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正值抗美援朝70周年,在这一年,涌现了大量讲述朝鲜战争的影视作品。无论是被众人寄予厚望的《金刚川》还是三位名导加持的史诗力作《长津湖》都掀起了众人讨论。

可惜的是,70年过去了,我国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甚至站到了世界之巅。

唯独在影视文化领域不仅一直原地踏步,甚至不少环节还出现了严重的倒退。几部献礼作品的口碑完全无法和经典电影媲美,不少方面还落了下乘。

无论是大众熟悉的《上甘岭》、《英雄儿女》还是略显小众的《奇袭》,在此类电影中至今依然“独孤求败”。

尤其《上甘岭》更是成为了无数人的时代记忆,其中惊鸿一瞥的插曲《我的祖国》广受赞誉,被网友戏称为“第三国歌”。

这样一部划时代的经典电影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出演它的演员如今的境遇又如何?

演上甘岭的女演员刘玉茹近况(56年上甘岭演员现状)(1)

剧照

电影的拍摄背景

发生在1950年到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堪称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在这个战场上,无数志愿军战士抛头颅洒热血,凭借超高的军事素养和英勇无畏的战场表现打退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

此战过后,世界各国对新中国的态度彻底改观,在各种政要眼中它不再是那个西方印象中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而是一个重新崛起,屹立于亚洲东方的新兴强国。

在抗美援朝的3年里,发生了无数场震惊后世的战斗,其中既有狭路相逢的奋勇争先,也有运筹帷幄的奇谋妙计。

而发生于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的“上甘岭战役”绝对是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志愿军由守转攻的开始。

演上甘岭的女演员刘玉茹近况(56年上甘岭演员现状)(2)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的战略重要性不言自明,而且在这场战役里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战士,值得被所有人铭记。

毛主席在了解到战斗英雄黄继光、胡修道、孙占元等人的事迹后深受感动,沉默良久。最后,他亲自下令,要把这场意义重大的战役拍成电影永久保存。

对于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当时国内的各大电影制片厂都踊跃报名,希望可以参与其中。

最后,擅长拍摄战争电影的长春电影制片厂脱颖而出,接下了电影的拍摄。

为了不让主席和全国人民失望,长春电影制片厂派出了豪华阵容,以沙蒙、林杉为导演,林杉、曹欣、沙蒙和肖矛作为编剧。

演上甘岭的女演员刘玉茹近况(56年上甘岭演员现状)(3)

毛主席

在经过多次内部研讨后,主创团队一致认为要拍好电影,就必须真实了解当时的战斗情况。

因此,既是导演又是编剧的沙蒙主动请缨去上甘岭战役现场进行实地考察。

虽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在看到被削平的山头和光秃秃的战场惨状后,沙蒙还是大受触动。即便战争已经结束,这片备受摧残的土地依然是寸草不生,因为它全部被厚厚的子弹和炮弹片覆盖。

在完成实地考察后,主创团队又马不停蹄地奔赴全国各地去采访亲历战场的士兵。他们为沙蒙等人提供了非常详细的第一手资料,单单是这些人的口述就整理了几十万字的内容。

有了亲临战场的体验和士兵们提供的详细资料,电影《上甘岭》给出了近乎百分百的战场还原,故事的内容让无数人共情。很多志愿军士兵在观看时深受感动,观看后大力褒奖。

演上甘岭的女演员刘玉茹近况(56年上甘岭演员现状)(4)

《上甘岭》

力求真实的演员选择

撰写了优秀到近乎完美的剧本后,电影《上甘岭》正式进入了筹拍阶段。作为中国第一部描写抗美援朝的电影,主创团队都憋着一股劲,力图给观众提供最真实的战场还原。

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剧组人员对每一个细节都严格要求,大到实景的选择、演员的筛选,小到每一个不起眼的道具,都做到了精益求精,不出现一丝错漏。

在演员的选择上,主创人员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除了几个戏份比较重的角色他们选择了专业演员,其他都尽量挑选上过战场、有过战斗经历的人。

后者虽然拍摄经验欠缺,但他们无需演绎就能在形体、气质和动作上完美还原志愿军战士。

演上甘岭的女演员刘玉茹近况(56年上甘岭演员现状)(5)

《上甘岭》

而且剧组的专业演员在开拍之前也和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老兵相处了很长时间,对后者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观察。

有了充分的了解后,他们的表演才能给角色的塑造注入了灵魂。

《上甘岭》作为一部优秀的群像电影,不仅主角闪闪发光,每一个配角的塑造也是有血有肉。即便是一些戏份很少的小角色,剧组也为他配备了8套装备,丰富的细节给了观众极强的代入感。

当然,这部电影能获得空前的成功,和两位优秀的主角也有很大关系。

演上甘岭的女演员刘玉茹近况(56年上甘岭演员现状)(6)

高保成(前)

首先是扮演男主张忠发的高保成。

他的演绎堪称完美,不仅对人物有着充分的理解,而且每一个表演细节也精准到位。

事实上高保成在入组之前还颇有一番波折,《上甘岭》剧本中的男主只有20多岁,而当时的高保成已经年过30,这方面明显不合适,因此遭到了不少人反对。

但是沙蒙却坚持使用高保成,一方面是因为他参加过八路军,身上有军人气质,而且对这个角色的解读恰如其分;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主演的《暴风骤雨》大受认可,其中的表演非常精湛。

在沙蒙的坚持下,高保成最终入选,而他也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至于女主角王兰的选择,颇有种水到渠成的味道。其实在初版剧本中,沙蒙并没有设置这样一个女性角色。但是剧本完成后,他却总觉得有点问题,好像缺了什么。

演上甘岭的女演员刘玉茹近况(56年上甘岭演员现状)(7)

刘玉茹

直到一次和老兵聊天的时候,他了解到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也有很多英勇无畏的女兵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他决定在剧本中加入一个女主角,整个故事一下子就变得阴阳相和,刚柔并济。

而女演员的挑选也很有戏剧性,主创本来制定了一整套的方案。但是一位鲁迅艺术学院的毕业生来长春电影厂报道后,她清晰、纯粹的气质瞬间征服了所有人,顺利成为电影《上甘岭》的女主角。

而这个幸运的女孩,就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刘玉茹。

演上甘岭的女演员刘玉茹近况(56年上甘岭演员现状)(8)

刘玉茹

老演员们的现状

《上甘岭》上映后,很快火遍了全国,成为无数人心中的最优秀的战争电影。尤其是女主角王兰在昏暗的坑道中演唱《我的祖国》的片段,更是成为了中国电影史永恒的经典。

这部电影在1956年正式问世,距今已经过去了66年,当初电影中的演员现在过得如何?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略显遗憾,66年实在太过遥远,电影里大部分的演员很多都已经离开人世。

据了解,如今只有5位演员还依然在世,分别是饰演步行机员的张建佑、饰演杨德才的张亮、饰演陈德厚的刘磊、饰演三营长的王枫和饰演王兰的刘玉茹。

演上甘岭的女演员刘玉茹近况(56年上甘岭演员现状)(9)

晚年刘玉茹

这些角色中,观众最熟悉的影是女主角王兰。

而她的扮演者刘玉茹在拍完《上甘岭》后就选择息影。如今她已经85岁高龄,在很早的时候就选择了移居美国,在家人的陪伴下安享晚年。

在电影《上甘岭》中,张健佑扮演的步行机员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1949年任东影演员科演员,除了这部电影,还参与了《列兵邓志高》、《烽火列车》等影片。目前已经退休在家,过着四世同堂的幸福生活。

杨德才在电影中是张忠发的通讯员,他拿着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画面也是荧幕经典。而他的扮演者张亮是上海电影学院毕业的科班演员,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

除了《上甘岭》,他还参演了《青春之歌》《革命家庭》和《喜盈门》等经典电影。

演上甘岭的女演员刘玉茹近况(56年上甘岭演员现状)(10)

《上甘岭》

在退休后,张亮依然非常关心中国的电影事业,在2021年还参加了电影《演员》的首映礼。

陈德厚是八连一排排长,是张忠发的老战友,在电影《上甘岭》中也有高光时刻。他的扮演者刘磊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扮演过形形色色的配角人物,出演了《江山多娇》、《渡江探险》、《红鹰展翅》等影视作品,目前在世。

电影中的三营长由王枫饰演,他是一名军人,曾经参与过开封战役和淮海战役。新中国成立后,王枫由部队调入东影演员科任演员,饰演了多个经典的军人角色。

他虽然已离休多年,但依然关心着我军建设和电影行业的发展。

演上甘岭的女演员刘玉茹近况(56年上甘岭演员现状)(11)

《上甘岭》

女主为何息影

对于喜欢《上甘岭》这部电影的观众来说,女主王兰绝对是大家记忆里一份永不退却的亮色。但是扮演她的刘玉茹在此之后却从来都没出现过,她为何在大好年华选择了息影?

有了《上甘岭》这样的经典作品,刘玉茹在演艺道路上本来会有个很高的起点,前途不可限量。

可惜这部电影上映后第二年,刘玉茹的丈夫被分配到了哈尔滨郊区的一个农场从事体力劳动,她为了陪伴爱人也跟着一起去了。

作为鲁迅艺术学院毕业的优秀学生,刘玉茹之前几乎没有干过重体力劳动,到了农场后,她一度很不适应。哈尔滨的冬天气温极低,在田地工作的几年里,刘玉茹一直没有习惯这里的天气。

演上甘岭的女演员刘玉茹近况(56年上甘岭演员现状)(12)

刘玉茹

在刺骨的寒风中,她患上了肺管炎,严重的时候甚至连下地走路都做不到。

好在这段时间没有持续太久,几年之后,她的丈夫就离开了农场,回到了城市。

但是最好的年华已经在农场的劳作中蹉跎,她本人也对演员这个身份失去了想法,故而远离了大荧幕。

上世纪80年代后,中美的关系正值蜜月,刘玉茹的丈夫和家人相继去了美国交流和学习。一段时间后,他们都选择了留在美国。而刘玉茹的乡土情结很重,独自生活在国内。

2000年初,在丈夫、子女和家人的反复恳求下,刘玉茹放弃了坚持,选择远赴美国享受天伦之乐。

演上甘岭的女演员刘玉茹近况(56年上甘岭演员现状)(13)

《上甘岭》

结语

66年放到历史的变迁中或许不值一提,但是对很多人来说,已经足够覆盖他们的一生。

虽然《上甘岭》中的大部分演员都已经离开了人世,然而他们塑造的经典荧幕形象却依然熠熠生辉。

现实生命的流逝或许无法阻挡,但是艺术生命的延续会一直绵绵不断。电影中那些鲜活的面孔、那些精湛的演绎早已印刻在无数人心中,成为了鲜明的时代记忆。

在《我的祖国》天籁的歌声里,这部电影与观众的羁绊将如滔滔江河奔流不息。


参考资料

《电影《上甘岭》完成4K精致修复》——人民日报

《<我的祖国>创作往事》——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