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是一种发作性疾病,间隔期无任何症状。该病反复发作,多数患者有家族史。疼痛程度、发作率及持续时间因人而异,疼痛一般为单侧,少数患者为两侧。典型发作有视觉异常及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如恶心、呕吐等先兆症状,称为先兆性偏头痛,有人称其为“呕吐性头痛”,有些患者则无先兆症状。

中学生偏头疼为什么(教科书般的解释清楚偏头疼问题)(1)

偏头痛患者先前的诊断

1.病因及病理生理确切的病因及病理生理尚不清楚,但近年来的观点认为主要是血管神经

两方面的因素。

(1)血管及神经功能异常:Wolf提出偏头痛的分期与血管功能异常有关。头痛前期为脑血管收缩,头痛期为血管扩张,延迟性头痛如头皮压痛、动脉周围水肿、疼痛性质为持久性钝痛。继此之后的后期头痛为持续性,可能是头颈部肌肉持续性收缩的结果。近来用多普勒观察偏头痛发作期间脑血流的变化和上述结果是一致的,但有人观察到无先兆症状的偏头痛脑血流是正常的。

(2)生化改变:偏头痛发作可引起许多生化方面的改变。发作早期即有去甲肾上腺索(NE)升高和血小板聚集现象。偏头痛发作时5-HT释放增加,当耗竭时血管扩张。5-HT可使动脉收缩,刺激大脑中枢产生某些自主神经功能素乱,如呕吐、视觉异常等,此外它还可加重血小板聚集。

有人认为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镇痛作用是通过5-HT 能神经调节的,偏头痛亦与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有关。 如:偏头痛发作时脑脊液内脑啡肽减少,而缓解期正常。

(3)内分泌因素:偏头痛发病的男女之比为2:1。女性患者中约60%与月经有关。青春期女性发病率较高,许多于月经初潮时发病可能与体内激素变化有关。

(4)遗传因素: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偏头痛有家族史者占患者的91%。

(5)其他:某些过敏因素可诱发偏头痛,某些食物如巧克力、乳酪、鸡蛋、脂肪、茶叶、咖啡、酒等也可诱发。

情绪的变化如焦虑、紧张、抑郁、疲劳、失眠及强光、噪声等均可诱发。

2.临床表现

(1)先兆症状

1)视觉异常:典型偏头痛患者几乎均有视觉异常。发作时视野中心有发亮光点,其边缘为彩色或锯齿样闪光,甚至出现城堡样光谱,亮点边缘以内视觉消失,严重时出现象限性偏盲、同侧偏盲或管状视野。一般持续15~30分钟,然后消退。少数患者有暂时性全盲或永久性视野缺。

2) 躯体感觉异常:属于皮层感觉障碍,一般影响肢体或其他较局限部位,为针刺或麻木感,也可见于口唇、舌及面部,持续约15-30分钟。 感觉异常发生稍迟于视觉异常,也可单独发生,少数患者有味、听幻觉。

3)运动障碍:肢体发生感觉异常后,可继发有乏力或轻瘫,主要见于上肢,也可发生偏擁,即家庭偏#型偏头痛。眼球运动肌神经麻痹称为眼肌瘫性偏头痛。少数患者可表现有暂时性失语或癫痫样抽搐。

4)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患者疼痛发作前、发作中和发作后均可能有该系统的异常,如情绪高涨或低迷、眩晕、出汗、皮肤苍白、恶心呕吐等。心血管系统可表现为心率快、血压高等。

(2) 头痛:头痛多为钻刺样疼痛或搏动性疼痛,首先位于一侧太阳穴,然后扩展到整个一侧头部,低头及体力活动使疼痛加重。 一般疼痛经历数 持续性数小时,严重者可持续数天。虽经治疗,偏头痛仍持续超过72小时者为偏头痛持续状态。

中学生偏头疼为什么(教科书般的解释清楚偏头疼问题)(2)

偏头痛诊断思维导图

3.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一般具备以下5条中的2条以上者即可:➀一侧性头痛;②恶心呕吐;3有视觉或其他神经功能障碍:④有偏头痛家族史;⑤有情绪异常或过敏史。但应作脑电图及头颅CT检查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4.治疗

(1)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发作性偏头痛的止痛。

1) 阿司匹林:是广泛应用的药物,阿司匹林可防止血小板聚集,干扰5-HT释放。于头痛早期应用0.3-0.6g,每日3次。

2) 血管收缩剂:➀麦角胺:可口服、舌下、肛塞 或后到或肌内注射及雾化吸入用药。麦角胺咖啡因在头痛发作早期应用每次半片至一片30分钟不缓解可再服一片,每周最大剂量10片;②酒石酸麦角胺:每次肌内注射及皮下注射0.25mg,必要时1小时后可重 标准,复一次,每次总量不超过1.5mg,每周总量不超过 4mg。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指趾麻木、胸骨下压迫感。高血压、冠心病、周围血管疾病及严重肝、肾 束缚功能不全患者及孕妇禁用。

3)如果头痛剧烈,用上述药物不能缓解,可肌肉注射派替啶50mg,及地西洋 10mg。 胃复安和枢复宁也可选用。目前一种新药英明格,它为5-HT,D 受体激动剂,是最有效的控制偏头痛发作的药物。 该药起效快,有效率高、副作用较轻的优点,但价格昂贵。

(2)星状神经节阻滞病。

如果有不明白 的读者或者有问题,可以留言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