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鼓基本功超强(爵士鼓技巧心得)(1)

虽然打鼓打了11年,但是我对自己的单击还是经常心存不满。正是这种不满促使我经常花很多时间练习这种最基本的基本功。但我也有相对满足的时候。比如得到一些专业人士的认可的时候,和过了自己预定目标速度的时候。但回想起来这些自满的阶段真让人惭愧。

好啦 ,其实并不是每个人一开始就会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我11年前拿着两元一副的鼓棒跟我老师学单击。第一节课60bpm的四分音符。老师的要求就是两点1听不见节拍器2听不出左右手。我当时觉得这样的要求严苛到令人发指。一出门就把鼓棒撅折了打算放弃。

可是到了第二天我决定还是挑战一下。花了70买了一副vicfirth鼓棒花了40元买了个小天使节拍器。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不断的去回课,不断被赶回来。在不断的练习和被否定中我开始思考准确性的意义。节拍器的作用。像挑水修炼的和尚磨掉了一丝浮躁多了一分对周遭的感知。

两个月后我开始进行60bpm16分音符的练习。负荷虽然不大,但我跟很多这个阶段的人一样有着种种疑惑。因为在打基础的阶段都希望自己的持棒方式发力情况是比较科学的。十分害怕在某个阶段单击速度力度会由于某些不正确导致瓶颈的过早出现。但不管我怎么变换握棒方式,我的老师都只从打击效果来判断我完成的好坏。并不会说哪种握棒方式利于加速或者发力。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的注意力也渐渐从持棒方式转移到了打击效果上。60bpm-170bpm我用了2个月的时间,练习方式是每个练习持续40分钟。中间休息5分钟用来总结。疲劳通常会出现在开始的5分钟,以及3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前5分钟内出现的疲劳感是由于并没有很舒服的进到打击状态,导致肌肉不必要的紧张造成的。30分钟左右的疲劳大多是由于动用了不必要的大肌肉群。30分钟左右的疲劳感会非常强烈。导致大肌肉群内的乳酸堆积过多,以至于不能动作。这个时候要想维持打击效果和准确度,只能动用小臂肌肉(小臂肌肉是负责手掌手腕和手指动作的联动肌肉群,并不是要动作小臂)最后十分钟如果能够完成好,在下一组练习的时候直接代入最后十分钟的打击习惯和感觉。如果代入得好,那么下一组练习你会发现之前的疲劳点并没有出现。

180bpm对我来说是个坎,我当时是在这个速度上摇摆了很久。我在手腕动作练习和手指参与动作中摇摆不定。而且当时的情况来看180是一个普遍的天花板,很多鼓手没到这个速度就停止了练习。 最初我用手指过了180bpm一直练到230。自满了很久。

之后我开始了单击的实际应用套鼓练习。我发现手指动作没办法完成我想要的过鼓打击感。所以强行在180bpm上运用手腕长时间的练习。导致腱鞘炎发作,在发作的时候还在练习导致手腕的伤很严重。休息了很久很久很久。于是这一阶段我被很多人戏称为鼓脚。而这次硬练的结果给我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影响,也成为了日后苦练单击的一个额外负担。

后来我开始进入一些乐队演奏。由于怕受伤我一直避免设计大段连续的单击过鼓。后来看到一些单击非常过硬鼓手的演奏,我觉得与其这样下去不如重新面对自己的问题。我开始用直播课里面手指带速度,然后降速用手腕发力的方式来训练自己的单击技巧。这段时间的进步非常明显。手腕单击一度可以完成240bpm的速度。之后是套鼓上单击的实战练习。因为有了手腕的动作过鼓变得更容易提速。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了几个问题,比如偶数逆时针过鼓时手腕的交叉容易左右互博。这时我借用了一个强迫被动抬手腕的练习加以针对性的练习。最终使得单击的应用在套鼓上有了质的提高。

最后总结一下:我的手单击之路走得非常的艰苦,而且还在不断的探索中。其中最大的两个难题一个是不切实际不动脑子的生练导致的受伤,另外一个是阶段性的自我满足。而练习中应当注意的是1时值的准确2力度的稳定3不断地思考4适合自己的方法。

我把我的练习之路的心得和走的弯路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有一个更加有效率的练习效果。希望能帮到一部分人有所提高。因为这篇是我个人的体会,我的技术也并没有非常好。所以希望有人可以介绍一些更好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