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这么一则消息,阿迪达斯近两年大中华区业绩持续疲软对此,阿迪达斯CEO直言在中国市场犯了错误,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阿迪达斯耐克未来走向?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阿迪达斯耐克未来走向(阿迪达斯大中华区业绩下滑的背后)

阿迪达斯耐克未来走向

前段时间,看到这么一则消息,阿迪达斯近两年大中华区业绩持续疲软。对此,阿迪达斯CEO直言在中国市场犯了错误。

看到这则消息后,我有几个想法,阿迪达斯犯了什么错?阿迪达斯大中华区业绩疲软的背后,除了其自身的原因,还有没有外部因素,比如中国运动鞋服行业整体市场是否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安踏、李宁等竞争对手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截至2022年二季度财报公布,阿迪达斯大中华区销售额已经连续五个季度下滑。

2021财年二季度至2022年二季度,阿迪达斯大中华区销售额分别为10.03亿欧元、11.55亿欧元、10.37亿欧元、10.04亿欧元、7.19亿欧元,同比下滑15.9%、14.6%、24.3%、34.6%和35%。

从上述数据,可以很直白的看到阿迪达斯在大中华地区业绩持续疲软的事实。

这样的业绩表现,阿迪达斯CEO认为是没有充分了解中国消费者所致,他认为现在的中国消费者喜欢产品有一种“中国的感觉”。

不过,从我国运动鞋服行业整体来看,阿迪达斯大中华区业绩持续下滑的原因,显然不仅仅是因为它自身的原因。

早在新疆棉发生之后,叠加疫情的影响,阿迪达斯在我国的业绩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此外,国潮崛起,安踏、李宁等中国本土运动鞋服品牌崛起,也在事实上对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的业绩表现造成了影响。

这里提一下,受影响的不仅仅是阿迪达斯,耐克、彪马等国外大牌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比如耐克也连续三个季度在大中华区业绩下滑。

这里谈谈国潮崛起和国产品牌崛起两个因素,两者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原因,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年轻消费者越来越自信,推动国潮崛起。受此影响,作为土生土长的国产品牌,安踏、李宁等自然受益匪浅。

但需要指出的是,安踏、李宁等本土品牌崛起的原因,绝非仅因为国潮风,至少不会是主要因素。国潮风对这些品牌来说只是催化剂,最为关键的还是我国运动鞋服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增,以及这些企业自身实力过硬。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运动鞋服规模约3500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990亿。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运动鞋服零售市场。行业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无疑为安踏、李宁等头部品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安踏为例,作为从中国鞋都晋江走出来的运动鞋服品牌,安踏见证也亲身经历了中国运动鞋服行业数十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

跟很多晋江系品牌一样,安踏最开始只是个小作坊,也曾为海外大牌做过代工。但做代工并没有前途,只能赚个辛苦钱,利润大头都被品牌方拿走了。

也正是因为有这种做代工的经历,所以安踏才深刻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1999年,安踏下定决心要做自身的品牌,签约了乒乓球世界冠军孔令辉作为形象代言人。

从时间节点看,安踏是我国本土最早的一批开始做品牌的运动鞋服企业,由此带动我国运动鞋服行业开始转型,从做代工到做品牌的转型。

纵观安踏的发展历程,其之所以能取得现如今的成就,大概可以归结为三个原因,即营销、品牌、研发。

通过签约体育明星的营销模式,奠定了品牌发展壮大的根基,然后赞助体育赛事,比如奥运、篮球赛等,夯实品牌形象。可以说,安踏品牌的树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通过营销做起来的。

除了“安踏”品牌外,安踏还通过收购的方式壮大品牌矩阵,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斐乐。被收购后的斐乐,这几年可是为安踏贡献了不少营收。

在研发方面,任何品牌要想做得长久,仅靠营销肯定是不够的,产品不行再怎么营销都只是空中楼阁。而安踏在研发方面还是比较舍得的,2021年其研发投入为11.35亿元。

2021年,安踏实现营收493.3亿元,同比增长38.9%;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59.7亿元,同比增长13.8%;毛利润161.1亿元,同比增11.8%。

目前,安踏已经成长为仅次于耐克、阿迪达斯的全球第三大运动鞋服品牌。

尾声:

最后必须要说的是,耐克、阿迪达斯都是国际性品牌,其营收不仅限于中国市场,在全球市场都非常乐观。

相比之下,安踏、李宁等品牌大部分营收来源中国市场,虽然有在海外市场布局,但营收占比不高。

综合来看,耐克、阿迪的实力,无论是品牌积累还是技术积累,都还是超过安踏、李宁等国产品牌。

所以说,安踏、李宁等国产品牌要想走出去,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