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俊威武铜人 薄劣小钱,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钱币中的数学小故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钱币中的数学小故事(转-有趣的钱币故事)

钱币中的数学小故事

作者:张俊

威武铜人 薄劣小钱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此时,连年的战火厮杀造成大量兵器散落民间。为消除不安定因素,秦始皇下令收缴天下兵器,毁之为铜,铸成“金人”(铜人)12个。每个铜人重达24万斤,胸前刻有铭文,立于宫门前,以示皇帝之威严和国力之强大。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凉州的豪强董卓率兵入洛阳,专横独断朝政,甚至毁掉9个秦始皇所铸铜人来熔铜铸钱。这些钱薄劣轻小,文字模糊不清甚至没有文字,被称为董卓无文钱。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符坚率大兵攻晋时,又毁了两个铜人。有说是铸造了兵器,有说是铸造了钱币。秦始皇所铸的12个铜人被毁了11个,剩下的一个据说是被当地的百姓藏到河里,就此下落不明。

千金答漂母 万古共嗟称

清人魏凤珍在《咏韩侯钓台》里有:“英雄不遇出跨下,感思一饭酬千金。”的诗句,讲的是秦末汉初著名军事家韩信的故事。韩信年少时生活非常困苦,时常挨饿。他偶然认识的一个漂母(清洗丝绵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非常同情他,不时接济他。韩信得到这位自己尚勉强糊口的漂母恩惠,很是感激,说将来必有厚报。

韩信身材较高,又爱挎刀剑。一屠夫以为韩信是做出的样子,其实很胆小,便当众向他挑衅说:“你不怕死就拿剑刺我,怕死就从我裤裆下钻过去。”他瞧瞧屠夫,不得已忍受了胯下之辱。

就是这位曾求食于漂母,受辱于屠夫的韩信为灭楚兴汉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在帮助汉高祖夺取天下被封为楚王后,命人送酒菜给那位漂母,还要送给她一千两黄金以示感激。李白在诗中写下“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以示赞赏。r>区区一文钱 难倒英雄汉

唐代开国功臣秦琼,隋末在州衙充当捕快时,广结江湖好汉,仗义疏财,声名远播。一次奉命押解十名江洋大盗发配至潞州天堂县,不料途中一犯人病死。天堂县县令怀疑是秦琼受贿私自放人,因而久久不给回文。

秦琼困居旅店几近一年,盘缠用尽,忧郁成疾,既无钱治病,店主又屡屡催讨饭费房金。无奈之下,只好将心爱的黄膘马牵到集市出卖。买马人的家中发生急事,借马驰去。秦琼分文未得,反而失去爱马,愁肠百结,欲哭无泪。店主冷嘲热讽,苦苦相逼,真可谓“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秦琼只好把兵器双锏拿去典当,幸得两名江湖好汉慷慨资助,并代往县衙取得回文,方摆脱困境。

豪放诗人 画叉取钱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书画家。他生性豪放,学识渊博,极富文采。曾居高位,后因为政治原因被贬谪至黄州任团练副使,没有任何实权,连生活都很拮据。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俸禄减少,人口已久,我担心日常的开支。但痛自节俭,把每天开支压缩到不超过一百五十个铜钱。月初取出四千五百个铜钱,平均分成三十份,分别用绳子串起来挂在屋梁上。每天早上用画叉挑取一串,挑好就把画叉藏起来。在墙边放一只大竹筒,贮存当天用剩下的钱,供招待客人所需。”

但就是在这段时间,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意境旷达。其中“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之句正是他当时心态的真实写照。

乾隆压岁 望子成龙

春节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在我国流传已久。“岁”是“祟”(祟:鬼怪)的谐音。“压岁”即“压祟”,据说能驱鬼避邪。但始于何时,因为何事却有多种说法。有说始于唐,有说始于宋,还有一种说法是始于清乾隆年间。

当时铸行的钱为“乾隆通宝”。因为“乾隆”的谐音为“牵龙”,谁家不想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能牵来龙光宗耀祖呢。所以,过年时,长辈给孩子一些“牵龙”钱,实是望子成龙。

和坤跌倒 嘉庆吃饱

和坤是乾隆宠臣,几乎获得了当时全部最显赫的头衔,如御前大臣兼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等,权倾朝野。他掌握着国家财政收入,负责皇帝宗室财产,却贪赃枉法、横行霸道。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八十九岁的太上皇乾隆去世。第二天,嘉庆帝就下令对和坤革职、抄家并投入狱中。和坤被抄出家产:房屋九所,计两千九百七十九间;当铺七十五座;银号四十二座;古玩铺十三座;玉器库两间;金银财宝不计其数,仅浮财一项就值白银两亿余两。估计其家产总值白银约八亿两,超过朝廷十年收入的总和。

和坤被勒令自杀。其巨大家产除少数奖赏给有关人员外,大部分下落不明。不言而喻是流到嘉庆帝那儿去了。多年以后,百姓风趣的说:和坤跌倒,嘉庆吃饱。

尊号添一字 俸银多万两

慈禧的全称是“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太后”,她的尊号为何有十六个字?

据太监孙耀亭回忆,他在翻看司库的帐本时曾问过大太监这个问题。大太监说她的名字开始没有这么多字,除了“慈禧”外,只有两个字,就是“端佑”。以后,每逢吉祥事,有个说法,她就加两个字。当她四十、五十、六十岁寿辰时,又都加上了两个字。这样,一共加了十六个字。按宫里的规矩,加一个字,每年的俸银增加一万两。如此下来,慈禧的年俸就多达白银十六万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