窟最精美的藻并图案之一。

西夏时期,方井中心出现团龙,四周多为规则的二方连续,以精细工整著称。

敦煌藻井图120窟(图说藻井--以敦煌为例)(5)

五代后的藻井已超越常制,往往以整个窟顶为意大盖,使石窟结构的整体感更强,更加规矩严整。

隋代第392窟藻井中画出左右对称的两条龙,在虚空中疾驰,争夺莲花中的宝珠。龙体瘦硬,尖喙巨口,大眼,头上有角,跨越飞腾,气势凶猛。龙身以三种颜色依次排列涂染,犹如色阶式叠晕,现已经变色。虚空为石绿色,莲花荷叶及云气浮游其间。这是敦煌藻井纹饰中最早的龙的形象。

234窟中的五龙藻井是比较经典的龙藻井。其龙的造型生动,姿态奔放有力,身形变化自如,线条优美动人,使龙产生了腾飞的神韵,形态静中有动。

又如第380窟的方井套叠藻井,井内为一旋动的大色轮。轮中坐一童子。色轮可视为变形莲花,有“莲花童子”义;亦可视为法轮,有“法轮常转”义,这种方井套叠藻井,不仅与北朝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两者在设计上也各有创新,盘茎莲花藻井,是隋代独有的一种藻井,其特征是井内为一八瓣大莲花,莲花周围盘绕变形茎蔓忍冬纹,纹样倾向自然形态。如第397窟藻井,井内大莲花中亦有三兔纹,盘绕莲花的茎蔓分枝上又各有一小莲花,向、背、仰、俯各有变化。井外有圆形联珠纹、忍冬纹、白珠纹三道边饰,长大的碱角纹垂幔也很精美。又如第314窟藻井,井内大莲花周围的茎蔓莲花上,四角各画一技乐童子,井外边饰不再是同一纹可望而不可及的反复连续,而是把不同样式的小花--圆形、方形、四叶、八角形等组合成边饰,或是以若干方格连成边饰,格内画种种纹样。这类藻井还出现在第311窟、第390窟、第405窟诸窟,但设计各不相同,飞天莲花藻井,井心都较宽大,大莲花周围画若干飞绕莲花飞翔。第407窟的藻井,井心涂天兰底色,画四飞天、二童子、二和尚绕莲花飞翔,井外边饰为翼兽联珠纹。这类藻井装饰已超越了窟室的空间,举首高望感到空旷辽阔。双龙藻井,是在莲花两则画二龙作戏珠伏,藻进四周画十六飞天撒花奏乐。内外呼应,有强烈的动感,这类藻井延续到初唐。大莲花藻井,井内一回事朵大莲花,或四角隅配一角花,井外边饰层次较多。这类藻井简练清新,它的结构框架对唐代藻进装饰和发展以极大的影响,总观隋代藻井装饰,没有程式,形象新颖,千变万化。可谓各逞其思,各有其妙。

敦煌藻井图120窟(图说藻井--以敦煌为例)(6)

245窟 团龙藻井 回鹘

敦煌藻井图120窟(图说藻井--以敦煌为例)(7)

龙凤藻井

敦煌藻井图120窟(图说藻井--以敦煌为例)(8)

五龙腾云

敦煌藻井图120窟(图说藻井--以敦煌为例)(9)

361窟 雁纹图案 中唐

(来源:文明交流互鉴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