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姓氏排名前十(有趣的地名13邓姓发源地)(1)

邓国立国南阳,威摄南蛮

南阳盆地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之处,三面环山向南开口、与江汉平原相连,构成马蹄形盆地。

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使南阳成为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交汇之处。

南阳盆地既有丰富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存,又有丰富的来自长江中游的屈家岭文化遗存。

近年来的南阳黄山遗址就可以证明。

自古以来,南阳既是南北冲突的前线,又是南北交流的枢纽。

商朝中期,武丁即位后,唯才是举,修明政治,衣食朴素,使国力逐渐强盛,史称武丁中兴。

武丁在位时期,灭躬方,亡土方,平西羌,定荆襄,扩疆数千里。

武丁南征大胜后,为确保南疆安全,分封其叔叔曼公于邓国。

这次分封,南阳之邓国,遂以国为姓,南阳为郡,分封食采,世袭侯爵。

由于担当重任,邓国的面积、人口应该超出一般方国,具有较为强大的实力。

曼公受封后,励精图治,使邓国一跃成为殷商南方屏障,也为子孙奠定了600年基业。

邓州姓氏排名前十(有趣的地名13邓姓发源地)(2)

楚文王与“噬脐莫及”

邓国最后一位国君叫邓祁侯,成语“噬脐莫及”就与他有关。

公元前688年,楚文王侵伐申国(位于今南阳市区北),路经邓国。

楚文王之母是邓国“公主”,邓祁侯很是热情:“这是我的外甥啊。”

派人留楚文王,要请他吃饭。

宴会进行之中,几个邓侯的亲戚——骓甥、聃甥、养甥,他们预感到楚国必将强大,邓国必将被楚国所灭。

不如趁现在悄悄杀了楚文王,邓祁侯却拒绝了他们。

这三位极力建言:“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脐,其及图之乎!图之,此其时矣。”

噬脐,就是咬自己肚脐,那是根本够不着的地方。比喻遭受重大损失时后悔莫及。

但邓祁侯的想法却跟他们不同:我是楚文王的舅舅,他是我外甥,哪有外甥杀舅的?

他们三位更加着急,说楚文王并不会因亲戚关系放过楚国,楚国要问鼎中原,必先灭邓。

话说到这地步,邓祁侯仍不愿动手杀楚文王。

邓祁侯认外甥,楚文王却不认舅舅,伐申返回之时,他就率军攻打邓国。

十年后,楚国大举进攻,一举灭了邓国。

传承600多年,在南阳、江汉一带颇有实力和影响的邓国,至此告别了了历史舞台。

邓州姓氏排名前十(有趣的地名13邓姓发源地)(3)

中国人,不跪的人

中国人

是顶天立地的人!

天,我们不跪

地,我们不跪

神,我们不跪

中国人,中国人

中国人是顶天立地的人!

这是河南著名诗人王怀让《中国人,不跪的人》中的诗句。

让他慷慨激昂的,是一个新闻事件:

1995年,珠海某企业韩国女老板因工人工休期间在工作台上打盹,要求120多名工人跪下,一个叫孙天帅的小伙儿,宁愿丢了工作也不下跪。在投诉韩国老板践踏中国工人尊严、侮辱中国工人人格时,孙天帅说:“我死也不能下跪!因为我是一个有尊严,有人格和国格的中国工人!”

孙天帅是邓州十林镇人,他有着典型的邓州人性格,忠诚、厚道而硬气,这是自古以来形成的民风使然。

司马迁说:“南阳,夏人之居也。夏人政尚忠朴,犹有先王之遗风。”

邓州姓氏排名前十(有趣的地名13邓姓发源地)(4)

邓姓发源地

楚国灭邓后,在今天邓州城区穰城路一带取“禾实丰登”之义设置“穰邑”。

楚怀王十七年年(公元前312年)韩国袭楚,夺取穰邑。

秦昭襄王11年(公元前296年)秦国打败韩国,取穰,穰遂为秦地。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设置南阳郡(治宛),邓州隶属之。

东汉建安二年(197年)曹操率大军发起“宛城之战”,围张绣于穰。

隋改邓州,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复称邓县,1988年撤县建市。

春秋时期邓国侯吾离陵,为邓氏祖茔。

邓州姓氏排名前十(有趣的地名13邓姓发源地)(5)

邓州因邓国而得名。

邓字的本义是国名,邑名,实际是地名。

在金文中邓字没有邑部,即为登字,在甲骨文中,西周时期确实有登人,也就是邓人。

登字在《说文》中的注解;“登,上车也,从癶,豆像登车形“引申的含义是上升。

登的初意邓字金文是"两手捧登车之物也登车之物,王谓之乘石”。

邓姓是中国姓氏中排行第29的大姓。

一言以蔽之:地名背后有厚重的历史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