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长对新入职护士的要求(科室该引进这几类新护士)(1)

护士长引进新人时要注意搭建人才梯队,护士自身也应尽早明确自己属于哪一类护士,以便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之路走得更快、更好、更高。

丁香园有一吐槽帖:护士A来到一新科室,值的是那种“可有可无”的白班。群人众说纷纭,有人羡慕,有人愤怒,有人嫉妒......

这种现象,笔者也见怪不怪,临床科室确实存在。但在笔者心里,一个科室引进每名护士,护士长应该是要深思熟虑的,科室最需要无外乎以下三类护士:

第一类,年轻需要提升业务能单独上大小夜班的护士。

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护理院校的扩招,每一年医院会引进一定数量的临床护士。

这类护士走上临床岗位不久,精力充沛,业务技术上手快,五六年后,可成为科室妥妥的骨干护士。

笔者回想十六年前的自己,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上完大夜班,仍有精力参加一整天的培训学习,好生怀念!

第二类,能引领一个科室乃至医院新技术的专家型护士。

这类护士不管年龄大小,他的实力着实让众人崇拜。要成长为这类专家型护士,势必在该领域摸爬滚打了多年,对业务技术精益求精,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见解,他的新技术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这种专家型护士相比专科护士而言,业务上更精、更尖、更深。

第三类,善于用科学手段解决临床问题的科研型护士。

这类护士临床相对稀缺,笔者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临床护理过于繁忙,将这点星星之火扼杀在摇篮之中了。

众所周知,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临床忙碌的护理工作已经使他们精疲力尽,又何来精气神儿来继续点燃那仅存的科研梦想!

当残存的梦想一点点破灭时,重拾它又将需要多大的勇气!

因此,院领导、科室领导要具备发现这点星星之火的眼光,让希望之光放大,切勿掐灭它,即使不是故意的。

护理科研护士要被善待,充分利用护理博士、硕士及部分全日制本科护士的科研潜质,积极开展临床护理科研,排班要区分于其他护士。

护士长对新入职护士的要求(科室该引进这几类新护士)(2)

上述三类护士并不代表全部类型护士。在临床上,还有一批高年资护士,他们往往在同一个科室辛苦了至少20年,为科室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笔者认为这类护士是科室的“宝藏护士”,他们往往工作严谨,把科室当成另一个家,他们是值得尊重的。

护理同仁们,你是哪种类型的护士?对照一下自己,您为科室做出了多大的贡献,造福了多少的患者?

作者简介

文章作者:蒋志华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封面图由璧山区人民医院胡悦建提供,图文无关

本文最终解释权归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