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始用师于西方,历哲宗、徽宗,遂渐夺横山之地,又傍取熙河湟鄯以制之。”

宋神宗继位以后,决心一改前朝历代皇帝消极软弱的外交策略。希望以开疆拓土的秦皇汉武为榜样,彻底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现实。

他立志改变北宋在西部地区的被动挨打局面,期求彻底制服西夏,欲先取灵州灭西羌,乃图北伐,奋然将雪数世之耻。

雍熙北伐地图高清版大图 熙河开边收复河湟地区(1)

宋神宗

但想要真正落实这份计划,宋神宗还必须获得朝中重臣的支持。而在北宋朝廷中最支持这个计划的,恰恰是被宋神宗委以改革重任的“熙宁改革”的主导者王安石。

熙宁元年(1068年),大臣王韶上《平戎策》三篇,详论取西夏之略,其大意为夺取西夏左厢横山之地,切断西夏赖以生存的右臂,傍取熙河湟鄯之地,隔绝西夏与吐蕃的联系,从右翼边境压迫西夏,彻底解决西夏威胁,消除西部边患。

雍熙北伐地图高清版大图 熙河开边收复河湟地区(2)

王安石

而解决西夏之后,再由西部和东部两路出兵,向北击败辽国。

由于《平戎策》既正确分析了熙河地区吐蕃势力的状况,更提出了解决北宋统治者最急迫的西夏问题的策略,其目的和宋神宗、王安石变法派“改易更革”的政治主张相一致,因此得到北宋朝廷的高度重视和采纳,王韶被任命为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相当于机要秘书)之职,主持开拓熙河之事务。从此以一文人出掌军事,担负起了收复河湟的任务。

雍熙北伐地图高清版大图 熙河开边收复河湟地区(3)

熙河路

青唐政权治理下的吐蕃部落,汉化程度原本就不低。有些部落本身就是唐朝丢失河陇地区后留在当地的汉人遗民团体。所以在宋朝官员的积极招诱下,这些人选择背离青唐政权去投奔了宋朝。

其中蕃部的俞龙珂在青唐一带势力最大,渭源的羌人与夏人他都想加以节制。各将帅议论先对俞龙珂进行讨伐。

王韶因为纠察边境之事,带领数骑直到俞龙珂的帐中,给他分析其成败胜负,当晚又留宿在那里。第二天早晨,羌人、夏人都派遣他们的一些重要首领随王韶东去了。很久以后,龙珂率领其部属十二万多人臣服朝廷。

根据宋朝政府自己的统计,在青唐政权和宋朝交界的秦州地区,有20多万吐蕃部落民归附宋朝。宋朝的边境也因此瞬间拓展了1200余里的新领地。这些边境部落的归附,还让宋朝完全掌握了在熙河方向上的战略主动权。王韶以武力夺取青唐政权熙州地区的计划已经没有任何阻碍。

雍熙北伐地图高清版大图 熙河开边收复河湟地区(4)

宋军

公元1072年,宋神宗志在收复河、陇,于是修筑古渭城,组建通远军,以王韶知军事。

熙宁五年(1072年)七月,王韶派兵至渭源堡和乞神平,击败了蒙罗角、抹耳水巴等族。宋军大败瞎药等部,遂进驻武胜,建为镇洮军。迁王韶为右正言、集贤殿修撰。接着又击走瞎征,降其部落二万人。更镇洮之名为熙州,划熙、河、洮、岷、通远为一路,王韶以龙图阁待制知熙州。

熙宁六年(1073年)三月,王韶攻取河州,熙河地区羌族首领木征逃走。王韶分兵两道,一道由部将率领进围河州,一道自率击木征。宋军连战皆胜,木征败走,结彪开城门投降。王韶平定河州,再克宕州(今甘肃宕昌),打通洮河路。九月十八日,宋军入岷州,该地羌族首领瞎吴叱、木令征等降。旋即,王韶分兵破青龙族于绰罗川(今青海东部与甘肃交界处),迭(今甘肃迭部)、洮州羌族首领钦令征、郭厮敦相继以城投降。巴毡角亦以其族依附宋朝。

王韶率领大军转战五十四天,跋涉一千八百多里,拿下五个州,杀敌数千人,缴获牛、羊、马数以万计。

雍熙北伐地图高清版大图 熙河开边收复河湟地区(5)

收复河湟

熙宁八年(1075年)宋廷在熙州(今甘肃临洮)、河州(今甘肃临夏)、洮州(今甘肃临潭)、岷州(治所今甘肃西和)、永宁寨(今甘肃甘谷)等地设州、买马,进行民族贸易,此举受到了边境各族的热烈欢迎,史载“熙河人情甚喜”。朝廷以王韶为经略安抚使,“通远军自置市易司以来,收本息钱五十七万余缗”,吐蕃政权逐渐瓦解。

经略熙河、招 抚吐蕃各部族的成功,实现了王韶所预想的使西夏“有腹背受敌之忧”的战略目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边疆各族人民,使其免受西夏的侵扰和掠夺。市易司的设置及其实践活动,更为新法创造了新的经验,增添了新的内容。 此外,被西夏的掠夺战争而阻断的丝绸之路,又变得畅通起来。

但自变法派在熙河举兵开战,北宋不得不将越来越多的兵力的投入到西北战场。其结果不但未能达到消灭西夏的战略目的,反而由于吐蕃部落的叛乱导致宋朝在河湟地区投入更多兵力。虽然战争的结局是宋军攻克了青唐城,消灭了青唐吐蕃政权。但宋朝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重西轻东的军事格局已经无法扭转。

在西北地区集中精兵猛将的代价,就是以河北为核心的东线防御的空虚。在攻陷青唐城十年之后,北方的金国大举南下,东线宋军全线崩溃。北宋末年的一系列战略想象,从熙河开边到消灭西夏,进而击败辽国,全都成为了星辰大海一样的海市蜃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