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的人永远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为他曾经风光过,你还在山下。”

“山上的人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为不定什么时候,山下的人会爬上来。”

“一定要做好自己,不要管东西南北风。”

——陈道明《一年级大学季》20151212期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1)

7年龙套的小人物,33岁开启上山路

陈道明,在中国演艺界,是殿堂级的存在

可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成名之路,甚至连罗列出一篇励志鸡汤都很困难,因为这条路实在是走地枯燥乏味,可演绎之处寥寥无几。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2)

1955年4月26日,陈道明出生于天津,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书香门第。

16岁那年,为了躲避上山下乡,陈道明阴差阳错的进入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当了一名学员,从此开始了漫长的“跑龙套生涯”,没想到这一跑就是7年之久

那个时候,舞台上的陈道明是最低级的多面手,第一幕演群众、第二幕出来就成了演党员、第三幕直接变成演匪兵,甚至连句台词都没有。

任凭是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小伙子以后也能成个人物。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3)

1978年,陈道明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进修班,研习表演理论的同时也出演一些话剧。

结业后的陈道明被分配到当时的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当了一名演员,不久之后又出任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电视剧艺委会的导演一职。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4)

1984年,陈道明接拍人生第一部电视剧《末代皇帝》,1988年在央视一套播出后,这张本无人识的面孔开始逐渐为世人所知,居然还有这么一号演员!

这一年,陈道明已经33岁了。在此之前,陈道明也参演过几部电影,但都没什么反响。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5)

导演黄蜀芹对《末代皇帝》中陈道明饰演的中青年溥仪印象深刻,遂邀约陈道明饰演《围城》方鸿渐,这部剧太大,陈道明怕自己搞砸,从一开始就推辞,后来实在拗不过。

“道明身上有种傲骨,不是明星耍大牌的那种骄傲,是知识分子的风骨,一种孤傲,一种不羁,一种玩世不恭。他的这种气质就是活脱脱的方鸿渐!”——导演黄蜀芹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6)

剧中的陈道明,宛如从书中走下来的方鸿渐,留着时髦的中分头,一身民国的书生气。1990年《围城》播出之后,钱钟书老先生说:

“陈道明让我看到了活的方鸿渐,表演传神。”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7)

陈道明并不是一位高产的演员,自出道以来也就出演了60来部剧作。除了《末代皇帝》《围城》,还有我们熟知的《北洋水师》《一地鸡毛》《大汉天子》《康熙王朝》《楚汉传奇》《英雄》《无间道3》《归来》等影视剧。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8)

凭借这些出色的作品,陈道明也收获了一众奖项,囊括了金鹰奖、飞天奖、金鸡奖、华表奖等。

我们这里不着重讲陈道明的获奖成就,我们主要来看一下陈道明其人。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9)

有人说他“清高”,那不过是“清醒”

《围城》之后,突然走红的陈道明一度不太适应,他也有膨胀过,感觉自己成了了不起的人物。后来陈道明去拜访钱钟书,心高气傲的他被震撼到了。

“钱家唯一响的东西就是药罐子,在钱家能闻到的是书香。那时突然感觉到在这种文化老人面前,你的摇头晃脑啊,自以为是挺可怜的,因为那个时候正是自己觉得自己像个人物,突然感觉人家是真正的文化人,我们只是饰演文化的人。”

多年以后,陈道明回想起初次与钱老见面时的场景,还会面目凝重,若有深思。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10)

钱钟书与杨绛先生

陈道明不止一次的反思,他对自己的职业感到焦躁不安,甚至开始厌恶表演。

社会在变,大环境在变,人心也在变,演绎的圈子开始不由自主的弥漫浮躁、衍生浮夸,尚艺的演艺圈也溃散成三教九流皆可入的娱乐圈

自己的初心是什么?本心在哪里?如何坚守?陈道明在犹疑中徘徊良久,如果不做演员,那还能去干什么?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11)

几经思想挣扎,陈道明给自己定下了未来希望成为的样子:一个满腹经纶,却不炫耀的平凡人

放下名利的欲望,也无需去假装和说客套的话,努力做一个普通的人

事实证明,陈道明确实做到了。导演冯某人曾说他是演员里看书最多的,家里摆满了古典文学书籍,每天坚持练习毛笔字,正儿八经地去钻研琴棋书画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12)

在《大汉天子》这部剧中,陈道明饰演东方朔,镜头下的毛笔字,都是他的真迹。东方朔为窦太后吹笛的那场戏,也是陈道明现场吹奏的一首完整曲目,在场的人无不佩服陈道明自修功底的扎实!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13)

陈道明这个人跟演艺圈其他人不太一样,他的名气与地位不靠绯闻也不靠关系,不爱走场合,有人说他太“清高”,其实那不过是一份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醒”。

时至今日,满腹经纶,从不炫耀,64岁的陈道明早已做到。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14)

以“郑重”的态度,活出自己的样子

为什么有时候会感觉很迷茫无所事事、有时候会焦灼不敢停歇、有时候会想有所为却无从下手、有时候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

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能去思索的人不多,我们习惯了日复一日的麻木与重复。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15)

近代儒学大师梁漱溟曾以两个字形容,我们该如何对待时间的使用这个问题,就是:郑重

郑重,是一种态度: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的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地投入

这里面的主角是“当下的事情”,“郑重”要求我们认真严谨的“过好现在”,认真对待当下的每一时刻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16)

1、不同情境,懂得调整不同的时间视角

陈道明在《一地鸡毛》中饰演的小林,是一个穿着邋遢的人,但又是一个懂得献殷勤、圆滑世故、低眉顺目的小人物。

素给人高冷严肃有修养的陈道明,在戏里把这个角色演得惟妙惟肖,令人刮目。但是戏刚一拍完了,嗖一下,那个高冷不苟言笑的陈道明就回来了。

导演说他真够善变的,够能装的!他淡然一笑:“演员是我的职业。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17)

除了登台和演戏,陈道明闲着的时候最喜欢做三件事:读书、打球、搓麻将

他不擅长也不喜欢跟不熟悉的人攀扯,不喜欢喝酒,不喜欢凑饭局,宁愿在家里发呆,也不愿意在酒桌上与人勾肩搭背称兄道弟。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18)

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曾提出一个“时间视角”的概念,他把人们看待过去、当下以及未来的观点总结成5个不同视角

①积极过去视角:念旧,经常怀念过去的美;

②消极过去视角:回忆痛苦时刻,难以自拔;

③享乐主义视角:重眼前,今朝有酒今朝醉;

④宿命论视角:凡事命中注定,与努力无关;

⑤未来视角:习惯为未来谋划,愿放弃当下;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19)

细细想来,这五种时间视角其实各有弊端,如果我们只抱着其中一种,那么就极有可能走极端。最优的方式当是多种视角混合、灵活切换,比如多在积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未来视角三者之间寻求平衡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20)

陈道明戏里戏外的处事态度,如果用菲利普·津巴多的时间视角概念去看待,就会显得非常合情合理,而且非常科学。工作就是工作,必定要全情投入;生活就是生活,与家人待在一起,休闲放松,或者精进自我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21)

2、在“近未来”与“远未来”之间选择后半生

心理学家里伯曼和特普的研究又进一步将津巴多的“未来视角”细分为“近未来”与“远未来”两个部分。

顾名思义,“近未来”就是接下来几天几星期或者几个月的时间段,“远未来”大抵是几年至少是五年以后的时间段。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22)

思考近未来和远未来,实际上是进行一种有关思维层面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态度的选择——我将会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

通常来说,眼前的近未来的事情总是显得重要紧迫,但却容易执行并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回馈;而远未来的事情,短时间内难以得到反馈,尤其是获得感、满足感与成就感的反馈。

正因为这样,多数人都着迷于近未来的事情,刻意回避更具价值和意义的远未来规划。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23)

因《围城》与钱老成为忘年之交,是陈道明人生之路上的重要转折点。

钱老的文化人气息对陈道明冲击很大,原以为自己已近巅峰,此刻才恍然大悟,自己离登顶何止千里之远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24)

所以,陈道明会间歇性选择息影,去品读经典、倾心于诗画琴瑟

有人笑他净整些“奇技淫巧以悦妇孺”的事儿,还不如多参加一些饭局来得实用。他淡淡一笑:

“不为无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不汲汲于名利,静下心来做一些无用却静谧美好的事,何尝不是一种修为呢?”

“不光演员,现在整个社会都得了‘有用强迫症’,崇尚一切都以'有用'为标尺,有用学之,无用弃之。许多技能和它们原本提升自我、怡情悦性的初衷越行越远,于是社会变得越来越功利,人心变得越来越浮躁。”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25)

正是有这种清醒而坦荡的态度,在沉寂多年后,带着《康熙王朝》回归时,让他距离登顶往前跃进了一大步。

2000年之前的陈道明因为演技与敬业而被人称道,《康熙王朝》的收视狂潮,则一举奠定了陈道明的演艺圈江湖地位,绝对的实力派,而且是综合素养极高的实力派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26)

3、“林迪效应”,警惕“成长的噪音”

除了拍戏,陈道明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接的广告都泛善可陈,我们也很少看到有关他的访谈节目,泛娱乐化的综艺节目更是一个都没有,只是偶尔在一些涉学术、涉文化类节目中才有幸偶见。

在当今演艺圈中,像陈道明这样的真正实力派演员中,如此个性、如此这般不谙世故的,我只能想到一个富大龙,再无其他。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27)

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中提到一个“林迪效应”

“对于会自然消亡的事物,比如一个生命体,现在的岁数每增加一天,那么余下的预期寿命就会缩短一天。而对于不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则预示着剩下的寿命可能会更长。”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28)

假如用林迪效应的概念去审视我们的生活,就会发现,那些难以消亡的事物往往都是高价值事物的范畴,比如传统文化、古籍经典、古人智慧

但是在我们身边,更多的则是喧嚣一时的东西,比如各种碎片化、低价值甚至无价值的信息、段子、谣传,而大多数人都更热衷于此,以此享受“即时兴奋感”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29)

著名心理学博士,学习与思维方法研究专家采铜曾表达过一个观点:与经典为伍,就好似与它们互加好友,研习它们的著作、智慧,就如同刷朋友圈,而这个朋友圈让你收获到到的价值要远高于大多数人的现实朋友圈。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30)

从这一点去解读陈道明的所作所为,我们就很好理解了,旁人眼中他那些偏执、不合群以及不跟风潮流的行为,都是因为他找到了更加“志同道合的同路人”,所以他懒得去应付与陌生人的交际、不舒服的饭局。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31)

结语

有的人一出生就家境优渥,人生路途平坦顺畅,我们不觉得这有什么奇怪的。但为什么有的人出身困苦,却依然能成就巅峰之高远?你或许会说:是时运使然。

然而,真相果真如此吗?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32)

所有人都一样,每一天拥有24个小时,我们彼此拥有着相同的时间,但是却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出了千差万别的事情,这些事情截然不同,影响力、价值高低各异,皆因我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和方式千差万别

在这个蓬勃进取,但也普遍弥漫着浮躁气息的时代里,奉行“机会主义”的投机者比比皆是。例如那些靠低级博眼球上位的脆皮儿“网红”,追捧者趋之若鹜,但若无真实力,跃龙门者便寥寥无几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33)

郑重对待当下、着眼未来、摒除噪音、与经典为伍、勤奋自修,当是陈道明之于我辈成长的启发所在。

陈道明讲述自己走上演员路的开端(7年龙套33岁开启上山路)(34)

宁与凡夫论短长,不跟砖家争高下。

专注创业/管理/品牌/职场与成长话题,用平实文字为你输送有料儿硬货。

关注今夜有风,让我们一起走一段路,看看风景,也聊聊段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