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门员什么时候可以拿手开大脚(源于这则看似不起眼的规则调整)(1)

可能对于不少经历过上世纪八九十年球赛洗礼的老球迷而言,对于当代的守门员都颇有几分不适应的感觉。这批年轻门将与从前的那批老门将简直就不像是同一个位置的球员,时不时就能看到他们大秀脚下技术的场面,对于球队颇有帮助的同时却又充满了未知的风险。

这一幕若是放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无疑是不可理喻的,除了大名鼎鼎的“疯子门将”伊基塔等寥寥几人会采取类似的行动之外,稍微正统一点的门将都不屑为之,这自然会让老球迷们颇为不适应。

守门员什么时候可以拿手开大脚(源于这则看似不起眼的规则调整)(2)

不过,凡事都是有着它的必然原因的,门将位置的巨大变化,同样也是如此。造成这一幕的根本原因,其实正是源于1992年时那一次看似不起眼的规则调整:禁止守门员用手去接本方球员的回传球。

规则出台之前倒脚足球盛行:

在1992年这则规则出台之前,可能正是足球最为保守同样也是最为无聊的一个时代了,1比0主义大行其道,各种回传倒脚看得人昏昏欲睡。

除了功利主义大行其道之外,造成这一现象尴尬现象的最大帮凶,则是当时的守门员可以用手回接本方球员的传球。于是,一旦有一方处于领先状态,乃至是其中一方从开场哨声吹响的那一刻就是直奔平局而去的,他们完全可以用不断的后场倒脚来消耗比赛时间,如果对方积极逼抢,大不了把球回传给门将,让他抱起皮球明目张胆消耗时间之余,再把球重新交给本方后卫开始新一轮的回传循环即可。

想想看吧,在守门员可以用手去接本方球员回传球的大背景之下,对方球员想要成功抢断皮球的难度究竟会有多高。只要倒脚的一方自己不出现低级错误,就注定了球权很难易主。

于是,在当时的比赛之中,有着太多的无聊后场倒脚。许多实力弱小的球队,从比赛开始的第一分钟甚至就祭出了这一招式,让不少强队都徒呼无奈。至于那些强队,同样也是在领先1球之后大肆倒脚,就连如日中天的米兰都不能免俗。

守门员什么时候可以拿手开大脚(源于这则看似不起眼的规则调整)(3)

如果就连米兰这种火力强劲至极且兼备了铜墙铁壁防守的球队都不能免俗,就更别说其他球队了,尤其是那些参加世界大赛的队伍,更是在这方面做到了极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自己反复倒脚也就罢了,还不愿意投入兵力去逼抢对手的倒脚,宁可把比赛拖入点球大战,也不愿率先冒险,给对手从容反击的机会。

于是,比赛场面之难看,也就可想而知了。也许,印象会说谎,可数据不会。不妨看看被许多人奉为经典的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虽然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却也遮掩不住这样一组刺眼的数据:场均进球居然只有可怜的2.2个,大家生生把足球比赛变成了倒脚大战。

丹麦的成功是足球的悲哀:

而在两年之后的欧洲杯,这种现象越发变本加厉了起来。整体实力也就只能算是一般的丹麦队,就连预选赛出线资格都没有捞到的丹麦队,缺少了大劳德鲁普这位艺术大师压阵的丹麦队,居然凭着后场倒脚的极端操作夺冠了,一举站在了欧洲之巅,上演了所谓的丹麦童话。

但是,不客气的说一句,丹麦人的成功,恰恰是足球的失败。

从头到尾,哪怕就是从小组赛开始,丹麦人都是奔着平局而去的,接连不断的后场倒脚,如果对手重兵上抢就转移给小劳德鲁普,让他凭着一己之力伺机反击。如果把比赛成功拖延到了点球大战,则有传奇门将舒梅切尔的大发神威,就连神射手巴斯滕的点球都能被他神奇扑出。

守门员什么时候可以拿手开大脚(源于这则看似不起眼的规则调整)(4)

而舒梅切尔的这一操作,在两年前的意大利世界杯上也同样有所体现。阿根廷门将戈耶切亚,同样也是公认的扑点球高手,阿根廷从一开场同样也是奔着点球大战而去的,哪怕他们坐拥马拉多纳、卡尼吉亚这样的进攻高手,也不能让他们改变投机取巧的比赛态度。

毋庸讳言,当足球比赛发展到这番田地,不进行规则调整显然是不可能的了。否则,只要训练出一位善于扑点球的门将,拥有一位善于打反击的前锋,岂不就能无往而不利了?

规则调整之后的喜忧皆有: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国际足联终于决定出手,干脆就禁止了守门员用手回接自家球员的回传球。

而在规则调整之后,所带来的好处坚持就是肉眼可见的。素来以防守而著称的意甲,在规则调整之前的最后一个赛季场均进球是2.27个,实行新规的第一个赛季场均进球这飙升到了2.80,观赏性大为增加。其他几大联赛,这方面的数据也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不过,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规则调整自然也不例外。虽然鼓励了进攻,却让那些守门员乃至是后卫球员叫苦不迭,指望一群习惯了用手接球,习惯了把皮球回传给自家门将的后卫在一夜之间改变十几年甚至是二十几年的踢球习惯,难度着实是太大了一些。

守门员什么时候可以拿手开大脚(源于这则看似不起眼的规则调整)(5)

于是,不少让人啼笑皆非的低级错误层出不穷,不少适应性不够强的门将与后卫甚至因此而丢掉了自己的饭碗,一时间哀鸿遍野。

新一代的门将主动求变:

老一辈的门将们,因为几十年来的习惯问题,注定在新规之下很难有所作为。可对于当时尚且年幼的新生代门将来说,这就意味着改变的契机了,许多人都在主动求变。

比如实力派门将雷纳,他就清楚地点明过这一规则对他的巨大影响。在这一规则出台的时候,雷纳就只有10岁而已,这并不影响他改变此前的习惯,开始学会练习脚下技术。

可让人颇觉玩味的是,不仅仅雷纳主动求变,与他同龄的巴尔德斯显然也是这样想的。于是,当这两人一起升到了巴塞罗那一线队的时候,巴尔德斯正是因为脚下技术相对雷纳更胜一筹,而把雷纳挤出了诺坎普球场——雷纳的遭遇,其实就是他们那一代门将主动求变的体现。

而在雷纳这一代门将之后,他们的下一代人就连10岁之前所养成的习惯都无需改变了,从接触足球的那一刻起,就明白脚下技术的重要性了。

于是,在等到了当代足坛,脚下技术华丽的门将迎来一个井喷的时代,也就不足为奇了,无非就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罢了。

守门员什么时候可以拿手开大脚(源于这则看似不起眼的规则调整)(6)

而这种巨大的改变,恐怕在1992年时,就连那群规则的制定者们都没能想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