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等级沥青路面面层磨耗层、面层上层、面层下层,或称为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或称为表面层、中面层、底面层,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路面面层示意图?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路面面层示意图
1、高等级沥青路面面层
磨耗层、面层上层、面层下层,或称为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或称为表面层、中面层、底面层。
沥青路面面层划分为:热拌沥青混合料HMA面层、温拌沥青混合料面层、冷拌沥青混合料面层、沥青贯入式面层、沥青表面处置面层。
2、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通常分为
普通(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
3、路面主要性能指标
承载能力(强度、刚度)、耐久性(抗冻性)、平整度、温度稳定性、抗滑能力、透水性、噪音量。
4、热拌沥青混合料适用范围
普通沥青混合料(即AC型)适用于城市次干路、辅路或人行道等场所。
改性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城市主干路和城镇快速路。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是当前国内外使用较多的一种抗变形能力强、耐久性较好的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城市主干路和城镇快速路。
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适用于交通流量和行驶频度急剧增长,客运车的轴重不断增加,严格实行分车道单向行驶的城市主干路和城镇快速路。
5、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主要材料
水泥 重交通以上等级道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采用42.5级以上的道路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他道路可采用矿渣水泥,其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级。
粗集料 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砾石、破碎砾石,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粗集料宜使用人工级配。最大粒径:碎砾石不得大于26.5mm;碎石不得大于31.5mm;砾石和钢纤维混凝土粗集料不得大于19mm。
细集料 采用质地坚硬;细度模数在2.5以上;符合级配规定的洁净粗砂、中砂,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使用机制砂时,还应检验砂浆磨光值,其值宜大于35,不宜使用抗磨性较差的水成岩类机制砂。海砂不得直接用于混凝土面层。淡化海砂不应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可用于支路。
外加剂 应符合国家现行《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的有关规定,并有合格证。使用外加剂应经掺配试验,确认符合国家现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的有关规定方可使用。
钢筋 钢筋的品种、规格、成分,应符合设计和现行国家标准规定,具有生产厂家的牌号、炉号、检验报告和合格证,并经复试(含见证取样)合格。钢筋不得有锈蚀、裂纹、断伤和刻痕等缺陷。传力杆(拉杆)、滑动套材质、规格应符合规定。
胀缝板 宜用厚20mm,水稳定性好,具有一定柔性的板材制作,且应经防腐处理。
填缝材料 宜用树脂类、橡胶类、聚氯乙烯胶泥类、改性沥青类填缝材料,并宜加入耐老化剂。
6、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
透层 为使沥青混合料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结合良好,沥青混合料摊铺前应在基层表面喷洒能很好渗入基层的透层油,在透层油完全渗入基层后方可铺筑面层。一般选择液体沥青、乳化沥青作透层油。
粘层 为加强路面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的粘结而布洒的沥青材料薄层。粘层油宜用快裂或中裂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也可用快凝或中凝液体石油沥青作粘层油。粘层油宜在摊铺面层当天洒布。
封层 铺筑在面层表面的称为上封层,铺筑在面层下面的称为下封层。封层油宜用改性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封层集料应质地坚硬、耐磨、洁净且粒径与级配应符合要求。
透层、粘层宜用沥青洒布车或手动沥青洒布机喷洒,喷洒应呈雾状,洒布均匀,用量与渗透深度宜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并通过试洒确定。封层宜采用层铺法表面处治或稀浆封层法施工。
运输与布料 为防止沥青混合料粘结运料车车厢板和摊铺机受料斗,应在车厢板和受料斗喷洒一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运输中沥青混合料上宜用篷布覆盖保温、防雨和防污染,施工时发现沥青混合料不符合施工温度要求或结团成块、已遭雨淋则不得使用,运料车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脏物;应按施工方案安排运输和布料,摊铺机前应有足够的运料车等候。对高等级道路,等候的运料车宜在5辆以上。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0~300mm外空挡等候,摊铺时被摊铺机缓缓顶推前进并逐步卸料,避免撞击摊铺机;每次卸料必须倒净,如有余料应及时清除,防止硬结。
机械摊铺作业 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机械摊铺;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宜用两台以上摊铺机联合摊铺,其表面层宜用多台联合摊铺,以减少施工接缝。每台摊铺机的摊铺宽度宜小于6m。相邻两列前后错开10~2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间应有30~60mm宽度的搭接,并应避开车道轮迹带;摊铺前应提前0.5~1h预热摊铺机熨平板使其不低于100℃。铺筑时熨平板振捣或夯实装置应选择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以提高路面初始压实度;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沥青混合料的离析。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6m/min的范围内。当发现沥青混合料面层出现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应分析原因,及时予以消除。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层宜采用平衡梁或滑靴并辅以厚度控制方式;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风速及下卧层表面温度等,按规范要求执行。例如,铺筑普通沥青混合料,下卧层表面温度为15~20℃,铺筑层厚度为小于50mm、50~80mm、大于80mm三种情况下,最低摊铺温度分别是140℃、135℃、130℃;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铺试压确定。施工中随时检查铺筑层厚度、路拱及横坡,并以铺筑的沥青混合料总量与面积之比校验平均厚度。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转动速度与摊铺速度应保持均衡。为减少摊铺中沥青混合料的离析,布料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布料器2/3高度的混合料。摊铺的混合料不宜人工反复修整。
人工摊铺作业 不具备机械摊铺作业条件时(路面狭窄部分,平曲线半径过小的匝道或加宽部分,以及小规模工程),可采用人工摊铺作业;半幅施工时,路中一侧宜预先设置挡板;摊铺时应扣锹布料,不得扬锹远甩;边摊铺边平整,严防集料离析;摊铺不得中途停顿,并尽快碾压;低温施工时卸下的沥青混合料应覆盖篷布保温。
压实成型 压实施工应配备足够数量、状态完好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根据摊铺完成的沥青混合料温度情况严格控制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时机。压层最大厚度不宜大于100mm,各层压实度及平整度应符合要求;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应慢而均匀,且符合规范要求;碾压温度应根据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种类、压路机、气温、层厚等因素经试压确定;初压应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和坡道上则由低处向好处碾压,碾压路段总长度不超过80米;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复压宜优先选用重型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以增加密实性,其总质量不宜小于25t。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对粗集料为主的混合料,宜优先选用振动压路机复压(厚度宜大于30mm),振动频率宜为35~50Hz,振幅宜为0.3~0.8mm。层厚较大时宜采用高频大振幅,厚度较薄时宜用低频小振幅,以防止集料破碎。相邻碾压带宜重叠100~200mm。当采用三轮钢筒式压路机时,总质量不小于12t,相邻碾压带宜重叠后轮的1/2宽,并应不小于200mm;终压应紧跟复压后进行。宜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为防止沥青混合料粘轮,对压路机钢轮可涂刷隔离剂或防粘剂,严禁刷柴油。亦可向碾轮喷淋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的雾状水;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掉头、加水或停留。在当天成型的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种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及杂物。
接缝路面接缝必须紧密、平顺。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应采用3m直尺检查,确保平整度达到要求;采用梯队作业方式摊铺时应选用热接缝,将已铺部分留下100~200m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跨缝压实。如半幅施工采用冷接缝时,宜加设挡板或将先铺的沥青混合料刨出毛槎,涂刷粘层油后再铺新料,新料跨缝摊铺与已铺层重叠50~100mm,软化下层后铲走重叠部分,再跨缝压实挤紧;高等级道路的表面层横向接缝应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下各层和其他等级道路的各层可采用斜接缝。平接缝宜采用机械切割或人工刨除层厚不足部分,使工作缝成直角连接。清除切割时留下的泥水,干燥后涂刷粘层油,铺筑新混合料,接槎软化后,先横向碾压,再纵向充分压实,连接平顺。
开放交通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强制性条文规定: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自然降温至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7、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
改性沥青混合料和改性沥青玛蹄脂SMA混合料统称改性沥青混合料。
生产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生产除遵照普通沥青混合料生产要求外,尚应注意以下几点:(1)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正常生产温度应根据改性沥青品种、粘度、气候条件、铺装层的厚度确定,通常宜较普通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温度提高10~20℃。
(2)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间歇式拌合设备生产。
(3)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合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经试拌确定,以沥青均匀包裹集料为度。间歇式拌合机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宜少于45s(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5~10s)。改性沥青SMA混合料的拌合时间应适当延长。
(4)拌合机宜备有保温性能好的成品储料仓,储存过程中混合料温降不得大于10℃且具有沥青滴漏功能。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储存时间不宜超过24h;改性沥青SMA混合料只限当天使用;OGFC混合料宜随拌随用。
(5)添加纤维的沥青混合料,纤维必须在混合料中充分分散,拌合均匀。拌合机应配备同步添加投料装置,松散的絮状纤维可在喷入沥青同时或稍后采用风送装置喷入拌合锅,拌合时间宜延长5s以上。颗粒纤维可在粗集料投入的同时自动加人,经5~10s的干拌后,再投入矿粉。
(6)使用改性沥青时应随时检查沥青泵、管道、计量器是否受堵,堵塞时应及时疏通。
运输 改性沥青混合料运输除应按照普通沥青混合料运输要求执行外,还应做到:运料车卸料必须倒净,如有粘在车厢板上的剩料,必须及时清除,防止硬结。在运输、等候过程中,如发现有沥青结合料滴漏时,应采取措施纠正。
摊铺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摊铺除满足普通沥青混合料摊铺要求外,还应做到:
(1)在喷洒有粘层油的路面上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时,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改性沥青SMA混合料施工温度应试验确定,一般情况下,摊铺温度不低于160℃。
(2)摊铺速度宜放慢至1~3m/min。松铺系数应通过试验段取得。
(3)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中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或铝合金导轨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层宜用非接触式平衡梁。
压实与成型 改性沥青混合料除执行普通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成型要求外,还应做到:
(1)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应不低于90~120℃。
(2)摊铺后应紧跟碾压,保持较短的初压区段,使混合料碾压温度不至降得过低。
(3)宜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碾压,不应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OGGC混合料宜采用12t以上钢筒式压路机碾压。
(4)振动压实应准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如发现改性沥青SMA混合料高温碾压有拥堵现象,应复查其级配,且不得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以防混合料被搓擦挤压上浮,造成构造深度降低或泛油。
(5)碾压改性沥青SMA混合料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压实度变化,防止过度碾压。
接缝 (1) 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冷却后很坚硬,冷接缝处理很困难,因此应尽量避免出现冷接缝。
(2)摊铺时应保证充足的运料车次,以满足摊铺的需要,使纵向接缝成为热接缝。在摊铺特别宽的路面时,可在边部设置挡板。在处理横接缝时,应在当天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完成后,在其冷却之前垂直切割端部不平整及厚度不符合要求的部分(先用3m直尺进行检查),并冲净、干燥,第二天,涂刷粘层油,再铺新料。其他接缝做法执行普通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要求。
8、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在兼顾经济性的同时应满足弯拉强度、工作性、耐久性三项指标要求;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008的有关规定。
混凝土28d弯拉强度值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的规定,并按统计数据得出的变异系数、试验样本的标准差、保证率系数。不同摊铺方式混凝土最佳工作性范围及最大用水量、混凝土含气量、混凝土最大水灰比和最小单位水泥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严寒地区混凝土抗冻等级不宜小于F250,寒冷地区不宜小于F200。
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应符合:高温施工时,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凝时间不得小于3h,低温施工时,终凝时间不得大于10h;外加剂掺量应由混凝土试配确定;当引气剂与减水剂或高效减水剂等外加剂复配在同一水溶液中时,不得发生絮凝现象。
搅拌 (1)搅拌设备应优先选用间歇式拌合设备,并在投入生产前进行标定和试拌,搅拌机配料计量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根据拌合物的粘聚性、均质性及强度稳定性经试拌确定最佳拌合时间。单立轴式搅拌机总拌合时间为80~120s,投料齐全后的最短纯拌合时间不宜小于40s;行星立轴和双卧轴式搅拌机总拌合时间为60~90s,投料齐全后的最短纯拌合时间不宜小于35s;连续双卧轴式搅拌机投料齐全后的最短纯拌合时间不宜小于40s。
(2)搅拌过程中,应对拌合物的水胶比及稳定性、坍落度及均匀性、坍落度损失率、振动粘度系数、含气量、泌水率、湿密度、离析等项目进行检验与控制,均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
(3)钢纤维混凝土的搅拌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的有关规定。
运输 应根据施工进度、运量、运距及路况,选配车型和车辆总数。不同摊铺工艺的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到铺筑完成的最长允许时间应符合规定。
混凝土面板施工
(一)模板(1)宜使用钢模板。钢模板应顺直、平整,没1m设置1处支撑装置。如采用木模板,应质地坚实,变形小,无腐朽、扭曲、裂纹,且用前须浸泡,木模板直线部分板厚不宜小于50mm,每0.8~1m设1处支撑装置;弯道部分板厚宜为15~30mm,每0.5~0.8m设1处支撑装置,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及模板顶面应刨光。模板制作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2)模板安装应符合:支模前应核对路面标高、面板分块、胀缝和构造物位置;模板应安装稳固、顺直、平整,无扭曲,相邻模板连接应紧密平顺,不得错位;严禁在基层上挖槽嵌入模板;使用轨道摊铺机应采用专用钢制轨模;模板安装完毕,应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模板安装检验合格后表面应涂隔离剂,接头应粘贴胶带或塑料薄膜等密封。
(二)钢筋设置 钢筋安装前应检查其原材料品种、规格与加工质量,确认符合设计要求与规范规定;钢筋网、角隅钢筋等安装应牢固、位置准确。钢筋安装后应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传力杆安装应牢固、位置准确。胀缝传力杆应与胀缝板、提缝板一起安装。
(三)摊铺与振动 (1)三辊轴机组铺筑混凝土面层时,辊轴直径应与摊铺层厚度匹配,且必须同时配备一台安装插入式振捣器组的排式振捣机;当面层铺装厚度小于150mm时,可采用振捣梁;当一次摊铺双车道面层时应配备纵缝拉杆插入机,并配有插入深度控制和拉杆间距调整装置。
铺筑作业时卸料应均匀,布料应与摊铺速度相适应;设有纵缝、缩缝拉杆的混凝土面层,应在面层施工中及时安设拉杆;三辊轴整平机分段整平的作业单元长度宜为20~30m,振捣机振实与三辊轴整平工序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宜超过15min;在一个作业单元长度内,应采用前进振动、后退静滚方式作业,最佳滚压遍数应经过试验段确定。
(2)采用轨道摊铺机铺筑时,最小摊铺宽度不宜小于3.75m,并选择适宜的摊铺机型;坍落度宜控制在20~40m,根据不同坍落度时的松铺系数计算出松铺高度;轨道摊铺机应配备振捣器组,当面板厚度超过150mm,坍落度小于30mm时,必须插入振捣;轨道摊铺机应配备振动梁或振动板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振捣和修整,使用振动板提浆饰面时,提浆厚度宜控制在4±1mm;面层表面整平时,应及时清除余料,用抹平板完成表面整修。
(3)采用轨道摊铺机铺筑时应布设基准线,清扫湿润基层,在拟设置胀缝处牢固安装胀缝支架,支撑点间距为40~60cm。
调整滑模摊铺机各项工作参数达到最佳状态,根据前方卸料位置,及时旋转布料器,横向均匀地两侧布料。振动仓内料位高度一般应高出路面10cm。混凝土坍落度小,应用高频振动、低速度摊铺;混凝土坍落度大,应用低频、高速度摊铺。
摊铺过程中要做到:起步缓慢、机械运行平稳、速度均匀、机组人员配合默契,摊铺机行走速度为1~3m/min,振捣频率为8000~9000r/min。
(4)采用小型机具摊铺混凝土施工时,松铺系数宜控制在1.1~1.25;摊铺厚度达到混凝土板厚的2/3时,应拔出模内钢钎,并填实钎孔;混凝土面层分两次摊铺时,上层混凝土的摊铺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且下层厚度宜为总厚的3/5;混凝土摊铺应与钢筋网、传力杆及边缘角隅钢筋的安放相配合;一块混凝土板应一次连续浇注完毕,并按要求做好振捣。
(四)接缝
(1)普通混凝土路面的胀缝应设置胀缝补强钢筋支架、胀缝板和传力杆。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必须垂直,缝宽必须一致,缝中不得连浆。缝上部灌填缝料,下部安装胀缝板和传力杆。
(2)传力杆的固定安装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端头木模固定传力杆安装方法,宜用于混凝土板不连续浇注时设置的胀缝——传力杆长度的一半应穿过端头挡板,固定于外侧定位模板中。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前应检查传力杆位置;浇筑时,应先摊铺下层混凝土拌合物并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且应校正传力杆位置后,再浇筑上层混凝土拌合物。另一种是支架固定传力杆安装方法,宜用于混凝土板连续浇筑时设置的胀缝——传力杆长度的一半应穿过胀缝板和端头挡板,并应采用钢筋支架固定就位。浇筑时应先检查传力杆位置,再在胀缝两侧前置摊铺混凝土拌合物至板面,振捣密实后,抽出端头挡板,空隙部分填补混凝土拌合物,并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胀缝板应连续贯通整个路面板宽度。
(3)缩缝应垂直板面,采用切缝机施工,宽度宜为4~6mm。切缝深度:设传力杆时不应小于面层厚的1/3,且不得小于70m;不设传力杆时不应小于面层厚度的1/4,且不应小于60mm。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采用切缝机进行切割。切割用水冷却时,应防止切缝水渗入基层和土层。
(4)纵缝施工缝有平缝、企口缝等形式。平缝纵缝,对已浇筑混凝土板的缝隙涂刷沥青,避免涂在拉杆上。浇筑邻板时缝的上部压成规定深度的缝槽。企口缝纵缝,宜先浇筑混凝土板凹榫的一边,缝壁涂刷沥青,浇筑邻板时靠缝壁浇筑。纵缝设置拉杆时,拉杆应设置在板厚中间,设置拉杆的纵缝模板,预先根据拉杆的设计位置放样打眼。
(5)混凝土板养护期满后,缝槽应及时填缝。灌填缝料前,清除缝内砂石、凝结的泥浆、杂物等。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填缝料,并根据填缝料品种制定工艺技术措施。浇筑填缝料时缝槽必须干燥、清洁。填缝料的充实度根据施工季节而定,常温施工与路面平,冬季施工宜略低于路面。填缝料应与混凝土缝壁粘附紧密,不渗水。在面层混凝土弯拉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且填缝完成前,不得开放交通。
(五)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可采用喷洒养护剂或保湿覆盖等方式;在雨天或养护用水充足的情况下,可采用保湿膜、土工毡、麻袋、草袋、草帘等覆盖物洒水湿养护方式,不宜使用围水养护;昼夜温差大于10℃以上的地区或日均温度低于5℃施工的混凝土板应采用保温养护措施。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弯拉强度增长情况而定,不宜小于设计弯拉强度的80%,一般宜为14~21d。应特别注重前7d的保湿(温)养护。
(六)开放交通
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弯拉强度40%以后,可允许行人通过。混凝土完全达到设计弯拉强度且填缝完成后,方可开放交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