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1)

做最好看的北京视觉历史平台

民国时代的“月份牌”江湖,既是群星璀璨、大师荟萃,但也充满了是非恩怨、悲欢离合,在风雨飘摇的时代,这里的每一位大师都是一部传奇........

本文6000字

需阅读10分钟

撰文 ▏眉有一点风

编辑 ▏眉有一点风

校核 ▏眉有一点风

01

仔细看一下这些民国时期的广告画,我们会发现它们的主题、风格、画法非常一致,而且这种风格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既不同于之前传统中国画的风格与技法,也没有在后期广为延用,它只存在于那段特定的历史时期,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但它自成一体,独树一帜。

这种“广告画”的技法名称叫“炭精擦笔水彩画法”,是一种新兴的中西结合绘画技法。

其中“炭精擦笔”,俗称“炭精画”或“炭画”,起源于十九世纪末的上海,它以西方的“素描”技法为基础,西方的“炭精粉”为颜料,中国传统的毛笔为工具,在绘画过程中大量运用“擦涂”的手法,以产生西方油画中才有的阴影明暗的效果,让所绘主体更加立体、更加写实,这种绘画技法就被称为“炭精擦笔”,这在“西风东渐”的民国时期,也算是“中西结合”的一个典型范例。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2)

▲今天的炭精画师

由于采用“炭精粉”这种矿物质为颜料,所绘作品具备“永不褪色”的特性,再加上它极具“写实”的艺术效果,因此常被民间用来为家族年长者绘制人像、寿像,甚至可以依据照片直接绘制,在百年前那个还没有“照片放大”技术的时代,“炭精画”就成为民间制作“大尺寸人像”的最佳方案。

笔者家中保存着一对烧制在瓷盘上的曾祖父与曾祖母的画像,制作时间大约在百余年前。起初家族人一直以为是由照片加工而成,后经查询资料比对,发现画面上多处有“炭粉擦涂”的痕迹,最终认定为“炭精画”。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3)

▲笔者的曾祖父母“炭精画像”

“炭精画”脱胎于西方的绘画技法,非常注重“写实”,而中国传统绘画更注重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写意”效果,因此在“炭精画”产生初期,常被中国传统的文人画家所不屑,斥其难登大雅之堂。

即便如此,“炭精画”仍然以其独有的风格与特性在中国民间流行一时。民国时期很多擅长此法的画师都开设了自己画室,专门为民众画像,有些画室甚至传承至今。

如今,“炭精画”在民间已不多见,只有少数传承人与艺术家在坚守并传承着,目前已被多个省市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国初年,在“炭精画”基础上又衍生出了一些新的画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本文即将论述的主角——“炭精擦笔水彩画法”,这种画法被广泛的用于广告画、月份牌的绘制当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与韵味。

02

十九世纪末,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涌入国门以及众多民族工商业的崛起,很多公司与商家都需要通过一些新颖而有效的宣传方式来推销他们的商品,于是便将商品的“宣传海报”与中国的“传统年画”结合到了一起,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广告形式“月份牌”。

这种“月份牌”一般由各商家聘请专业画师绘制,内容题材以中国传统的山水、花鸟、仕女、民间典故为主,再配上当年的年历,当然商家也不会忘记“夹带私货”,将自己的品牌LOGO、商品信息穿插其中。

每年岁末,“月份牌”被大量印刷出来,随着商品的销售赠予民众,通常整年挂于家中,既可装饰欣赏,又可查阅日期节气,由此“月份牌”成为民国时期中国百姓家庭中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

目前有据可查的最早的“月份牌”,是清光绪9年(1883年)由上海《申报》馆印送的《中西月份牌二十四孝图》。

随着“月份牌”的兴起,很多画师开始专门从事这方面的绘制与创作,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当年最为知名的业界翘楚,同时也是之前提及的“炭精擦笔水彩”这一全新画法的创始者 —— 郑曼陀。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4)

郑曼陀,名达,字菊如,笔名“曼陀”,生于杭州,自小学习绘画,有扎实的中国工笔画基础,后又学习了“炭精画”与“水彩画”,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实践,最终将二者结合到了一起,即先用细笔勾勒轮廓,再用不同“型号”的毛笔“擦涂”灰黑色“炭精粉”,作出明暗层次,最后加上水彩画的淡彩进行层层渲染.......

这就是后来民国广告界广为运用的“炭精擦笔水彩画法”。这种画法下的人物,面部立体感强,色彩淡雅宜人,肌肤细腻柔和。它的出现不仅在中西画法之间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点”,而且成功的将中国画元素应用到了新兴的商业领域,并使其大放异彩。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5)

▲郑曼陀作品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6)

▲郑曼陀作品

除了“绘画技法”的革新,郑曼陀在广告画、月份牌的“主题内容”上也有所突破。他放弃了传统的中式山水、花鸟、民间故事等主题,而代之以时尚的摩登女郎,她们穿着新式的旗袍、洋装,留着新式的发型与妆容...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7)

▲郑曼陀作品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8)

▲郑曼陀作品

在百年前那个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没有任何现代化传播载体的时代,郑曼陀绘制的这些生动立体、清新自然、活色生香,娇艳动人的“美女”形象,便足以撩动开蒙未久的中国普通民众的目光,从而成为广大商家的绝佳“代言”。

2012年,中央电视台制作并播放了一部纪录片《老上海广告人》,此片以老上海的几位专门从事绘制月份牌画和插图画的大师为主角,讲述了他们在十里洋场中坎坷而传奇的人生经历,并回顾了他们经典的作品。全片共6集,喜欢的朋友不妨一阅。

这部片子的第一集讲述的就是“郑曼陀”,但片中出现一些错误,包括郑曼陀的生卒年代,以及他退出江湖后的生活境遇,这些通过郑曼陀外孙女写的回忆文章就能查证出来。

“郑氏美人”最初代言的据说是上海的“中法大药房”,其老板黄楚九无意中发现了郑曼陀的作品,并被深深吸引,当即买下画稿并印成药品的“月份牌”广告,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同时也吸引了其他商家的目光。

于是,各种订单接踵而来,郑曼陀一下就成了上海滩最受欢迎的广告画师,从1914 至 1920 年间,郑曼陀共创作了 100 多幅画作,内容涉及化妆品、药品、烟草、日用品、金融保险等多个行业,发行量超过百万,超过同时期所有其他画师作品的总和。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9)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10)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11)

一时间,上海的街头巷尾、商场店铺、居室家庭...到处都能看到郑曼陀的作品。当时的媒体曾这样评价郑曼陀的美人:

“秀眉弯如柳叶,睫毛翘如雀翎,朱唇巧如樱桃,秀发乌如柔云,肤质细如凝脂,行如弱柳扶风,止如嫩荷凌波,秋波流盼。笑庸醉人。真是叹为观止,呼之欲出。”

就这样,摩登妩媚、风姿绰约、不同风格的“郑氏美人”一度成为上海滩最美丽的“风景”,她们装点着十里洋场的花花世界,也引领着上海滩的时尚风潮。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12)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13)

不过由此我们也可看到,一百年前民国时期的广告形式与画面还是比较单一。无论何种行业、何种产品,均喜用“美女”作为代言,不同风格的摩登女郎成为那个年代吸引民众“关注”、博取众生“眼球”,并为商家“吸粉”、“带货”的最佳途径与方式。

03

郑曼陀的外孙女蒋燕燕女士曾经写过一篇回忆文章《我的外公郑曼陀》,其中一段这样写道:

“外公是擦笔炭精粉画第一人,也是擦笔水彩画第一人,他画的广告画、月份牌用的就是擦笔水彩画法,在当年颇受广告界推崇和老百姓的喜爱。

当时除了外公,没有人会用这种画法作画。他画画儿有专门的房间,关起门来不让别人看。有人想跟他学画,他也不教,甚至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青年画家叶浅予先生想拜他为师,也被他拒之门外,落下了一个傲慢无礼的评价......"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14)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15)

“那个年代“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我想外公之所以如此,是激烈的生存竞争使然。事实果然如此,有些人使用手段倾心研究郑曼陀的月份牌的画法,最终看出破绽。那些人学会了擦笔水彩画的技巧,组成画室,以流水作业的方式作画,比他画得快,比他画得多,比他画得时尚,比他画的画价格便宜,最终挤垮了当时以此为生的外公。外公从此(据说是1920年以后)不再画月份牌了....."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16)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17)

郑曼陀的退出,使“月份牌”的江湖不再一家独大,更多画师的涌现让民国“广告画”的风格更加多样、不拘一格,但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很多画作不再追求细节上精致,而代之以简单、粗暴,甚至为了“博取眼球”不惜让画面更加“开放、大胆”.......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18)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19)

淡出江湖的郑曼陀,潜心专攻“水彩画”,虽不及过去那般喧嚣热闹、风光无限,但依然可以让他在画坛驰骋,毕竟绘画是他一生的挚爱,而且题材可以更加广阔,不必只画那些香艳美女、脂粉佳人。

“他有很多粉丝,专门买他的画。据妈妈说,外公当时每月有三百多大洋的收入,所以妈妈才有可能读上海最好的中西女中......舅舅才有可能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20)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21)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躲避战乱,郑曼陀举家迁往成都,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解放初期郑曼陀一家来到了北京,从此便定居下来。

“外公晚年得了老年痴呆症,经常一个人离家出走。一次从宣武门坐三轮车到了西直门,深夜被送到了派出所,民警问他家在哪儿?上哪去?他说:上杭州。人老了,在记忆的深处只剩下故乡了。外公是静静地睡过去的,我们和妈妈赶过去,看着沉睡的外公,面带慈祥,毫无痛苦"。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22)

▲郑曼陀晚年照片

1961年,一代民国画师郑曼陀去世。他的名气虽不及殿堂之上的文人画家那样有名,但他也算是自成一体、开创全新技法与画风的一代宗师。继他之后,虽效仿者甚众,但超越者寥寥。

04

民国年间,除郑曼陀之外还有几位“月份牌”的绘画高手,如关蕙农、关祖谋、谢之光、杭穉英、金梅生等等,他们虽没有象郑曼陀那样开宗立派,但在业内也算赫赫有名的“大师级”人物。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23)

▲关蕙农作品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24)

▲关蕙农作品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25)

▲关祖谋作品(关蕙农之子)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26)

▲关祖谋作品(关蕙农之子)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27)

▲谢之光作品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28)

▲谢之光作品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29)

▲金梅生作品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30)

▲金梅生作品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31)

▲杭穉英作品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32)

▲杭穉英作品

上两图的作者“杭穉英”,就是之前蒋燕燕女士文中所说的“偷师郑曼陀”的人——“有些人使用手段倾心研究郑曼陀的月份牌的画法,最终看出破绽.......他们组成画室,比他画得快,比他画得多.......最终挤垮了当时以此为生的外公........"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33)

▲杭穉英夫妇

杭穉英最初绘制的“月份牌”都是

以其夫人王萝绥为模特

"偷师”成功的杭穉英确实成了上海滩最有名的“月份牌”画师之一,他一改郑曼陀“单打独斗”的风格,成立了工作室,广收门徒,以现代化的运营模式进行“流水线”创作,最终成就了上海滩“广告画”的“半壁河山”。

金庸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会有江湖”......这些“月份牌”的画师们其实也是身处于同一片江湖,他们或为师徒、或为同窗、或为搭档、或为对手......

郑曼陀当年就有一个好友搭档叫“徐咏清”,两人经常合作绘制“月份牌”,一个画人、一个画景、珠联璧合。徐咏青后来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主持“图画部”,在这个部门他培养了很多有绘画天赋的后起之秀,包括何逸梅、金梅生、戈湘岚以及“偷师”并“逼退”郑曼陀的杭穉英,他们日后都成为上海滩“月份牌”的大师......杭穉英后来也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培养出了另一位年画大师“李慕白”......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让杭穉英画“宣传画”,杭闭门拒绝,致使画室债台高筑...抗战胜利后杭穉英为还债拼命工作,导致中风,以47岁的年龄英年早逝......

这就是“月份牌”的江湖,这里群星璀璨、大师荟萃,但也充满了是非恩怨、悲欢离合,在风雨飘摇的时代,每一位大师都是一部传奇........相信日后稍加整理,必是一部绝佳的影视剧本。

05

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是“月份牌”发展的高峰时期,随着商品的流通,“月份牌”已经进入中国多个省市的千家万户。更多的商家看到了“月份牌”的价值,加大了在这方面的投入。

据记载,1923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仅“月份牌”'一项的预算费用就达四万元;英美烟草公司设有专门绘制广告的美术室,以高薪聘请画家绘制'月份牌'。当时上海的保险行业有英商22家、美商4家、日商1家、荷兰商2家、德商1家、丹麦商2家、华商20家,以及一些经营煤油、医药、化学染料的洋行,每年都会印制“月份牌”馈赠顾客,以扩大自己的品牌宣传........

“月份牌”虽然广受商家及普通民众的欢迎,但却一直不被当时的主流艺术界所认同,他们很难接受中国高雅的画坛横空冒出如此一个“低俗”的“左道旁门”,斥其为“擦笔匠气、萎靡浮夸”,全然失去了画者的风骨与尊严。

鲁迅先生是中国的一代文豪,然而他在美术与设计领域也是才华出众、造诣匪浅,曾有多幅平面设计作品留存于世,其中最著名的是“北京大学”设计的校徽,至今仍在延用。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34)

▲鲁迅设计作品

凭借文学与美术两大领域的修为,鲁迅先生时常发表一些关于美术绘画方面的论述。对于“月份牌”,他毫不掩饰“厌恶”之情,

“中国社会上所欢迎的是月份牌,月份牌上的女性是病态的......女子这种病态不是社会的病态,而是画家的病态....."(《鲁迅论美术》第202页)。

鲁迅先生犀利的话语跃然纸上,估计每一个“月份牌”画师看了都会“扎心扎肺。”

我猜想,当年郑曼陀封笔“月份牌”,除了“独门秘笈被偷”之外,大概也有想摆脱“被鄙视”的压力,进而实现步入主流绘画殿堂的心愿。

从另一个角度讲,民国时期的“月份牌”画师们是一个群体,他们构成了中国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画师”。他们将绘画与商业结合到一起,以“商人”的诉求为出发点,绘制出迎合市场需要与大众审美的作品。

因此,他们无法遵从自己的内心去作画,虽然饱受“主流圈层”的诟病与抨击,无奈生计所迫,只能在浮华喧嚣的都市中以“画笔”在“讨生活”,在商业与艺术之间逶迤前行。正如赵传歌中所唱,“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哪一个重要......”

06

沧海桑田、日新月异,“新中国”的成立让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巨变。随着旧有经济体制的瓦解、众多工商业主的消失,广告画、月份牌也随之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195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专门组建了"年画创作研究室",将众多原来的"月份牌"画师组织到一起,依然运用“炭精擦笔水彩画法”去创作表现新中国、新生活的“新年画”。

下面一组是金梅生先生创作的一些“新年画”,浓重的时代烙印在每一幅作品中得以展现。

读懂民国商人(民国月份牌江湖的人与事)(35)

▲金梅生的“新年画”作品

画面中不再是衣着光鲜、活色生香的摩登女郎,而是在新时代中各行各业的“新女性”形象,她们衣着朴素、神情昂扬,目光中充满了那个时代特有的乐观与积极向上。

就这样,新中国的“新年画”取代了旧时代的“月份牌”,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画师们的华丽转身与完美蜕变,它让这种绘画技法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成为继续张贴在中国普通民众家中的一道风景.......

如今,随着“复古怀旧”风潮的兴起,民国广告画、月份牌又重新回归到大众视野中,人们又开始热衷于对它们的研究与收藏。无奈时光久远又历经“文革”,目前存世的“月份牌”真品已不多,其中一些月份牌的“原创画稿”更加稀缺,成为众多收藏者竞相追逐的目标。

2004年瀚海拍卖会上,周柏生的《双燕飞》拍到3万元(人民币);2005年北京荣宝斋春拍会上,谢之光的《孔雀》拍出了132万元;金梅生的一幅《大寿桃》拍出了29万;杭穉英的《母女》以12万成交......

结 语

“月份牌”,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与环境下造就的产物,虽然它的存在时间短暂,内容题材又饱受非议,但它在中国美术史和广告史上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以自己独特的风格与魅力成为那个去古未远“民国时代”的文化标签以及几代国人的共同回忆。

因此,那些绘制“月份牌”的大师们无须多虑,他们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他们在中国美术的殿堂上同样会拥有一席之地,同样会得到后世的尊崇与怀念。而他们绘制的“民国美女”们,将永远鲜活的留存在时光的长河与后人的记忆中,永远那样千般优雅、万种风情。

END

影像 | 城市 | 历史 | 回忆


本文首发于“你好 北平”公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上海##炭精画##民国风月##月份牌##老版宣传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