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开始了总体上看,长征的时间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十月,整整两年不过需要区分的是,长征是由几个军队分别行军,我们一般说到的长征途径11个省,走了两万五千里,这单指中央红军,就是从瑞金出发的部队,也叫红一方面军他们1935年10月份到达陕西,长征就结束了,历时367天除此之外,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还有红二十五军是分别从各自所在地出发,最后1936年10月份在陕西会合所以单说中央红军,那是途径11个省,如果四个路线算在一起,一共途径14个省,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毛泽东传精讲63长征开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毛泽东传精讲63长征开始(毛泽东传精讲63长征开始)

毛泽东传精讲63长征开始

长征开始了。总体上看,长征的时间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十月,整整两年。不过需要区分的是,长征是由几个军队分别行军,我们一般说到的长征途径11个省,走了两万五千里,这单指中央红军,就是从瑞金出发的部队,也叫红一方面军。他们1935年10月份到达陕西,长征就结束了,历时367天。除此之外,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还有红二十五军是分别从各自所在地出发,最后1936年10月份在陕西会合。所以单说中央红军,那是途径11个省,如果四个路线算在一起,一共途径14个省。

我们以中央红军的路线为主,来聊一聊长征的整个经过。

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可以看作两大部分,首先是从江西瑞金向西出发,从江西到福建、接着是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这是向西的路线。到了云南之后,开始北上,从云南出发,到四川、青海、甘肃,最后是陕西。这两大路线不是一开始就定好的,而是毛泽东强势改变的路线,过程中又伴随很多争论,我们下面慢慢说。

长征途中大大小小的战役有上百次,各种会议也很多,通过长征,毛泽东确立并且巩固了领导地位。这主要也分成两个步骤,首先是和博古、李德的PK,这两个人基本上在遵义会议之后就失势了。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方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我们不得不长征,军队里对他们俩已经是怨声载道,毛泽东取代博古是顺势而为。最难的是第二个步骤,就是我们和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以后,毛泽东和张国焘之间的PK。毛泽东说过,他在长征路上和张国焘的斗争,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一段路程。大家回想一下1930年到1934年毛泽东在瑞金过的什么日子,可是和张国焘,瑞金时光都显得温和不少,可见这段长征路对毛泽东来说有多难。

废话想再多说两句,我在写这篇稿子的时候听到一首歌叫做《孤勇者》,孤独的孤,勇敢的勇,是陈奕迅唱的,我发现歌词和我们要分享的长征内容居然如此契合,里面有一段词我很喜欢,念出来会有点矫情,“爱你来自于蛮荒,一生不借谁的光。你将造你的城邦,在废墟之上。”大家有时间可以找来听一下,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感受吧。

现在正式说长征的具体过程。1934年10月10号开始长征,我们转移是严格保密的,但耐不住这么大的人员流动,国民党必然会知道,可是他们摸不准红军准备往哪儿走,所以设置了几个封锁线。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突破四道封锁线。

前两道封锁线很快就突破了, 11月初,军队进入湖南东南部,这时候红军被分成五个军团(第一、第三、第五、第八和第九军团)和两个野战纵队——军委纵队和运输纵队。战士总数在七万左右,这里面战斗人员和非战斗人员的比例大体上是三比一。

十一月中旬,红军在湘南越过第三道封锁线,进入潇水、湘水地区。这一来蒋介石就明确红军是要向西走,前面只是试试水,这下回过神了,下令要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

国民党加紧部署,安排薛岳和周浑元两部追剿共产党。这时候中共还是博古、李德当家,毛泽东只能给建议,毛泽东就说,我们要趁着这两个部队还没有会合,先下手为强,找到国民党一部歼灭掉,从被动变成主动。不然后果是不利的。不出所料,博古不听。

11月25号,红军开始进攻第四道封锁线,这道封锁线在湘江。尽管红军的先头部队顺利控制了渡口,可是剩下的大部队遭到国民党军队夹击。在长征途中我们有一个最大的劣势,就是国民党军队打仗轻装上阵,打完回家有热乎饭,能睡个好觉,可是红军是大包袱小包袱,举家搬迁的,所以顾虑多,行动速度慢。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过程中,红军从出发时的七八万人锐减到三万多,一开局就少一半。

李德还是老套路,揪出来红二十二师师长周子昆,指责他临阵脱逃。周子昆部队只有十个人逃出来,李德说兵都没有了还有脸逃回来。然后就要把周子昆送到军事法庭。李德上蹿下跳说“把他捆起来”,在场的警卫班战士没有一个动手,博古也不说话。然后毛泽东开口说:“周子昆交给我处理。”

通过这些细节能注意到,博古和李德出现分歧,并且他们的威信开始下降。后来刘伯承回忆:“广大干部眼看反五次 ‘围剿’以来,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与反四次 ‘围剿’以前的情况对比之下,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贯彻执行了错误的路线所致,部队中明显地增长了怀疑、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这种情绪,随着我军的失利日益显著,湘江战役达到了顶点。”

毛泽东要继续把他们俩击垮。毛泽东和周子昆谈话,没有过多指责他,反而让他继续带兵打仗,好好干。在行军过程中,毛泽东又经常和王稼祥、张闻天待在一起,慢慢也认同毛泽东的策略。长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中共和共产国际彻底断了联系。中共的电台被没收,不仅联系不上共产国际,也联系不上其他苏区,一切由我们做决定。

当时红军原本计划往北走找红二、六军团会合,蒋介石知道我们的计划,集结二十万兵力又设置了四道防锁线,我们也知道蒋介石知道,毛泽东觉得这是在往蒋介石布置的火坑里跳,我们应该改变方向,往西到贵州。博古、李德又头铁,不管不管,就是要跳。

可是经过湘江战役的失败,博古、李德发言权下降,周恩来接过指挥任务,王稼祥、张闻天、周恩来都站在毛泽东一边,于是红军开始西进贵州。12月15号,红军占领贵州黎平,但是北上还是继续西进的争论没有结束。

不过毛泽东这边有了一个大的进展,洛甫,之前是博古李德派,到现在,他已经成为了毛泽东的盟友。这个事情早有端倪,有句话说,三个人的友谊总有一个人被忽视,洛甫就是被忽视的那个,博古和李德天天腻在一起,穿一条裤子,洛甫备受冷落,终于受不了,在长征之前奔向了毛泽东的怀抱。

后来洛甫自己透露:“我觉得完全失去了权力,我对此非常生气。我记得,在长征前,有一次毛泽东同志同我谈了话,我坦诚地向他讲述了我所受的所有委屈。在此之后,我就同毛泽东同志接近了。他建议我同他和王稼祥同志团结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三人小组。”

12月18号,在黎平,我们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继续讨论接下来往哪儿走。博古还是认为要从贵州直接北上,去找红二、六军团。毛泽东主张继续向贵州西北进军,在国民党薄弱的地方建立根据地。毛泽东再次获胜。

接着是一个一个胜仗,到了1935年元旦,在猴场会议上,李德、博古提出在乌江南岸建立临时根据地,再往湘西进军。毛泽东重申红军应该先以遵义地区为中心建立新的根据地,因为根据情报,这里没有国民党重兵把守。

毛泽东三度获胜,会议通过一个决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除了说明新的行动方针外,还规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这在实际上取消了李德独断专行的军事指挥权。

黎平会议后,刘伯承,之前被李德、博古派到红五军团当参谋长,现在成为了为总参谋长。

红军突破乌江之后,1月7号攻占遵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跟随军委纵队于九日下午进入遵义城。

这一路上,已经经过了五千多里的长途跋涉,士兵们都想好好地歇上几天。毛泽东派和博古派的最后对决也要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