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蒙特梭利教育(简称蒙氏教育)在国内大火,由于蒙氏教育自身提倡尊重孩子以及启发引导式的教学,受到了不少园长和家长的追捧,更成为高品质幼儿园的代名词。

然而究竟什么是蒙特梭利教育,却未必能够被园长和家长所熟知。12月7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李淑英,在跨世纪“深化国际合作 弘扬蒙氏教育”加盟英雄年会上,向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多位园长和老师,重新解读了蒙特梭利教育。

传统教育和蒙特梭利教育的区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

▲李淑英教授

独特的蒙特梭利教育

李教授从蒙特梭利教育的独特性入手,讲解了蒙特梭利教育的科学性、人本性,蒙氏教育独特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1、独特的发现,如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等。

2、独特的教育理念——培养智慧型人才

人在力量上,人比不上牛和马;在速度上,人比不过豹和羚羊;在听觉上,人比不上猫;在视觉上,人比不上鹰;在嗅觉上,人比不上犬。

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人逐渐成为万物的主宰,关键在于人脑的智慧!

蒙特梭利说:“我们照顾孩子的原则应该不是要求他们学什么,而是不断地让那盏智慧的灯,在孩子心里燃烧。”

传统教育和蒙特梭利教育的区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2)

▲跨世纪幼儿园的孩子们,他们的脚下正是蒙氏教育的特殊教具之一“蒙氏线”

3、独特的教育原则——理论和方法的统一

寓教于乐——学习是“乐趣”;寓教于做——学习是“工作”;寓教于境——学习靠“环境”。

4、独特的教育体系——以儿童工作为核心的教育体系

蒙特梭利说:“我常常听到孩子心灵在呐喊:我听到了,但随后就忘记了,我看到了,也就记得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

5、独特的“视角”——站在儿童的角度看世界

6、独特的大爱精神——热爱儿童、热爱世界、热爱和平

7、独特的尊重——尊重儿童“本色差异”

8、独特的教育内容——感官教育

感官训练在蒙台梭利教育中具有突出的地位。蒙特梭利说:“知识是人通过感官收集信息而获得的。”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其中“手是触觉最重要的有智慧的器官。”她称为“手是人的第二个脑”。因此,蒙特梭利认为,通过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能使儿童与外部世界接触,发展儿童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而这些正是幼儿高级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的基础。

传统教育和蒙特梭利教育的区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3)

▲跨世纪幼儿园的感官领域,粉红塔和棕色提是其经典教具

9、独特的教育法则——和平教育。蒙特梭利在儿童教育中看到了和平的希望,她把和平教育落实到教室里,和平桌和安静椅(见下图)即是其中之一。

传统教育和蒙特梭利教育的区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4)

▲跨世纪幼儿园里的和平角,环境创设得很漂亮

10、独特的教育功能——适合所有孩子,包括处于发展不同水平、不同速度、不同途径、不同方法和不同需要的儿童。不嫌弃,不放弃,不抛弃一个孩子,包括超常儿童和残障儿童。

11、独特的编班形式——混龄编班个性化教育

12、独特的知识概念——视知识为“动态”的,也即所有的孩子可以通过教具来感知和获取知识,而不再是单纯通过老师的讲解。

传统教育和蒙特梭利教育的区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5)

▲跨世纪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操作数学领域的工作

13、独特的教育关系——三角形的教育关系

14、独特的学习材料——科学的教具、环境中投放危险品、工作毯、蒙氏线、适宜所有儿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