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刘雅娟 邹建文
开栏的话
岁月如流,弹指一挥间,北纬38°线上的炮声已远去,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已经整整70周年了。回眸历史,抗美援朝题材影视剧时时唤醒着国人记忆中的那份热血与感动,志愿军英雄的银幕形象也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军人的榜样。解放军报客户端推出系列策划《银幕中的抗美援朝·青年官兵对话剧中人》,带您一起重温抗美援朝经典影视剧,聆听青年官兵与银幕中志愿军英雄穿越时空的对话。
电影《上甘岭》——
68年过去,我们仍然记得那首歌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阳光。”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我的祖国》对于很多人来说耳熟能详,更是老一辈中国人心中不可磨灭的爱国情怀与记忆。
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飘扬在上甘岭主峰。
2019年国庆阅兵,一面布满了381个弹孔的战旗伴随空降兵战车方队受阅官兵缓缓驶过天安门,它来自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15军45师134团3营8连。
68年前,8连官兵浴血奋战43天,坚守坑道14昼夜,最终让战旗飘扬在上甘岭主峰。
电影《上甘岭》讲述的正是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影片中,志愿军某部八连面对美军的疯狂进攻,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守阵地43天,为大部队反攻争取了时间,最终夺取战斗胜利。
电影中铺天盖地的炮火,如潮水般的敌人让观众们感受到战争的惨烈。现实中,在总面积仅为3.7平方公里的地区,敌人前后投入6万余人,动用105口径以上远程火炮300余门,坦克百余辆,飞机3000余架次,发起大小攻击900余次。43天中,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炸弹5000余枚,把上甘岭主峰足足削低了2米。
上甘岭表面阵地被炸为焦土。
更让观众印象深刻的是影片中志愿军在面临恶劣环境时所展现出的乐观坚强的精神。在坑道内缺水,所有人都处在极度干渴的状态下,嘴唇干裂,干硬的压缩饼干再怎么嚼也难以下咽。但真实的历史比电影中还要残酷得多,由于只有少数几个透气孔,坑道里严重缺氧,为使空气能流动起来,战士们不得不佝偻着腰身尽量坐低一些。闷热和缺氧带来的窒息感,使不少人头疼、烦躁、恶心和失眠。而为了解渴,渴极了的战士们只能趴在坑壁上舔那一块块湿润的岩石。
没有一个地方比“上甘岭”更让中国人念念不忘,因为没有一场战役比上甘岭战役更能诠释中国人的民族精神。
志愿军战士在坑道中接岩石上滴下的水。
眼见炸药包掉在坑道里,不顾个人生命危险,抢先飞奔上去的连长张忠发;
被炸伤了双眼,却连声高喊“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不能下阵地,我躺也要躺在阵地上”的指导员孟德贵;
只留下一声“连长”便义无反顾冲上阵地,舍身用身体堵住洞口的年轻通讯员陈德才;
每天照顾伤员,却乐观开朗,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为大家唱歌鼓舞士气的女卫生员王兰。
1958年志愿军撤离朝鲜前在英雄阵地上甘岭宣誓。
坚强勇敢乐观,他们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而是无数个英雄的中华儿女的缩影。
美国西点军校纪念馆内,至今摆放着上甘岭高地的模型。一届届学员学习研究这个战例,他们始终在探讨,“为什么7个营轮番攻打,却攻打不下只有2个连坚守的阵地”。
这是我们的战士用鲜血换来的尊严,无数鲜活的生命足以回答这个问题。
影片中,战士们在坑道中齐唱《我的祖国》,歌声中充满了热情和希望,似流水诉说着战士们对祖国的爱。今天,当这首歌再次响起,我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那场充满硝烟的战争和那群充满血性的战士。
一条大河波浪宽,家乡的那条河流,是每个人心中魂牵梦萦的存在,也是我们愿意用生命为之守护的存在。
给张忠发连长的一封信——
那年,在洋槐树下遇见张忠发
敬爱的张忠发连长:
刚巡逻完回到营区,躺在床上回想着来到边关这些年走过的路、遇到的人、经历的事,不禁又想到了激励我成长为一名边防军人的你。
七岁那年夏天的一个夜晚,村里来了电影放映队,他们在村口的空地上架起白幕,一头拴在车上,一头拴在洋槐树上。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放映的电影是《上甘岭》,那是我第一次遇到在坑道里坚守14昼夜的你。
那晚,一场电影下来,我的手都因为忘情地鼓掌而通红,我看着你面对漫山遍野的敌人,拿着重机枪毫不露怯;我看着你接过通讯员递来的水壶豪迈饮下,仿佛无色无味的水也能提供给你无穷的力量;我看着你趁夜色炸毁了敌人的碉堡,给敌人造成了巨大打击。
从那以后,在我心中,你就是勇气的代名词。村里的孩子聚在一起“打仗”,我总抢着扮演你,拿出家里的扫帚在山坡上模仿你当机枪手的样子,那时我觉得英雄就应该是你这样子的。
记得大一时,学校举办红歌会,要选曲子,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你们在坑道里唱的那首《我的祖国》。我忍不住又把《上甘岭》重温了一遍。再次遇见你,让我感触最深的场景,不只是你在战场上厮杀的模样,还有初到上甘岭时,你从7连指导员手中接过阵地,许下承诺,不丢掉一寸土地的坚定。即使敌人的增援赶到,你却依然毫不畏惧,在坑道口架起机枪配合旁边阵地的连队,守住了五圣山阵地,让首长都直呼奇迹。
这部电影里,“坚持”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源于对你的好奇,我去翻阅资料才了解到,在真实的上甘岭战役中,敌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在你们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高水平。看着你的故事和这一串冰冷的数字,我深深觉得,与炮火相比,人的坚持才是最伟大的力量,同时,我也对绿色的军营有了一种懵懂的向往。
终于在大三那年,我戴上了光荣入伍的大红花。穿上军装后,我才从军人的角度读懂了你坚持的理由。下连以后,我来到了祖国的西南边疆,成为了一名边防兵。
第一次巡逻,我们在山里走了三天两夜,这也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在野外露宿。宿营点在一块巨石之下,在这个天然形成的山洞里,松木噼里啪啦地燃烧着,锅里煮着几包方便面,环顾周围阴暗潮湿的环境,我一时有些难以适应。忽然,面条的香味缓缓飘入鼻中,我又回想起你在坑道里极度缺水的情况下,忍着干渴带头干嚼压缩饼干的情景,我默默对自己说:“坑道里那样恶劣的条件张忠发都挺过来了,我还走不上这座山头?”
终于,在双腿抽筋了好几次后,我终于见到了山顶的界碑。班长把朱笔递给了我,第一次描红,我的手竟激动得有些颤抖,一笔一划间,“中国”二字描绘而出,也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国旗在风中展开,“边疆有我,祖国无忧”的誓词在山谷间回荡,我太投入了,以至于嗓子都喊破音了。下山的时候,望着眼前壮丽的山河,班长对我说:“走边防,我们的脚印勾勒着国的模样。”张连长,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我是从你们手中接过了保家卫国的接力棒。
回望上甘岭,我为有像你这样的先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昔日,你们坚持在上甘岭主峰,没有丢掉一寸阵地,未来,我们也将坚守在边疆,继续践行中国军人的誓言。
此致
敬礼
一名普通的边防兵 邹建文
(解放军报客户端·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