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南岭山脉中部的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罗坑镇,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鳄蜥的重要栖息地。这种第四纪冰川末期残留在华南地区的古老爬行动物,见证了剑齿虎、猛犸象等物种的灭绝,奇迹般留存到今天。
鳄蜥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仅分布在我国的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越南北部。我国成立了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鳄蜥保护和繁育放归。
2020年12月17日,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科科长何南,带领中国绿色时报融媒记者来到保护区的繁育基地,近距离接触这一史前生物。
鳄蜥体长一般不超过40厘米,尾长超过体长一半。鳄蜥的身体和脑袋像蜥蜴,尾巴却与鳄鱼相似,因而被称为鳄蜥。
鳄蜥是变温动物,活动具有季节性。每年10月左右,气温低于18℃时,鳄蜥就会逐渐减少活动直至冬眠;次年2月左右,气温回升到14℃-18℃时,鳄蜥从冬眠中苏醒,偶尔会觅食;每天18℃以上的气温持续5个小时以上,鳄蜥的活动就比较活跃。
“现在正好是鳄蜥冬眠的季节,鳄蜥冬眠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水流石缝中,另一种是在砂窝中。”何南介绍说。
雌雄对视。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鳄蜥属于卵胎生,即在母体内以卵的形式存在,并在母体内孵化,产出来后是会自由活动的幼仔。每年四五月,鳄蜥开始交配,到了11月,母蜥怀着孕开始冬眠,次年2月出现18℃以上的天气时,母鳄蜥即开始产仔。3-5月是鳄蜥产仔和交配的高峰期。
高大的阔叶林,清澈的溪水,溪沟两侧藤条、灌木丛生,地表植被潮湿阴凉,透光度在20%左右,有流水的积水窝附近,是鳄蜥最喜欢居住的地方。鳄蜥的食物以蚯蚓、昆虫为主,兼食青蛙、蜘蛛、螃蟹等小型动物。这样的环境为鳄蜥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以静制动是鳄蜥捕食和避敌的一大法宝,装死、断尾是最主要的逃脱手段,鳄蜥还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学会了变色。每到一处新环境,经过两三个月,鳄蜥的颜色和周围的环境渐渐融合,很难被发现。
鳄蜥母子。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2004年,我国野外鳄蜥种群数量仅有约200只。经过多年细致保护和繁育放归,我国现存鳄蜥野生种群数量约1200只,其中罗坑鳄蜥野生种群数量约700只,占我国鳄蜥野生种群数量的一半以上。
2007年,罗坑保护区建立了鳄蜥研究基地,开展鳄蜥人工繁育与放归的科学研究。到2020年底,基地已经成功繁育鳄蜥515只,并在2009年、2011年和2013年将人工饲养的部分鳄蜥放归到野外,共放归鳄蜥150只。目前,人工饲养的鳄蜥仍有216只。
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完整的中低山地貌,保存完好的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这里山地地层古老,气候温湿,海拔高差大,具有多样的地貌和气候类型,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作者 黄山 迟诚 王爽宇 李克 编辑 王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