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再次引起公众关注。连日来,记者走访甘肃省精神卫生中心、兰州市三院的心理卫生专家、医师就此为家长和孩子们带来一些专业建议。
兰州市三院儿少心理卫生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赵璇介绍,现今,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情绪、人际关系、亲子关系等方面。尤其是初、高中学生学业压力大,家长期待多,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有一部分就诊的孩子在小学五六年级时就有了端倪。很多父母工作忙、琐事多,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很多家长更是“孩子缺吃少穿能看到,学习成绩下降能看到,但是心情不好却感受不到”。没有时间陪伴,就无法观察到孩子情绪的变化,等到发现时孩子的心理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她建议家长们适当降低期待值,多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因为只有在运动、游戏中消耗多余精力,增加多巴胺的释放,才会有好情绪。同时,她也建议孩子们不要将自己困在家里,眼里只有手机、平板,走出家门多与同龄人接触,多多获得“同伴支持”,或许就能重拾好心情。当孩子们出现情绪行为问题,经过家长开导劝解仍无法缓解,甚至对学习、交友产生影响,这种情况就需要到专业的精神心理机构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初高中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分水岭
赵璇介绍,初高中阶段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分水岭。大部分孩子的青春期在初中一、二年级到来,甚至有一部分孩子在小学四五年级就显现出来一些青春期孩子的特点,此时,家长们可能会感到以前乖巧懂事的孩子突然变得不听话,孩子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有什么心事都告诉父母,孩子们开始越来越在意同学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有些内向的孩子变得更加沉默……其实,这些变化都提醒着家长们,孩子即将或者已经进入青春期。
然而现实中有些家长可能会陷入误区,他们认为:我的孩子很懂事很听话,没有出现青春期的叛逆。“其实孩子在这个阶段是他们人格独立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初步形成‘三观’的时期,这个阶段家长的引导、教育对孩子们人格形成以及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赵璇说,家长引导得好,可以帮助孩子们平稳度过青春期,如果家长们本身存在一些心理健康困扰或者自身文化程度不高,接收新事物、新教育理念的程度不高,孩子们就容易在这个阶段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比如厌学、成绩下降、人际交往困难,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自伤自残等。
赵璇说,作为家长,在这个阶段,首先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问题,有些家长自身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不仅容易传递给孩子,也会影响亲子关系。其次,应想方设法多陪伴孩子、耐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有的家长会觉得孩子们到这个年龄,生活上已经可以照顾好自己,不需要家长多操心,事实恰恰相反,这个阶段的孩子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和无法化解的不良情绪时,更需要家长的支持。
学会识别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危险信号
甘肃省精神卫生中心医师甘雪莹告诉记者,很多家长存在一些思维定势:用自己以往固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判断和处理事情,例如认为孩子写作业慢就是贪玩,想偷懒,觉得孩子不想上学是游戏害的、失恋引起的。这些都是忽视了孩子心理健康的危险信号,最终将酿成不可挽回的遗憾。
家长、老师和大众应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危险信号有所认识,学会及时识别孩子的心理问题。那么该如何识别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呢?甘雪莹介绍了几个“危险信号”:孩子的性情发生大的转变,原本开朗阳光的孩子开始变得闷闷不乐,少言寡语,喜欢独处;孩子出现唉声叹气,莫名悲伤,愁眉苦脸,自我贬损,喜怒无常,感觉自己是个累赘,自责内疚,无望无助;反复跟家长或照料者诉说上学的不易,上学没意义,不想上学,活着也没意义很痛苦;失眠早醒,头疼不适,与同学争吵不断,伤害自己身体,划伤胳膊等;成绩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听不进去;与不同异性发生随意的性行为,摔打物品,酗酒、抽烟,谈论自杀。
家长和老师该如何应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甘雪莹介绍,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不一味地打骂孩子,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情;定期适当运动锻炼培养耐力、受挫能力、适应能力;与孩子多沟通,给予孩子肯定和明确的支持;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和独立思想;如果孩子出现的情绪不适,如焦虑、抑郁,失眠持续时间超过两周,而且对学习和同伴关系有严重影响,需要前往当地精神心理卫生机构进行系统检查与干预。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芳
编辑丨孙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