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中,诗歌算得上是很重要的一笔财富,而留下这些文学财富的人,不只是灿若群星的文人,还有很多是来自寺庙的僧人。

和尚说的诗好有气质(和尚夜里寂寞难耐写了一首诗)(1)

而这些僧人写出的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我们就读过不少,比如“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句最励志的唐诗就是著名的诗僧黄櫱禅师所作;“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是晚唐诗僧贯休的著名诗句;而“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则是出自于宋代著名诗僧志南之手。

这些留下无数经典诗句的著名诗僧,有的是经典励志的好诗,有的是豪放而具有谶语式的句式,有的是春风无限的绝佳诗篇。而文坛上大多数的诗僧留下的则是意味无穷的禅诗,需要人们慢慢地去领悟,才能体会其中的真义。

和尚说的诗好有气质(和尚夜里寂寞难耐写了一首诗)(2)

这些诗僧写出的诗句,都是非常正经的经典,但在北宋时期,有一个叫释德洪的诗僧。就偏偏不写“正经”的诗,作为一个僧人,反而专门写一些“不正经”的歪诗,读了让人想入非非,联想不断,因此当释德洪写出了一首“不正经”的诗时,直接就被北宋的一个有名的才女骂了,甚至导致后世争论了900多年。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这释德洪为什么会被才女所骂?又为何会被争论了900多年呢?

原来这释德洪字觉范,僧名叫慧洪,14岁的小小年纪就出家了。不过虽然年龄不大,他却是诗、词、散文、诗评无一不精,而且在写作诗词时,却是一点也不拘礼法,更不拘于佛法,嬉笑怒骂,俨然一副活佛济公的形象。

和尚说的诗好有气质(和尚夜里寂寞难耐写了一首诗)(3)

正是释德洪在诗词上不拘礼法,更不拘佛法,所以才写出了一些“不正经”的诗,而他那首让北宋著名的才女开骂、被后世争论的诗,就叫《上元宿百丈》,其诗如下:

上元宿百丈

宋·释德洪

上元独宿寒岩寺,卧看篝灯映薄纱。

夜久雪猿啼岳顶,梦回清月在梅花。

十分春瘦缘何事,一掬春心未到家。

却忆少年行乐处,软红香雾喷京华。

《上元宿百丈》赏析:

写这首诗时,正值元宵佳节,所有人都聚集在家,享受佳节的幸福与快乐。此时万家灯火,热闹喧天,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和节日的欢快。而此时的释德洪,却一个人独宿于寒岩寺。面对人世的欢声笑语,释德洪更加地孤独,于是,难忍深夜的孤独和寂寞的他,便写下了这首“不正经”的《上元宿百丈》。

和尚说的诗好有气质(和尚夜里寂寞难耐写了一首诗)(4)

释德洪终其一生,作诗无数,但是真正让他火了900多年的诗,也正是这一首《上元宿百丈》。究其原因,除了这首诗写得确实非常有水平外,还因为这首诗曾经惹出了一桩趣事。

在《宋诗纪事》有这样的描述,释德洪写了这首“不正经”的《上元宿百丈》后,宰相王安石的女儿恰巧读到了高僧释德洪的这首诗,以后便忍不住开骂了起来,说写出这样的诗的和尚,压根就是一个“浪子和尚”。

被冠之以“浪子和尚”的绰号,释德洪一下子就火了起来,并且一火就是900多年。因为王安石之女,不仅出身高贵,而且还是著名的才女。被著名的才女开骂,人们自然会时不时地想起这件事,这首诗,以及释德洪这个名字。

和尚说的诗好有气质(和尚夜里寂寞难耐写了一首诗)(5)

那么,这首诗到底是哪里惹怒了王安石之女呢?又为什么说这是一首“不正经”的诗呢?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诗意你或许就能清楚了。

诗的首联“上元独宿寒岩寺,卧看篝灯映薄纱”,描述了元宵佳节,释德洪一个人独宿于寒岩寺内,看万家灯火明,听见山下人声鼎沸的热闹声,自己越显得孤独,越显得无聊,得只能静静地卧在床头,闲看万家灯火映照在了薄薄的纱窗上。

颔联的“夜久雪猿啼岳顶,梦回清月在梅花。”这两句从夜深人静,听到山顶猿猴哀啼,眼前一片孤寂写起,这是释德洪所处的现实处境。继而又由现实进入了梦境,说“梦回清月在梅花”,月亮的清辉洒落千山,梅花在月影的映照下,愈显高洁可爱。“梅花”象征了诗人的高洁孤傲的内心世界,而月影清辉则描述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世界。

和尚说的诗好有气质(和尚夜里寂寞难耐写了一首诗)(6)

第一二联都写得精彩,也没有什么问题,可颈联和尾联画风就突然变了。你看,颈联的“十分春瘦缘何事,一掬春心未到家”的“十分春瘦缘何事”与柳永的“为伊消得人憔悴”有异曲同工之妙,说为了某一个人而变得消瘦憔悴,而“一掬春心未到家”这一句可理解为牵挂家人,心恋红尘。而作为一个僧人,身在寺庙,心在红尘,这对于一个高僧来说,那是出家人的大忌。

而如果有人认为如果第三联只能算得上是思念家人的话,那接下来尾联的“却忆少年行乐处,软红香雾喷京华”却不让你这么认为了,不但不让你这么认为,可能还有些让你大吃一惊:“寂寞难耐的时候,我回忆起年少时难忘的欢快愉悦时刻,更是想起那曾经经历过的软红香雾之景……”而至于这样的场景是什么样子的,可能只能把想象留给读者了。

和尚说的诗好有气质(和尚夜里寂寞难耐写了一首诗)(7)

读完这首《上元宿百丈》后,感觉北宋的这位高僧释德洪留给人们的是无限的美感,既有余音绕梁之韵味,也有意境朦胧之绝美;既有遣词造句上的整饬,也有字字精准之精妙;既有现实之孤独寂寥,也有回忆甜美之奥妙。

只是作为一个出家人来说,释德洪能写出这样的诗作的确出人意料。难怪北宋的才女王安石的女儿会对他开骂。但也可能正是因为才女的开骂,才使得这首诗和这件轶事流传了900多年,说出了很多羁旅在外的人的心声。

而世人争论不休的,就在于诗的颈联和尾联,且“春心”二字还有暗指男女之情的含义,特别是最后两句“却忆少年行乐处,软红香雾喷京华。”可谓是写尽了行乐之事。也就是说,这释德洪可能在红尘之中有他拥有的爱情,或者说有他向往的爱情。因此,王安石的女儿便认为这释德洪是一个“浪子和尚”。

和尚说的诗好有气质(和尚夜里寂寞难耐写了一首诗)(8)

而世人之所以争论不休,是有的人认为,身为一个僧人,写出这样的诗,简直是有辱佛门有辱出家人的身份。而有的人则说,是人皆有七情六欲,更何况释德洪只是在写诗,而他本人又没有做出有辱佛门的事,有辱身份的事。

但是笔者觉得,诗歌来源于现实,但有时候它又是高于现实的。在此诗中,不管释德洪有没有情感经历,有没有看破红尘,诗对他来说,只是他表现内心精神世界的一种艺术手段。

所以我们有时候不能以一首诗或者一件文学作品去评判一个人,也不能说赤裸裸的现实就诗或者文学作品,那样的话就难免过于片面。

和尚说的诗好有气质(和尚夜里寂寞难耐写了一首诗)(9)

所以身为出家人的他,虽然写了这样一首“不正经”的诗,但我们最主要的是看他有没有佛心,因为人人都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嘛,所以是否有佛心并不是凭一个人的表面来判定,更不能以文字明面上的意思来看,而是看一个人有没有一颗佛心,有没有一颗向善之心。大家觉得呢?一己之见,欢迎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妥之处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