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玄奘寺供奉日军战犯的事情引发了整个中文互联网的震怒,而目前相关部门也在追究相关责任,包括那位舆论最为关注的吴啊萍也已经落网,并交代了错误行为的原因。

营销号真的反击了吗(爱国营销号们请放过)(1)

玄奘寺事件自然要严肃处理,同时我们也应该愤怒以待,就正如罗翔老师所言:“没有愤怒,就没有正义”,绝不能姑息任何的嫌疑罪犯。

只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次的怒火似乎烧过了界,将另一些本是无辜的事物也给一同推翻了。

夏日祭的阴谋论

7月下旬这几天,一个词汇飘进了广大网友的眼里---夏日祭。

营销号真的反击了吗(爱国营销号们请放过)(2)

从百科介绍来看,夏日祭特指在夏天举办的活动或节日祭典,也是日本的传统节日,大多会安排在7月中旬到8月下旬开展,形式和我国的游园会类似,而事实上这种活动也是从中国传到日本,后结合上日本本土文化改造后,成为了一种新的风尚。

虽然夏日祭有着“国产源头”,但奈何改造后的它已经具有浓厚的日本风情,于节日当天不仅能看到数不胜数的穿着日本传统服饰的游客,祭典区域还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将一众日本特色建筑给搬进会场。

营销号真的反击了吗(爱国营销号们请放过)(3)

也正因此,当这项日本节日被复刻到国内之后,那群正对玄奘寺咬牙切齿的网友,也顺手给夏日祭贴上了“文化侵略”的标记,同时也给组织和参与该祭典的机构和人士贴上“精日”的罪名。

再之后,我们看到部分城市的夏日祭在舆论炮轰下选择停办,也有相关部门发通告会去彻查夏日祭举办的机构。

营销号真的反击了吗(爱国营销号们请放过)(4)

而在其中,Z世代们最喜爱的B站也就成了最受伤的一方,因为一直以来B站都是夏日祭在国内最大的推动者,比如原本预定在7月17日于南京召开的夏日祭便是B站筹建的,不过在舆论的炮轰下,叔叔也只能无奈停办。

营销号真的反击了吗(爱国营销号们请放过)(5)

B站因为停办的亏钱那还只是小事,被舆论烙印上“日本文化侵略帮凶”这才是大问题。

在一众网友眼中,南京这座城市本就与日本有着不可磨灭的仇恨关系,而B站却将日本的传统节日大肆安排在此处召开,而且地点还安排在仅距离遇难同胞纪念碑大几公里的国际会展中心,那必须有着不可告人的阴谋诡计呢。

营销号真的反击了吗(爱国营销号们请放过)(6)

霎时间舆论爆炸,有手的网友都跑去微博敲键盘怒骂B站和陈睿的无底线,同时也有不少B站网友用“注销账号”来响应。

营销号真的反击了吗(爱国营销号们请放过)(7)

营销号真的反击了吗(爱国营销号们请放过)(8)

在另一边还有网友收集了全国各地召开夏日祭的地点和时间表,粗略一算居然高达20多处,而这些活动的“地点选择、召开时间、位置分布”也在一部分网友眼中,成为了日本文化侵略乃至日本军国主义复苏的铁证。

营销号真的反击了吗(爱国营销号们请放过)(9)

就比如某位风水大师在将夏日祭举办地用线段连起来后,居然发现形似日本地图,于是认为这是日本人在假借活动之名来举办某种仪式,目的在于盗取我们大中华的国运。

营销号真的反击了吗(爱国营销号们请放过)(10)

如今已经是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了,然而上述胡言乱语居然还真有不少网友相信,并在各大社交和视频平台转发出了包浆,热闹程度丝毫不弱于林生斌的“八卦锁妻井”。

究竟像不像日本的国土板块那是见仁见智,有些人的智力水平确实差点意思,那确实会说出“非常像”的字词。

营销号真的反击了吗(爱国营销号们请放过)(11)

而对于另一些能保持清醒的人来说,这无疑就是年度笑话的存在了。他们反手就能抛出一个反例“将我国十一个海事法庭连成线更像日本地图”,也会告诉你只要你能让他去你家,他甚至还能在你的炕头找出阴谋的痕迹。

营销号真的反击了吗(爱国营销号们请放过)(12)

营销号真的反击了吗(爱国营销号们请放过)(13)

玄学之所以被叫玄学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风水大师们的思考能力只停留在“一惊一乍”的水平阶段,发现了一点点的端倪,就误认为找到了真理,最后也只能沦为笑柄。

那脱离玄学的质疑又能有多高明呢?在我看来,也好不了多少。

7月25日,知名自媒体人司马南在拍戏的百忙之际,抽空蹭了个热度,拍摄一部《您不觉得可疑吗?20城举办日本夏日祭》来表达自己对此事的关注。

营销号真的反击了吗(爱国营销号们请放过)(14)

在视频中他同样以南京玄奘寺事件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愤怒,再接着他用一句“这事情是建立在一个大背景上...那就是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日本人对中国实行文化渗透...”,将夏日祭在国内20多地举办的事情定性为一种阴谋。

营销号真的反击了吗(爱国营销号们请放过)(15)

什么叫做阴谋论?简单一句话就是“无证据理论”,在说得浅白一点那就是:没有证据也是证据。

“谁批的?谁倡导的?谁出钱的?谁指挥啊?核心创意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啊?”,司马南对这些问题一个都没有剖析清晰,动嘴就认定它们是日本人的阴谋诡计。

营销号真的反击了吗(爱国营销号们请放过)(16)

在视频中他还提到一个比较搞笑的例子,原本新余市的某酒店计划在8月8日召开夏日祭(后面取消了),然后司马南抓住这个日子来鞭挞,称它是“还有7天就是8月15日(1945年8月15日为日本投降日)”,进一步凸显日本人的坏心思。

再接着司马南还抛出了“不少举办地为二三线城市,平常连动漫和活动都不多见,为啥突然就搞起夏日祭”的质疑,再关联上多个地方都曾在抗日战争时期留下过深刻痕迹,结合来说,他认为夏日祭就是日本人裹着糖衣的软炮弹,目的是让我们的某些人的精神陷入麻木,从而达成遗忘历史的目的。

又是一惊一乍的玄学级别的思考能力,什么“二三线城市不多见动漫”这种话连核实一下都懒得做,那他还能给出什么理性分析呢?

营销号真的反击了吗(爱国营销号们请放过)(17)

营销号真的反击了吗(爱国营销号们请放过)(18)

营销号真的反击了吗(爱国营销号们请放过)(19)

同样的,学习过历史的都知道,在当年日本对我们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在抗战的14年时间中,战火可谓蔓延了几乎整个神州大地,那你们说不能和抗战建立起联系的地区是不是小概率事情?

类似的还有“举办时间”,它之所以与“日本投降日8.15”、“卢沟桥事变7.7”等等抗战时间接近,会不会纯粹是习俗(本就是7月中旬到8月下旬的节日)和商业利益(国内学生的假期)权衡后的巧合?

毕竟另一项同样深受年轻人欢迎且素有国内最大电子游戏展览之称的“Chinajoy”,其每年的召开时间也都安排在8月前后啊。那这算不算一种年轻消费者的习惯适应?而如果这都要扯上“距离8月15日就差几天,肯定有问题”,那这样的自媒体人是否说话不动脑子?

营销号真的反击了吗(爱国营销号们请放过)(20)

那B站将夏日祭安排在南京这座与日本有着血海深仇的城市召开,又如何解释呢?

我只能说“血海深仇”这几个字也都是那些爱国营销号最喜欢用的扣帽子把戏。铭记历史不忘屈辱,不代表就要将仇恨延续万年而不休止,也不代表就得无时不刻的对所有与日本相关的事情都得愤怒至竭嘶底里。

我们可以在日本人试图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时候,看到类似玄奘寺供奉战犯牌匾等等的时候用怒火以待。但当日本游客来华游玩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发挥一下源生于传统美德的待客之道,而非操起棍子将其击毙呢?

所以说,决定我们采用何种态度的是“具体事情的具体性质”,而非与日本人有关的都得通通推翻。

那夏日祭属于什么性质呢?它对于国内的年轻人来说又是怎样的存在呢?

确实,夏日祭有着供奉祖先亡灵的意义,如其中的盆踊り(盂兰盆节舞)。但此亡灵并非特指战犯亡灵,此仪式也不是在战争后才加入的,而是恰似《寻梦环游记》里的亡魂节,在更古老的时代用于强化家庭/家族羁绊的一种方式。

营销号真的反击了吗(爱国营销号们请放过)(21)

另需要知道的是,夏日祭更大的作用在于“祈福”。由于过去的卫生条件落后,夏季曾是传染病蔓延的季节,日本人也就试图靠这项祭典来驱赶邪灵,并保佑未来一年农业和渔业的丰收。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日本的夏日祭就是一项满载福运的仪式活动。当然,经过千百年的流转以及现代文化的加入之后,如今传递到国内的夏日祭,更多的也只是另一场动漫展---因为这个节日装载了太多深刻的二次元场景了。

就比如《你的名字》的故事就有相当一部分发生在系守镇的夏日祭上,而三叶穿着和服的模样,也没少被漫迷牵挂心上。

营销号真的反击了吗(爱国营销号们请放过)(22)

还有被誉为催泪神作的《萤火之森》,其故事就是在夏日祭中戛然而止,而女主予以男主的那一个满怀喜悦和伤感的拥抱,也一直是漫迷们不能忘怀的存在。

营销号真的反击了吗(爱国营销号们请放过)(23)

可以说,夏日祭在日本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分量,以至于很多难忘的二次元场景也都依附于这个节日,而在耳濡目染以及爱屋及乌的心理影响下,阿宅们自然想去夏日祭浸泡一番。这个行为其实和喜欢某动漫角色,然后想COSPLAY一番是没有任何差别的。

那这种纯粹的祈福、纯粹的出于喜好的追逐,又究竟何来糟粕一说呢?

营销号真的反击了吗(爱国营销号们请放过)(24)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确实也是日本文化强盛传播的结果,而这种结果也会驱使国内商家们,尤其是那些用户构成以年轻人为主的商家们,对漫展/夏日祭等等具备浓厚日本风情的展会的举办趋之若鹜。

也就是说,其实单纯从商业运营角度,就能充分解释为何夏日祭会被安排在南京等地方---这与战争无关,与经济的发达程度会有点关系(越是特大城市,越是人口密集的地方,也就越容易找到能支撑二次元活动开展的消费者数量),但更关键的还得是地区的消费者偏好相关。

我看网上有些分析是挺憨憨的,说什么南京已经不是第一次举办夏日祭了,而是连续十多年了,并认为这是日本势力策划的潜移默化的洗脑。

营销号真的反击了吗(爱国营销号们请放过)(25)

还是那句话“没有证据,也是阴谋论者的证据”,你要问他们如何证明,他们也会理直气壮地回怼一句:“人家的阴谋,怎么可能被你知道”。

这不是讲理,这只是摆烂,而除了所谓的“潜移默化洗脑”的无证据解释,更具说服力的难道不是这个吗:连续十多年能在南京开展夏日祭,说明南京有足够的二次元拥趸啊,商家能够有利可图啊,那就自然会年复年年的开啊。

你说党妹直接在旅顺博物馆门口跳舞那是活该,我们也就认了。但此次南京夏日祭距离纪念碑有着大几公里,新余市原计划的活动距离日本投降日还有整整一个星期,居然也被莫须有的诛心。

你们看这些营销号,为了他们的“爱国流量”,可真是何患无辞啊。

营销号真的反击了吗(爱国营销号们请放过)(26)

最后

喜欢日本二次元的群体普遍年轻,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而这个群体也就是所谓的“Z世代”。

营销号真的反击了吗(爱国营销号们请放过)(27)

按照阴谋论者的描述,长期浸泡在日本文化里头,就会被日本人“洗脑”,轻则遗忘历史,重则会丢掉对国家以及民众的爱戴,成为一名所谓的精日人士。

按照这个逻辑,如今的Z世代在经过十几二十年的熏陶后,就更应该是“人均精日/恨国”吧?

但现实又是怎样呢?甭管你在B站还是微博,Z世代都似乎是爱国主义热情最高涨的人群,在相关的爱国主义题材作品中(如《那年那兔》),我们能看到满屏“感恩/泪目”的弹幕。

营销号真的反击了吗(爱国营销号们请放过)(28)

同时,Z世代对中国品牌也有着独特的偏好,并会为国家能在国际上的建树倍感自豪。

营销号真的反击了吗(爱国营销号们请放过)(29)

由此可见,一个一在内涵意义上满载祝福,二在表达演绎上只是复刻日本的建筑饮食等文化的夏日祭,又何须担心它会对爱国热情高涨的Z时代予以任何一丝的负面影响呢?

而再进一步说,能将这些东西关联起来,套到某个阴谋论里去,那这究竟是这些爱国营销号们憨憨,还是说,他们才是日寇派遣的卧底,目的就是为了矮化我们民族的智商和思考能力呢?

玩弄阴谋论的人,小心被阴谋论反噬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