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发:拂晓哨位(fxsw2021)

作者||杨越朝

解放战争张克勤(36岁农民李金省是如何入伍参战并荣立战功的)(1)

李金省(中)和战友们在一起

一部以作战为题材的电视剧《凯旋在子夜》播出后,当年引起强烈反响。剧中,有一位万元户战士,名叫李大亨,其原型就是36岁入伍的“老新兵”李金省。在我军历史上也是比较少见的。

陕西省华阴县夫水左家村。

在华山脚下那间低矮潮湿的土木屋,母亲在朴实憨厚的父亲的陪护下带着姐姐和弟弟出走了。

后来从乡里人口中得知,母亲与父亲离婚了。把他“分”给了父亲。失去母亲的家庭,空气总是沉闷的,何况家中还有一个患病的父亲,这使得李金省揪心难忍。

1959年,李金省刚刚过了9周岁生日,父亲的病情就日益加重。腊月十三傍晚,金省的父亲就匆匆地离开了人世。

李金省成了孤儿。这样一晃,过去了十多年。

李金省中学毕业了。这年,征兵工作开始了,李金省连夜写了申请书,要参军入伍。李金省1.8米的个儿,目测合格了。第二天他参加体检,因体重不够,没有参成军。

第二年没征兵。第三年李金省20岁又报名应征,真是天公不作美,体检、政审都合格了。结果,定兵时又被一个关系子弟顶掉了,金省把气窝在肚子里。

次年,他说什么也要当上村上的基干民兵。县人武部的一位参谋看中了他有一股兵”劲,便建议培养他。不久他就当上了村民兵连长。

李金省24岁那年,他和同村姑娘李景侠结婚了。

1980年,在党的富民政策照耀下,李金省的生活道路发生了急剧变化,全队实行联产责任制,李金省家分得了12亩责任田。从此,他和李景侠在这块土地上开始了新的耕耘。他除种完责任田,还承包了村上的4亩地,种树种花。

李景侠不甘示弱,工余也养了100只鸡,办起了裁缝培训班……

辛勤的劳动终于换回了报偿,短短的5年之间,李金省就收入2万元,盖起了大瓦房,购买了电视机、收录机、缝纫机,还有2辆自行车和5000元的存款。

李金省成了当地的“万元户”,大伙儿有难必助,村上有求必应。

1979年以来,祖国的西南边陲出现了战事。李金省的心也随之在抖动。家富报国也是农民的责任,李金省义愤填膺。

他还是有参军报效祖国的想法。

1985年的一天,李金省出差在外,听说驻地解放军某部要开赴云南前线。这一消息犹如一声春雷,又点燃了李金省心中的希望之火。他顾不得办事,就连忙赶到部队,来到了驻地某团政治处,岳主任亲切地接待了他。

“你今年多大了?什么地方人?”

“我今年36岁,噢,不对,是32岁,家住华阴县夫水乡左家村,我来找你就是想当兵!”

“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要来当兵?!”

“主任,你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家富了,妻子能干,我有女儿、儿子,娃娃都大了,家庭没有什么负担。”

“过去,我为没当成兵感到很惋惜。听说咱部队要去云南前线,这次我一定要去!”岳主任说:“你先回去,我们将你的情况报告给上级再说。”

“好!那我明天再来!”

李金省回到家里,已是晚上11点钟了。他给妻子说了自己的想法。

“景侠,这几年,咱们的日子好过了,全靠党的政策好,解放军守边防,致富不能不保国呀,我准备参军参战。”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景侠完全支持丈夫的行动。

第二天,李金省兴冲冲地将正式申请递给了岳主任,可当李金省与团长、政委相谈时,没想到事情又推后了两个星期。李金省紧跟不放追了14天。他不但自己跑,还请来了乡主任、武装部长来帮忙。李金省参军的报告最后终于被送到了师部。报告还没等师常委们传看完毕,李金省就连夜行程50里,一大早来到了师部大院所在地。

一连几天,天还未亮,李金省就来了。

师党委成员终于被这位诚实、憨厚农民的一片诚心所打动。他们一一接见了李金省并与他共进午餐,畅所欲言。下午,师党委会研究决定,批准李金省明天入伍。

1985年12月13日,多么令人难忘的日子呀!36年了,李金省终于迎来了一个金色的黎明。在某团,指战员们全体列队,头盔,威武雄,师、团党委、县人武部和当地群众2000多人为李金省举行了隆重的参军仪式。从此,李金省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36岁参军,真是件稀罕事。他的年龄,比团长大4岁,比政委大1岁。是全团年龄最大的兵。

李金省参军的消息不胫而走,省市领导和当地群众,把一副对联端端正正地贴在了金省家的门上。上联:勤劳致富不忘国忧赴边疆,下联:而立之年光荣参军去前线,横批:战场立功。

第二天,李金省在家里按照部队的规定理了个光头。当景侠弯腰扫地时,李金省郑重其事地对她说:“请把我的头发全部收拾起来,用纸包好。我若从战场上活着回来,那么这就是一些废物,若从战场上不能回来,那就请你将它埋在我父亲墓的旁边,让他老人家知道儿子没有辜负他生前的希望。”

欢送的乡亲们呀!请留步,我只是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李金省深深地向欢送的乡亲们鞠了一躬。

1985年12月中旬,多么庄严而令人难舍难分的时刻,开赴南疆的军列在“战士万岁”的欢呼声中启动了。李金省作为这列车上的一员被送往祖国的南疆前线。

解放战争张克勤(36岁农民李金省是如何入伍参战并荣立战功的)(2)

那拉战场

入伍之后,李金省跟徐良一起被分配到139师417团。这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英雄团队,当年南泥湾大生产成绩卓著,黑山阻击战声名远播,湘西剿匪屡建奇功,临津江阻击战痛歼敌寇,在人民解放军战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1983年全军在这里召开的夜训现场会,又使这个团赢得了“夜老虎团”的美誉。

在老山前线,417团担负战斗最激烈、环境最艰苦的那拉方向防御作战任务。战士们赖以生存的猫耳洞,低矮、潮湿、阴暗,生长在在华山脚下的李金省有了用武之地。他使出早年当石匠时掌握的技术,拿着一把铁锤和一根钢钎,成了5连的“工兵战士”。在猫耳洞里,李金省跪在地上一下一下地开凿,一步一步地往前挪动,手上起了血泡,脚上磨出血痕,他仍然凿石不止。在李金省的带领下,5连的战士们改建和扩建猫耳洞25个,使得阵地的生存条件和战斗条件大为改善。他为连队创造坚守阵地3个月而无一人牺牲的奇迹,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天晚上,突然有几发炮弹接连落在连指挥所的洞口,把洞口炸塌了大半,爆炸的气浪夹着火光冲进洞里,刺鼻的硝烟味立刻弥漫了整个洞子。“不好,堆在附近的弹药引着了!必须立即扑灭,否则,连指挥所难保!”连长杨明星摘下头上的耳机,一个箭步就向洞口冲去。“不行,危险!连里还得靠你指挥咯!”靠近洞口的李金省一把抓住连长的胳膊,顺势拉在了自己身后。“灭火要紧!”杨明星说着,又要向洞口冲去。

“看咱老李的!”李金省抓起一床棉被,“哗啦” 一背囊水全倒了上去,什么炮弹在山头爆炸,什么照明弹不时升起,他统统忘在脑后,两眼死盯住正在燃烧的火苗。被子压上去了,火势顿时减弱了许多,可是,被子毕竟面积有限,盖了东捂不住西,火焰仍在燃烧并继续蔓延。子弹被烈火引爆了,噼噼啪啪地响着,像过年时的爆竹,危险!子弹箱下面就是一箱箱满满的手榴弹,万一爆炸,绝不像子弹一样“留情”。连长急了,战士们急了,李金省更急了。

解放战争张克勤(36岁农民李金省是如何入伍参战并荣立战功的)(3)

李金省执行军工运输任务

突然,自己当民兵连长时带人救火的镜头在脑海中出现了。“快,拿手榴弹!”他迅速拧开手榴弹后盖,戳破防潮纸,小心翼翼地把拉火环套在无名指上,照准目标一扔,“轰”的一声,手榴弹爆炸的气浪把火苗炸散了,炸弱了,又是几枚投出去,火终于灭了,连指挥所保住了。李金省抹了一把满是硝烟尘土的长形脸盘上的汗珠,乐滋滋地点上了一支“”春城”……

李金省南疆参战荣立二等功,李景霞被授予陕西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省妇联、省民政厅、省电视台联合为他们拍摄了电视专题片,播出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战后,有的同志说,李金省在家乡开办养殖场,年收入达到50万元。

也有的战友说,李金省分配到县政府部门工作。按照有关规定,他荣立二等战功,符合安置条件。

陕西省有关部门联合电视台,为他和妻子拍摄了电视专题片,受到人们的好评。

老兵了解到,李金省现居陕西省华阴市一个保障房小区,人们没有忘记英雄。逢年过节,有相关同志看望他。70多岁的他发挥余热,经常受邀给大家讲传统教育课。在这些场合,李金省往往穿上旧军装,佩戴军功章。

(作者时任47集军政治部宣传处新闻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