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逊 肾内科主任医师

有不少肾病的主要表现就是尿蛋白高,尤其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常见的为IgA肾病、IgM肾病、膜性肾病、微小肾病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肾炎及糖尿病肾病等等,其它也包括未行肾穿刺检查的慢性肾炎综合征与肾病综合征,也属于肾小球肾炎。这类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可以达到中等量水平(24小时尿蛋白定量≥1.0克),甚至达到大量蛋白尿水平(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克),部分肾病患者的尿蛋白也有处于少量水平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1.0克)。

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蛋白高了,就应该想办法将其降下来,否则,其影响最大的是它最终会伤害肾功能。也就是说,明显升高的尿蛋白是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的危险因素。如此高的尿蛋白,若时间久了,患者的肾功能将会越来越差,甚至逐渐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与尿毒症,其中排出的尿蛋白达到中等量或大量者,更容朝着尿毒症方向发展。因此,针对尿蛋白升高的肾病,采取积极的降蛋白措施是治疗的重中之重。

肾病人降蛋白需要激素吗(不能以为只有激素才能治肾病)(1)

一般认为,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甲泼尼龙及甲基强的松龙等,可用于多种肾小球肾炎的降蛋白治疗,而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这是它的“优点”。但是,关于激素的副作用与容易复发的“缺点”也越来越多的为人们所重视,比如引起股骨头坏死与骨质疏松、对儿童患者发育与身高的影响、导致血糖升高或诱发糖尿病,以及减药或停药后患者尿蛋白再次升高或肾病反复等。

关于降蛋白,激素固然是选择的药物之一,但也不能以为只有激素才能治肾病,如下这五种疗法也能降蛋白,而且它还能防反弹。

1.治疗感染

我们发现,有不少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蛋白难降、尿蛋白反复或病情容易复发,就与患者合并存在的感染有关,有的显性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与肠道感染),有的隐性感染(如口腔感染、皮肤感染与肛周感染等),有的细菌感染,有的是病毒感染等等。若存在感染,就要在第一时间给予抗感染治疗,患者的尿蛋白就能降下来,或者更有利于其它降蛋白药物发挥疗效,或者肾病更不容易复发。

肾病人降蛋白需要激素吗(不能以为只有激素才能治肾病)(2)

2.控制饮食

或许一顿“大鱼大肉”就可以让肾病患者的尿蛋白高上去或病情复发,这就是高蛋白饮食对肾病患者尿蛋白与病情的影响。不控制饮食,不仅会引起尿蛋白升高,而且会加重肾脏负担及损伤肾小球与肾小管,长期还会导致肾功能衰竭。但是,若能保持正常蛋白饮食或适当低蛋白饮食,则也有一定的降蛋白作用,至少不会引起尿蛋白的进一步升高,同时也更有利于其它降蛋白药物发挥疗效,同时也可以减少肾病复发机会。

3.使用“正业”外药物

很多药物的说明书上并没有“降蛋白”这一作用,但是它们却有原来作用之外的降蛋白作用。不能说它们完全“不务正业”,也就是说它们“正业”也“务”,正业之外的降蛋白作用也“务”。经多年研究与临床观察发现,有些药物的降蛋白效果也非常好,且不容易反弹。这类药物包括降压药中的沙坦或普利类药物、降脂药中的他汀类药物、降糖药中的列净类药物及利尿药中的阿米洛利等等,都可以在经治医生指导下选择使用。

4.单用或联用免疫抑制剂

在“猛药”之中,除了激素之外,各种免疫抑制剂也具有非常强的治肾病降蛋白作用。现如今,各种免疫抑制剂也广泛应用于肾小球肾炎的降蛋白治疗。既往免疫抑制剂通常与激素联合起来使用,近来越来越多的肾病患者更适当单用一种免疫抑制剂或两种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其降蛋白疗效并不差于激素,甚至比激素具有更好降蛋白与防反弹效果,且副作用小。如单用雷公藤多甙、单用他克莫司、来氟米特与吗替麦考酚酯联用、雷公藤多甙与吗替麦考酚酯联用,等等。

肾病人降蛋白需要激素吗(不能以为只有激素才能治肾病)(3)

5.选用生物制剂

已经不算是“新药”的生物制剂,也早已用于降蛋白的治疗上来。它属于靶向药,如利妥昔单抗及贝利尤单抗等,它们比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具有更好的疗效及更小的副作用。利妥昔单抗及贝利尤单抗等生物制剂,可用于膜性肾病、微小病变肾病、狼疮性肾炎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一般不作为治肾病降蛋白的首选药物,而作为次选或三选药物。而且,即使患者的肾功能已经受到了损伤,尿蛋白高的肾小球肾炎患者仍可以选择这类药物。

综上所述,尿蛋白高了,肾友不要总想着使用糖皮质激素,这里有如上更多的治肾病降蛋白好药可供选择。选对了及用好了,可以更有效地将尿蛋白降下来,而且尿蛋白更不易波动及肾病更不易反复。

与同名《肾为先》微信公众号同步首发,文章为周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