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农户千万家,将持续为大家更新农村养殖、种植技术,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农民朋友,让您在技术性养殖、种植方面能够得到科学的帮助,您的点赞、评论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如果您有其他方面的养种植难题,也可以在评论中留言,我尽最大努力去帮助您,别忘了点关注哦!

大田草菇种植技术(早稻与晚稻间隔期)(1)

早稻与晚稻之间的空隔间种1造草菇,既提高了还田稻草肥效分解水平,又增加了稻田产值。称“两稻一菇”。 草菇属高温食用菌,约20天可完成1个栽培期。每年早稻收割后,离晚稻插秧期相隔1个月多,可种1造草菇。其方法如下。

一、晒草。稻草就地充分晒干备用。

二、整地。菇田选用通风地势较高,排灌方便的水田。水田排去水,稍微晒干。于栽培前5~7天犁地起畦。畦宽1米,高30厘米。畦距65厘米。畦面土壤疏松平整,呈龟背形。畦向东西走向。菇田四周挖一较深水沟,以便排灌兼防鼠虫侵害。

大田草菇种植技术(早稻与晚稻间隔期)(2)

三、浸草。将稻草扎成草把,每把0.5公斤。于草头处捆扎结实。浸入菇地水沟20分钟。边浸边踩,至稻草发软。

四、施肥。每50公斤稻草施2.5公斤干牛粪或干鸡粪、或火烧土25公斤,撒于地畦四周,和表土混匀,稍加压实。

五、下种。在畦面撒肥圈及每层草上的四周边缘约3厘米幅度播1圈种,每堆(畦)草撒3~4层种。下种量,每50公斤干草1.5公斤(即750毫升瓶装菌种4瓶)。

大田草菇种植技术(早稻与晚稻间隔期)(3)

六、堆草。畦面施肥圈下过菌种后,把浸过的草把平放畦面上,草头向外草尾向内,把紧掌一把,之后于草层面四周离边缘2厘米处下一层种;接着排砌第二层草,方法如前。但草头、尾朝向与前一层相反,草层比前一层缩进3厘米;并于堆中间放“填心草”,人站上草堆,边踩边淋水一次后,下种于草层周边;堆砌草层至第四层,再上草堆踩实淋水1次;然后用乱草往堆顶铺30厘米厚的“龙骨草”,再踩实淋水1次;最后用草把盖在“龙骨”上,堆草结束。

七、盖草被。在成堆后的草堆四侧及顶上,盖层浸过水的草把,俗称“盖被”,以保温保湿,防吹防晒防雨。

大田草菇种植技术(早稻与晚稻间隔期)(4)

八、栽培管理。下种4~5天后,草堆边缘及上下草层出现菌丝扩展,即为正常。从下种到出菇前,遇天气晴朗,每天中午淋水1次;同时翻动“草被”1~2次,给草堆通风透气。出菇期间,早晚淋水1次,整个出菇期,草堆湿度保持含水量65%~75% ,草堆中心温度控制在36~40C;下种15天后收菇。采完第一轮菇后,可追肥1次。同时压实草堆、淋水1次,以利再出菇,多出菇。追肥用有机液肥或化肥喷射草堆两侧。

从下种到收获结束经20~30天。期间可收3~4轮菇;每50公斤干草可收鲜菇4~5公斤。早晚稻之间种草菇,省时省工增收,更有利于稻田提高肥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