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损失有很多原因,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年龄增长与噪声损伤。除此之外,遗传因素(包括先天与后天的)、耳毒性药物,还有很多耳部疾病都可以导致听力损失的发生。其中,90%的听力损失都是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为什么听力损失多从高频开始?

  一般从高频的下降比较多,因为人的耳蜗部分在最外面是蜗底,蜗底起到的对高频的解析,而蜗顶位于耳蜗的内部一般受损得较少,所以一般 听力下降都是从高频开始,当然也有从低频开始下降的,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人类耳朵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4000Hz以上的频率被称为高频。人与人正常交流,只要耳蜗的500Hz到3000Hz的频率听觉功能正常就行了,所以当高频听力受到损伤,人们往往完全没意识。而高音耳机所引起的听力下降频率恰恰就是在高频。一旦高频听力下降,就会慢慢向低频扩展,如果高频水平听力损失引不起人们的注意,噪声污染仍然存在的话,其他频段的水平听力也出问题,慢慢就会影响人们的正常语言交流。

  为何越高频的区域越容易受损?

  频率越高的区域越容易受到损伤是由很多客观因素决定的。主要与外耳道的自然共振效应、耳蜗的解剖结构和听神经的分布有关。

  外耳道的自然共振效应

  在频率为2kHz-4kHz范围内的,外耳道对声音的增益最大,可在鼓膜处放大10-15dB。

  研究表明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常常位于噪声频率之上的一倍频程处。

  外耳道自然共振峰为2kHz-4kHz,故最容易导致4kHz-6kHz频率范围内听力损失。

  耳蜗的解剖结构

  耳蜗的外形似蜗牛,呈螺旋状。耳蜗基底膜上不同区域感受不同频率的声音,蜗底感受高频,蜗顶感受低频。

  但是不论是高频声还是低频声,均需通过蜗底周基底膜的振动自下而上传播,因此感受高频的基底膜更容易疲劳和受损。

  此外蜗底也更容易受到耳毒性药物的侵害。

听力损失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吗(干货分享为什么听力损失往往从高频开始)(1)

干货分享丨为什么听力损失往往从高频开始?

  听神经的分布

  听神经的外层由来自蜗底的神经组成,传送高频音;中心部由来自蜗顶,传送低频音的神经组成。

  外伤、缺血、缺氧等理化环境的变化,都会首先影响来自高频的外层神经。

  综上,我们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很多听力损失都是先从高频开始了。

  高频听力损失通常是不可逆转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预防。

  1. 65岁以上老年人、孕妇、婴儿、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家族中有过中毒史等慎/忌用耳毒性药物;

  2. 对于耳毒性药物使用者,要定期复查听力,一旦病情许可,应立即停药;

  3. 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工作时必须使用耳塞、耳罩、防护帽等防护用具,定期做听力检查;

  4. 在地铁公交等背景噪声大的地方,尽量不要使用耳机,每次使用耳机遵循60-60原则(音量不超过60%,每次时间不超过60分钟);

  5. 老年人保持身心愉快,多食富含钙磷的食品,不吸烟少饮酒,根据个人体力情况参加一些文娱体育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