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档是华语电影一个独特的上映档期,大致是12月初到翌年春节。寻求欢乐和放松,是观众在逢年过节、尤其是春节期间普遍的心理需求,这就决定了贺岁片的风格:轻松,幽默,具有强烈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因此其题材多与百姓节日期间喜庆、祝福的生活与习俗相关,形式多是娱乐性、消遣性较强的喜剧片和动作片。

冯小刚电影完整版国语版(内地贺岁档20周年)(1)

但随着贺岁片的不断探索创新与发展,贺岁片不再拘泥于喜剧或动作这样的类型,题材更为广泛,自1997年导演冯小刚拍摄内地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之后,内地贺岁片市场异常活跃。尽管很多观众“年年看贺岁、岁岁骂不停”,但贺岁片市场却越来越红火。

今年恰逢内地贺岁片20周年,20年来贺岁片的发展,也折射着内地电影市场的一些震动和变化。

成龙:三部片子打出内地贺岁档

虽说内地第一部贺岁片是冯小刚导演的《甲方乙方》,但是内地观众第一次接触“贺岁片”这个名字,是1995年引入内地的《红番区》,该片由唐季礼导演,梅艳芳和成龙主演,当年的票房收入仅次于好莱坞大片《真实的谎言》。当时内地电影票价极低,内地导演也都觉得没有人会进电影院看电影,然而就是这样的情况下,《红番区》也拿下了一亿的票房,票房表现惊醒了内地电影工作者。

当时VCD开始流行起来,这成为很多人观看影片的方式,也为成龙的片子积攒了庞大的观众基础。他之后的《警察故事》和《简单任务》,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成龙的片子比较偏正能量,也不涉及内地敏感政治话题,才能被引进来,还有庞大的观众基础让成龙的影片票房都会有不错的表现。之后,成龙几乎每一年都会在贺岁档给大家带来一部成式风格的动作喜剧片。

冯小刚电影完整版国语版(内地贺岁档20周年)(2)

和成龙一样,周星驰也是在VCD时代在内地积攒了大量的观众基础,2003年周星驰导演的《功夫》在内地贺岁档上映,功夫,喜剧,奇幻这几个元素让观众十分买账,国内外都很受欢迎,内地票房1.73亿,北美1700万的票房。“我们都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就是从那时流行开的,周星驰真的是一代人的喜剧之王。之后他导演的《长江七号》和《美人鱼》,也都是票房收入不错的贺岁片。

冯小刚电影完整版国语版(内地贺岁档20周年)(3)

冯小刚:20年的贺岁标杆

1997年冯小刚拍出了中国内地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开启了中国内地的贺岁片市场。该片获得当年“百花奖”最佳男、女主角和最佳故事片三项大奖。独特的冯氏幽默,影片的生活气息,观众们都感叹我们也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贺岁片,并且这部片子也捧红了冯小刚,葛优这对搭档。虽然只有300万投资,电影却获得3300万的票房,开创了中国商业喜剧电影的先河。这样一个成绩,让当时业界开了眼,也开始思考贺岁电影的发展方向。

冯小刚电影完整版国语版(内地贺岁档20周年)(4)

《甲方乙方》在票房上的成功引出此后几年的贺岁片大战:投拍的贺岁电影一年多过一年,越来越多的知名导演加入执导贺岁片的行列。其中影响最大、票房最高的要属1999年冯小刚赴美拍摄的《不见不散》。成龙的贺岁片激发了冯小刚,97年到99年,连拍三部高票房电影,让贺岁片植入到更多观众脑海里,两人更是激活了内地电影市场,让原本死气沉沉的内地本土电影市场焕发新的活力。

冯小刚电影完整版国语版(内地贺岁档20周年)(5)

当时除了冯小刚独占贺岁档喜剧市场外,并没有其他导演来抢这个蛋糕,那时贺岁档已备受大导演重视,但没人去拍传统贺岁片的喜剧题材,大家只是把自己的电影放到了贺岁这个档期,如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等,但票房全都不如冯小刚的喜剧。

冯小刚电影完整版国语版(内地贺岁档20周年)(6)

除了冯氏喜剧以外,大家也开始慢慢接触好莱坞大片,1988年的《拯救大兵瑞恩》和《 泰坦尼克号》让中国观众们见识到了好莱坞的大制作,这两部片子也是当年现象级的票房大片。

冯小刚电影完整版国语版(内地贺岁档20周年)(7)

内地贺岁片的“另类”也是从冯小刚开始的,2004年的《天下无贼》是他首次邀请香港明星参演电影,王宝强饰演的傻根也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一次冯小刚在冯氏喜剧中糅合了动作戏的元素。如果说《天下无贼》还算有喜剧包袱,那么2007年《集结号》这部战争片就打开了贺岁档的转型之路。这部电影票房还打败了同档同题材的《投名状》,但陈可辛表示自己输的心服口服。之后的《1942》也是冯导对历史题材的尝试。

冯小刚电影完整版国语版(内地贺岁档20周年)(8)

2008年。冯小刚事业第二个高峰期 都市爱情喜剧《非诚勿扰》 继续占据贺岁档票房冠军宝座,拿下了3.2亿票房。

冯小刚电影完整版国语版(内地贺岁档20周年)(9)

今年上映的冯小刚的《芳华》回归他内心深处的青春年代,被称为是他心愿清单上的最后一个,诚意满满,十分走心,该片截至目前票房已破八亿,创造了冯小刚的最高票房纪录,20年过去了,冯小刚依然是贺岁档的行业标杆。

冯小刚电影完整版国语版(内地贺岁档20周年)(10)

张艺谋:大制作开启品牌营销时代

与冯小刚同为第五代导演的张艺谋,在冯氏喜剧霸占贺岁档时,张艺谋拍的还是一些艺术电影,例如《红高粱》,《活着》,《我的父亲母亲》等。而2002年的《英雄》却改变了大家对张艺谋的印象,也激活了当时已经略微疲软的电影市场。张艺谋一开始只是想拍一部小成本的武打片,而江志强的加入让《英雄》成为中国电影史上一部现象级的影片。

冯小刚电影完整版国语版(内地贺岁档20周年)(11)

《英雄》的很多方面都与传统电影大不同,大咖明星阵容的开创者就是《英雄》。当年,这部投资有3000万美元的巨制,演员片酬就占了一半,李连杰一个人就要1000多万美元。再加上梁朝伟、张曼玉、陈道明、章子怡、甄子丹以及杜可风的摄影、谭盾的音乐、程小东的武术、和田惠美的服装、《黑客帝国》特技制作班底……每一个元素都构成了《英雄》的品牌价值。

数据显示,当年的《英雄》缔造了国产电影的全球票房神话,在票价提高的情况下(平均票价50元,有的高达100元),内地票房达2.5亿元人民币(占全年总票房1/4),全球票房约14亿元人民币。

冯小刚电影完整版国语版(内地贺岁档20周年)(12)

在宣传和发行上,《英雄》也是独一无二的。影片提前一个月就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隆重的包机首映礼,这在中国电影史上尚属首次。媒体广告投放更是铺天盖地。灯箱、路牌、海报、电视……只要是可以打广告的地方,都写满了《英雄》。此外,《英雄》的VCD、DVD内地音像版权最终以1780万元的天价拍卖,创出国内音像制品版权交易最高纪录。这些使人们确认了《英雄》的价值,激发了观众想一睹为快的欲望。

冯小刚电影完整版国语版(内地贺岁档20周年)(13)

之后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和《金陵十三钗》票房收入都还不错,但《英雄》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英雄》的公映,终结了内地电影市场近十年的低迷期,拉开了中国商业大片的帷幕。

冯小刚电影完整版国语版(内地贺岁档20周年)(14)

2005年贺岁有一部和《英雄》类似的大制作上映,那就是陈凯歌的《无极》,然而豪华的演员阵容和精致华丽的画面并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可,在那个网络娱乐开始兴起的时代,《无极》甚至被嘲讽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也是第一部网上娱乐性大于电影娱乐性的现象级大片。

冯小刚电影完整版国语版(内地贺岁档20周年)(15)

贺岁片带领着中国电影的票房屡创佳绩,虽然已不再像以前那样成为全年的唯一黄金档期,但它记录着20年来中国电影的发展。贺岁电影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档期、一次票房,它甚至是一场品牌策略大战,成为电影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