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钱 明


庆余年水墨画图(余庆磅礴的水墨)(1)

贵州之北,乌江之南,有个叫余庆的地方,那地方,叫你去了就忘不了,只要你去了,无论离开多久,青绿的豪迈与柔软,都会叫你,梦绕!魂牵!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我没考证余庆这名字的来历是不是源于此,但我宁愿相信这名字,就是源于此。

初识余庆,缘于余庆一位姓刘的老师。当时,她在播州交流学习,因是文友,我们便不时小聚,不时小酌。席间,除了谈诗说文,当然也会说到她的家乡——余庆。

余庆,白泥,松烟,敖溪,花山,子营,大乌江,老林河,石家洞,回龙场……诗意的名字,优美的山水,厚重的文化,总在她的言谈间栩栩如生,象她一样的,楚楚动人。

想去余庆的想法,逐渐的浓成一种迫切的愿望,叫人,静不下来。

几经相约,2018年秋天终于成行,如愿的,走进了余庆那片水墨濡染的山水。

因我姓钱,途中,刘老师、泉哥、东哥都说先去“他山”看看,“他山”是明末清初四川巡抚钱帮芑(字开少)隐居的地方,显然,他们做足了有关余庆的功课。

松烟铺柳湖,钱帮芑削发为僧,号大错和尚。钱帮芑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义,命湖旁小山为“他山”。

“他山”离松烟镇只有几公里,陡立的石壁正楷直书“他山”二字,石壁右转弯处竖刻"钱开少放歌处"。“他山”石刻笔力苍劲,钱帮芑的文字功力和做人品格跃然石上,见字,如见人,让见过他山石刻的人,对钱帮芑莫不景仰。

“大错非无错,他山非我山,望山山不老,对错两默然”。穿越历史洪荒四句成韵,我内心顿生满腔说不出的苍凉。

诗意敖溪

敖溪是个有五六百户人家的小镇,历史悠久,是黔北文化小镇。

据余庆县志记载,唐乾符三年(876年),以白泥、余庆(今敖溪)两土司为校尉,是余庆县境有建置之始。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改余庆长官司为余庆州,由此可见,余庆之始,始于敖溪。

敖溪,居民多沿敖溪河两岸居住。小青瓦、雕花窗、烽火墙,黔东风味的建筑,沿溪成街,颇具特色。土司遗址、千年银杏、招隐石刻等文化景观散落小镇,闲步小镇,随时随地你都能感受幽幽的墨香滋味。

那一街青黝黝的石板,仿佛横行纵列的汉字,静静的诉说着敖溪的古幽,任你往历史的深处,浪漫的解读。

灯火阑珊,夜色如水,我们到敖溪已是入夜时分。

月明,星稀,你看,今夜,谁把月光泼在了敖溪水岸,你听,今夜,谁让敖溪河的水声和秋声悠悠如琴。

河滨路北段鳌鱼晚钓食府,刘老师不光点了当地的狗肉、剔骨鸭、豆花让我们品尝,还开了瓶二十来年的茅河窖。

美食,好酒。我们一行人的兴致,顿时高了起来。

话题当然先从美食开始,刘老师滔滔不绝的说开了。

“敖溪,沙滩狗肉堪称一绝,狗是专门饲养的家狗,狗杀后,用柏香丫烟火熏制存放,要吃时先将熏好的狗肉切片,用多种天然香料均拌焖熟,上桌吃时用特制的砂锅炖煮,肉细嫩纯香,连狗肉皮都是脆的,不像其他地方的狗肉,吃起来皮软绵绵的”。

“敖溪豆花和其他地方的豆花也不一样,用肥瘦猪肉混煮而成,又叫荤豆花,吃时配点凉菜,安逸得很。

剔骨鸭煮时剔掉骨头,佐料有姜、花椒等,又叫姜子鸭,味道相当不错”。

“酒倒好没有,来,整,为余庆之行,干杯”。刘老师提议,我们举起酒杯碰了碰,一饮而尽。

“安逸,安逸”。同行的冬哥和泉哥赞口不绝。

“唐二本姓唐,说个老板娘,喊她纳鞋底,她要纳鞋帮”。酒兴浓处,刘老师哼起了敖溪唐二花灯。

她说敖溪唐二花灯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北路花灯代表。明万历二十七年(1559年)杨应龙起兵叛明,明王朝征兵平播,湖广填四川,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敖溪唐二花灯,敖溪唐二花灯现在传到了第五代,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她说讲敖溪文化,不得不讲拱辰山和招隐山。

拱辰山在敖溪北面,那座山正拱北辰,山上有千年古银杏、五显祠(庙)。据传当年王尔调读书其上,黎方声、邓士宏、王之翰等从游。

招隐山在敖溪西面,不高,明末前贤彭维琨(彭玉房)读书其间,传说贤彭维琨常与隐士钱邦芑在那地方饮酒赋诗,有招隐山、啸月、苍壁、注酒峡、酌彼兕觥、洛穴所等古迹。

说道敖溪,她如数家珍。

是夜,我们枕着溪声秋声,听风月光之上,细说敖溪流失的悠然岁月。

大美乌江

苍山高远,远水空阔,第一次遇见大美乌江,大美的乌江,就给了我无限大美的感觉。

飞艇如箭,尾浪若雪,两翼生风,腾跃水天,直扑苍远,直扑空茫,飞起来,飞起来了!只有这样的时刻,才会不知不觉的做到天人合一,我就是两岸山,我就是一江水,我就是我,心无尘埃。

游轮之上,闲依舷窗,山是你要的,水也是你要的,枯藤老树,黑石白崖,水飞若烟雾,浪坠似云雪,风浪岭松,鸟啼岸树。玉龙、炼鹰、赤壁、叠翠、姊妹峰、骆驼峰、鲤鱼峰、玉龙山,一步一景,一山一画,清江如带拴着束着,豪迈的豪迈,清婉的清婉,任你在水的流淌中,悠悠漫读。

大江东去,白浪滔滔,这一江水,是谁的喟叹,谁的苦吟。

大坝之下,站在岸边,俯望江流,剧烈的碰撞,无限的沉重,排山倒海的压来,我听见了楚歌,无孔不入的悲凉楚歌,我看见那个人举剑,一抹,一腔血,磅礴的喷射而出,染红了天,染红了江流,我的心为之一震,下意识的摸了摸头。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我似乎听见了万马嘶鸣的声音。

这乌江不是霸王别姬的乌江,在这条乌江边,一群叫红军的人,排除万难,突破乌江,以星星之火在乌江两岸,在大地神州,燎原了,点点春色。

红渡,梯田,绿的弯曲黄的流畅层层叠叠,春与秋的韵律山水之上,任夕阳与弯月梳妆,晚烟白雾烟雨中濛濛的说唱。山如诗,水若画,一撇一捺,一皴一抹,都美妙绝伦,你说这样的江山,是不是,清扬的女人。

途中闲聊,刘老师还和我们说了老林河的三叠水、明镜山。说穿洞的那弯山月,象水汪汪的眸,深意的凝视远方,那幽那清那雄那奇,真的妙不可言。

说的我们都想去看看了,可惜时间有限,老林河的神秘,便只能由我们无限遗憾的遐想了。

“愿得一江水,闲看一江月,船上听秋声,风浪一江白”。

江上,船上,把自己交给水,把自己交给风;山色,水色,于晨昏的晴光逐渐的迷漫,于烟雨的朦胧逐渐的柔软。

一岩,一树,一鹭,一鱼,鸟鸣林间,风啸苍谷,翠染山青,玉融碧浪,飘飘一舟凌空虚渡,光悦鸟性,水空人心,仙乎!神乎!

自然而然间,你分得清哪是山那是水,哪是天哪是云。

乌江上放舟的那种感觉,至今想起来,还叫人,如醉如痴。

“万两黄金徒自有,不如山头一局棋”。险甲天下的石家洞,有永历年间楚子荥阳弘林的石刻。

世事如此,人生,何尝又不是如此!

庆余年水墨画图(余庆磅礴的水墨)(2)

白泥天韵

余庆县县城白泥镇,四五万人口,干净,安静,牛场河静静的绕城半圈,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空气湿润,气候宜人,是个你一经踏入就不想离开的高原小城。

去余庆,玉芴山森林公园和都市第三生态园,都是必去的地方,不去,就枉来余庆了。

玉笏山森林公园在余庆城北,占地10平方公里,最高峰—玉笏山海拔880余米。

玉笏青峰玉立,石洋湖、魁龙水、方竹湖三水若镜,寺钟鸣远,长风带云,林上雾若纱,山间石鸣泉。西北远眺,万山延绵,东南俯瞰,一城锦绣。

和尚坟、玉佛寺、居士林、禅居室、静心茶轩、观景塔……

红豆杉、三尖杉、马尾松、银杏、柏香、樟树、慈竹、斑竹、水竹……

鹞子、老鹰、金鸡、锦鸡、八哥、鸦雀……

古木成荫,曲径通幽,蝉噪林静,鸟鸣山空,一径的绿,一望的青。

道心,禅意。

你想不想伸手拂云,行草半山鸟鸣,遥寄青青子衿;想不想山寺烹茶,弹箏抚琴,以轻拢慢捻抹复挑,遥对一汪月明;想不想会当凌绝顶,俯瞰牛场河如带,白泥小镇若寐,看霞光在如纱的浅雾上涂一抹羞红;想不想听泉水叮咚,叮咚的泉水叮咚一沟清凉,伴林蛙,轻轻浅唱……

崇山峻岭,峰峦叠障,在玉笏山,在幽林间,你想与不想,随处,都是诗与画的悠然。

都市第三地生态园在白泥万亩大坝,紧挨县城。

银杏、樱花、八月桂、紫荆、榆树、红枫、丁香,横行纵列;小木屋、咖啡吧、酒吧、茶艺馆,相映成趣。

2000亩的观赏花木,1000平方米观光广场,10公观光通道,牛场河穿园而过。

穿梭林间,漫步花圃,水塘,草坪,古树,修竹,不规则的石头随意懒卧草坪。气逸花香,风带蜜意,晴光,丝雨,鸟啁啾以语,蝶翩跹以舞,漫步,小立,二三好友,或茶或酒,朝迎晨辉,暮送晚光,夜有一弯清月相伴,有园如此,试问还有什么不能忘怀。

入夜,一堤喷泉,满河波光,茫茫夜色之上,光在迷离的铺陈,泉在柔曼的抑扬,音乐,泉,水烟,水幕,红橙黄绿,姹紫嫣红,踏浪,轻歌,停与走,都有别致的风味,绝伦的光彩。

宜居、宜游、宜业的白泥,古老的白泥,有山有水的白泥,你说是不是,诗韵天成。

几天时间一晃而过,临别,刘老师说:“疯子(圈内人都这样叫我),耍了几天,不会没诗吧,没诗,今天你就不喝酒了”。

“好!为了酒,整几句”。沉思片刻,我便疯开了。

“敖溪水,土司楼,青青石板韵悠悠,河岸随风走,欲揽垂丝柳,柳丝青不断,一树碧无愁,妾情与郞意,恰似云难收,更问敖溪水,清清欲何流。”

“自然山水自然心,余庆此行不虚行,大美山水天然在,素面朝天美绝伦”。

“巍巍青山清清水,彩舟云上踏浪行,清风一怀搂不住,诗画精妙本天成”。

“好!好!好!喝酒!”。大家连声称赞,我也有些飘飘然,端起酒杯一仰而尽。

离开的时候,真的好舍不得,可还是得走啊,我们依依不舍的作别了那山,作别了,那水。

余庆是诗,余庆是画,是水与墨豪放的泼染,那山那水,永恒的,苍莽在我的心间,磅礴在祖国的西南!

庆余年水墨画图(余庆磅礴的水墨)(3)


作者简介:钱明,男,汉族,1965年3月生,遵义市播州区人,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播州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供职于遵义市播州区气象局。好诗文,喜信手涂鸦,时有文章见诸报端刊尾,辑诗文一集《昔我往矣》(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好饮酒,常求自醉,读书跟着感觉走,不求甚解。常山水之间饮酒喝茶,谈经说道,地道的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