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蜥,有鳞目蜥蜴亚目鳄蜥科鳄蜥属。是爬行动物中比较古老的一类,头部和体形与蜥蜴非常相似;尾长侧扁,且有棱嵴状的鳞片和许多黑色的宽横纹,这些特征又很像鳄鱼,所以被称为鳄蜥。分布于中国南部的广东、广西和湖南,是中国的特产物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生活在山间溪流的积水坑中。由于该物种发现于广西大瑶山,故又称为瑶山鳄蜥。

保护动物鳄蜥(物种百科鳄蜥)(1)

保护动物鳄蜥(物种百科鳄蜥)(2)

体长15-30厘米,尾长约23厘米,体重50-100克。全身为橄榄褐色,侧面较淡,染有桃红或桔黄色并杂有黑斑,背部至尾巴的端部有暗色的横纹,腹面呈乳白色,其边缘带有粉红色或桔黄色。头部前端较尖,后部为方形,略呈四棱锥形;顶部平坦,平铺着不显著的细鳞。颅顶部的中央有一明显的乳白色小点,称为颅顶眼。口宽大,舌头前尖分叉,长有鳞状突出物。

保护动物鳄蜥(物种百科鳄蜥)(3)

保护动物鳄蜥(物种百科鳄蜥)(4)

眼睛中等,瞳孔圆形,孔的周围有金色圆圈,也有活动的上下眼脸和透明的瞬膜。头侧部由眼睛辐射出8条深色纹,眼后1条较长,眼下方3条较粗,体侧后端黑纹不规则,腹面浅黄有黑短斑纹。背腹略扁,背部鳞较少,棱峪状鳞片近似纵行于体背排列,并延伸到尾部。体背有6-7条暗黑色的较宽横纹。四肢较为粗壮,趾端的爪尖细。尾巴有明显的分节现象,大约有35节。

保护动物鳄蜥(物种百科鳄蜥)(5)

保护动物鳄蜥(物种百科鳄蜥)(6)

它们的尾巴能再生,但再生的尾较为短圆,呈黑色,有小的鳞片,但没有棱嵴,而且不具齿状的边缘。半水栖性,平时很少活动,每天清晨和傍晚出来活动和觅食。食物包括蝌蚪、蛙、小鱼、蠕虫和昆虫等。每年10月至翌年3月会进行冬眠。鳄蜥是一种卵胎生的动物,每年8月交配,怀孕期为9-10个月,在翌年5月左右气温回升时才开始产仔。有时在陆上产仔,也有时产于水中。

保护动物鳄蜥(物种百科鳄蜥)(7)

保护动物鳄蜥(物种百科鳄蜥)(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