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加法交换律》

教材:

加法交换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7-18页加法运算定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计算和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算定律,为后面的字母表示数打下基础,这一课时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加法交换律有了许多的感性认识,他们虽然没有正式学习过加法交换律,但以前已经涉及过利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对加法进行验算,学生已经有了加法交换律应用体会。但他们缺乏科学的探究归纳过程,所以让学生真正深入体验还有一定难度。

教法:

我的教法主要是引导法,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学生概括出加法交换律。

学法:

指导学生的学法主要是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帮助学生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通过解读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符号感和推理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2、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交换律。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和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交换律,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的难点是,引导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共分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情境激趣

创设 “朝三暮四”的故事情景过渡。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体验加法交换律,唤起求知欲。】

第二环节是复习引入

出示简单的口算让学生计算并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37 22= 44 56= 80 20= 0 17= 24 26= 15 30=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加法的相关内容,为后面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第三环节是探究加法的交换律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李叔叔骑自行车旅行,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让学生汇报交流两种解题思路,并说明的理由

一种思路是:40 56=96(千米) 另一种思路是:56 40=96(千米)

3、感知规律

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等式,找出他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等式两边的两个加数相同,和也相同。

不同点:等式两边的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

我们能不能用等号把两个式子连接起来?学生知道:

40 56=56 40

4、验证归纳总结规律

通过其他数字的加法来验证加法交换律是否成立

5 6=6 5 10 31=31 10 400 150=150 400

5、总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个规律就叫做加法交换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说,自己想,自己总结,自己得出规律,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贯穿始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对简单的数学规律能有所发现,所以让学生自己观察等式的特点,并从中发现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让学生自己体验总结知识的方式,改变枯燥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学生们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表现方式

甲 乙=乙 甲

□ △=△ □

a+b=b+a

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既直观也利于书写,以后我们就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的交换律:a+b=b+a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喜欢的方法表示规律,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方便学生记忆,另一方面提高了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为以后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了初步基础。】

第四环节是巩固练习

我主要是出了两个闯关题

闯关1 ——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1)( ) 65=( ) 35

(2)300 600=( ) ( )

(3)( ) 147=147 ( )

(4)a 200=( ) ( )  

(5)把( )合并成( )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6)一个数加0,还得( )。

(7)两个加数( )位置,( )不变,这叫做加法( )。

闯关——2判断题

下面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在后面( )里打“√”。

270 380=390 260 ( )

a 800=800 a ( )

【设计意图:新课刚结束就配以填空、判断形式的练习,既有利于概念的正确建立,同时也及时地巩固了新知。】

第五环节是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我们还懂得了用字母a b=b a表示加法交换律。以后我们在实际计算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的方法结束本课,不仅可以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了归纳整理。】

作业布置

本课的作业是:

练习十一的第2题,要注意让学生根据哪个运算定律来填数。

练习十一的第3题,让学生根据运算定律来判断每个等式是不是符合运算定律的要求。


加法交换律优秀说课稿(加法交换律说课稿)(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