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幸在网易云课堂看到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的韩鹏杰教授讲授的《道德经》,深有感触。他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地讲解,把里面的章节讲得明白透彻,受益匪浅。

他说到《道德经》第一章到第三十七章是道经,而第三十八章到第八十一章属于德静。同时他也提出了我们读《道德经》最为核心的问题,那就是老子的道,主要是讲的什么问题呢?韩教授主要从三个方面给我们做出了阐述。

第一等重要的事情就是方向和目标。

第二等重要的事情就是规则。

第三等重要的事情就是底线、边界。

同时,他指出老子所说的德者,得也。道是体,德是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德之人才可以得到大家的支持。因此,引申出了一个最重要的观点,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读了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品读道德经上善若水)(1)

《道德经》

对于《道德经》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现在市面上有千万种解释,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兵书,其中也有战争的思想。其中三十章、三十一章就明确反对战争,其事好还,不要过于炫耀自己的武力。也有人认为是烹饪类书籍,还有人认为是养生类的。但是,从最根本的来说,这本书充满了哲学思想,其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既谈了世界的本原,又谈了事物的变化过程。

一、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在谈道的过程中,曾多次把水比喻为道,其中就说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个就是水最大的优点,善于处下,不争;有边界也不争;有秩序不争,前后相随。

这就好比我们开车在路上,堵车的时候,如果你越是争抢就越过不去,所以就会出现交通堵塞现象的发生。行驶在路上,遵守交规,按照交通规则去行驶,就很难发生交通堵塞的情况。

二、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

水是善于处下的,水的智慧和品德就是和道最为相近的地方。因为水是从高处往低处流,在水流经过的地方,会把那些污浊的地方清洗干净,而道也是如此。有道之人,总是不争不抢,坦然面对一切,这和水的品质是非常相似的。

三、心善渊

心善渊,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心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格局,什么叫做格局呢?格局通俗地说就是视野的宽度和一个人的胸怀开阔。如果一个人有广阔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结合到一块我们就说他有了远大的格局。

四、与善仁

这就是在强调不论做人做事,都应该像水流一样,不管对谁都是一样,不论对谁都是一视同仁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应该用平等、温和、有爱的态度对待他人。

五、言善信

有句古语是说,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这里其实就是在强调信誉,因为潮汛它每年的时间都是比较准确的,到了一定的时间,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所以人们一再强调,人讲话就应该像潮水一样,应该讲信用,到时候就来了,切记轻诺必寡信。

不论是自己阅读《道德经》,随心感悟,还是听取名家讲授,都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唯独不同的就是自己的理解与大家的讲授高度不同,毕竟个人认知的差异,研究了对经典品读的缺失。所以我们应该多听专家解读经典,这样才可以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无论什么年纪,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精神世界才会充实丰盈,眼界才会愈加开阔,也才能更有底气、更加从容地面对人生的荆棘坎坷。你是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你自己。保持学习、不断提升,才是给生活最好的回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