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地下宫殿(阿巴坎宫殿遗址)(1)

“天子千秋万岁常乐未央”瓦当

阿巴坎宫殿遗址(Ruined Palace at Abakan City)

南西伯利亚地区汉式宫殿基址。位于今俄罗斯哈卡斯共和国阿巴坎市以南8公里。年代约当公元前后。1940年发现,1941、1945、1946年由苏联考古学家C.B.吉谢列夫等人主持发掘。该遗址为研究汉匈关系提供了重要资料。

宫殿为四阿式重檐建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6米,南北宽约24米。中央有方形大殿,面积244平方米。周围发现15个较小的房间,宫址东南角毁损部分当另有4间,共计19间。大殿正南的房间当为过厅或前堂,其余房间分布在过厅与大殿的东、西两侧和大殿北侧。大殿南面有一门与过厅相通,其余三面各有两门通往内室。屋顶用板瓦及筒瓦覆盖,房檐有圆形瓦当,上有反印的汉隶八分体“天子千秋万岁常乐未央”吉语。墙壁为木骨泥墙,厚约2米,壁面饰以斜方格纹和之字纹的方形陶版。草泥的地面下有石砌烟道通至屋内火炕,地面某些部位有很厚的红烧土,这是室内添置火盆的痕迹。

宫殿中出土有椭圆形绿玉小瓶、红色珊瑚小珠、青铜铺首及火候颇高的轮制陶片等汉代器物。还发现环首铁刀、穿孔铁斧和青铜带扣等典型的塔施提克文化的遗物。此外出土有本地的缸形器陶片及沟纹和波纹陶罐残片,后者与贝加尔湖沿岸出土的匈奴人所遗陶器残片相似。据中国文献记载,公元前后这一地区为匈奴族活动地区。吉谢列夫等人推测此宫是公元前99年李陵降匈奴后的宅邸,中国学者郭沫若等对此表示怀疑,周连宽并论证其可能是王昭君的长女须卜居次云的居所。(莫润先)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考古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第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