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10月15日

主要事件:

1:1917年10月15日——北京大学开始实行选科制

2:1947年10月15日——世界第一次超音速飞机——喷气式飞机试飞

3: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4:1984年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

5:1997年10月15日——美国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发射升空

1917年10月15日——北京大学开始实行选科制

1917年10月15日,北京大学召集会议,议决着手学制改革,依照美国大学学制,采用选科制度。具体办法规定七项:一、各科皆有系统之编制。二、学生以习满若干单位为毕业,不必拘定年限。三、预科四十单位,以四分之三为必习科,以四分之一为选科。选科皆由各预科主任因程度而指定之。四、本科八十单位,半为必习科,半为选科,五、本科学生入校时,皆须择定本科教授一人为导师。六、选科于本门专治一系外,更当兼治与专科有重要关系者,其尚愿旁治其他学者亦听之。七、凡前一学年之平均分数在甲等者,本学年可择选科规定之最多单位。此为我国大学实行选科制之始。

历史上的今天12月22日(历史上的今天10月15日)(1)

历史上的今天12月22日(历史上的今天10月15日)(2)

历史上的今天12月22日(历史上的今天10月15日)(3)

1947年10月15日——世界第一次超音速飞机——喷气式飞机试飞

最初的飞机,是螺旋桨飞机,这种飞机,虽然经过科学家们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但直到1939年,它的飞行速度只达到每小时755公里。当飞行速度超过这个公里时,飞机桨叶尖端旋转的速度和飞机从高空向下俯冲的速度会变得更快,和声音传播的速度差不多,即1227公里左右。这样,飞机前面的空气会引起剧烈的波动,使飞机阻力加大,机身也会抖动起来,弄不好,机毁人亡,以致有一段时期,音速成了飞行速度难以逾越的障碍,被称作“音障”。

怎样才能使飞机飞得更快呢?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着。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他们从飞机发动机上找到了出路,发明了喷气式航空发动机。即利用发动机本身高速喷射的燃气流的反作用力,以推进飞行器的航空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推力大,重量轻,迎面尺寸小,适于高空高速飞行。科学家们又对飞机的外型进行改进,把机身设计成又细又长,头部很尖,机翼改成燕子翅膀似的后掠式的,这样就能减少阻力。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制成超音速的飞机。1947年10月15日,美国一架火箭飞机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超音速飞行。这是人类航空史上的一大进步。

历史上的今天12月22日(历史上的今天10月15日)(4)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正式通车。武汉长江大桥(Wuhan Yangtze River Bridge),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境内连接汉阳区与武昌区的过江通道,位于长江水道之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也是武汉市重要的历史标志性建筑之一,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美誉。

建筑武汉长江大桥工程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1955年9月开工修建,1957年9月25日全部建成,10月15日正式通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之后,南北铁路贯通,“天堑变通途”,结束了过去用轮渡来衔接京汉、粤汉铁路运输的历史,有力促进了华中地区和全国范围内的物资和文化的交流。武汉长江大桥成为中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西起楚琴立交,上跨长江水道,东至中山路;线路全长1670.4米,主桥全长1155.5米;上层桥面为双向四车道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下层为双线铁轨,设计速度160千米/小时;总投资额为1.38亿人民币。

历史上的今天12月22日(历史上的今天10月15日)(5)

历史上的今天12月22日(历史上的今天10月15日)(6)

历史上的今天12月22日(历史上的今天10月15日)(7)

历史上的今天12月22日(历史上的今天10月15日)(8)

1984年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

国际盲人节又叫白手杖节。1984年,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召开的世界盲人联盟成立大会上,确定每年的10月15日为“国际盲人节(White Cane Safety Day)”,这使盲人在国际上第一次有了统一的组织和自己的节日。在这以前,盲人节没有固定的日子,一些欧洲国家的盲人们经常在秋天举行文艺活动,并把这项活动的纪念日称为“白手杖节”。1989年9月18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每年的国际盲人节时,由省(市)盲人协会出面,业务部门协助,结合当地情况,举行适当的庆祝活动,以活跃盲人的生活,体现国家和社会对盲人的关怀。

世界盲人联盟是国际统一的盲人组织,成立于1984年。2013年已拥有140多个会员国。中国是会员国之一,原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是国际联盟的创始人之一。

世界盲人联盟下设四个委员会:技术研究、康复就业、社会开发、妇女事务。总部设在巴黎。

历史上的今天12月22日(历史上的今天10月15日)(9)

历史上的今天12月22日(历史上的今天10月15日)(10)

1997年10月15日——美国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发射升空

卡西尼-惠更斯号(英语:Cassini-Huygens)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欧洲空间局和意大利航天局的一个合作项目,主要任务是对土星系进行空间探测。卡西尼-惠更斯号土星探测器是人类迄今为止发射的规模最大、复杂程度最高的行星探测器。

卡西尼号探测器以意大利出生的法国天文学家,土星光环环缝的发现者卡西尼的名字命名,其任务是环绕土星飞行。惠更斯号探测器是卡西尼号携带的子探测器,它以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土卫六的发现者惠更斯的名字命名,其任务是深入土卫六的大气层,对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进行实地考察。

1997年10月15日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的卡西尼—惠更斯号飞船将于2004年07月到达土星周围。这个项目由两部分组成:卡西尼号轨道器会环绕土星及其卫星运行四年之久,而惠更斯号探测器则会深入土卫六浓雾包围的大气层并在其表面着陆。安装在这两枚探测器上的精密仪器将会为科学家们提供帮助弄清这片神秘而辽阔的区域的重要数据。

卡西尼—惠更斯号是不同国家的三个航天局的协作成果。有十七个国家参与建造了这艘飞船。卡西尼号轨道器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建造和管理。惠更斯号探测器由欧洲空间局建造。意大利航天局则为卡西尼号提供了用于通讯的高增益天线。来自世界各地总共超过200位科学家将会参与研究收集到的数据。

卡西尼号探测器的任务是环绕土星飞行。惠更斯号探测器是卡西尼号携带的子探测器,其任务是深入土卫六的大气层,对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进行实地考察。

这是一次漫长的宇宙飞行:单向行程为35亿公里,飞行时间为7年。卡西尼是由大力神4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为减少发射时运载器的能量,卡西尼是沿着地球—金星-金星-地球-木星的借力飞行路线飞临土星轨道,探测器于1997年10月15日升空,1998年4月26日首次掠过金星,利用金星引力获得加速;1999年6月24日再次掠过金星,获得金星引力的第二次加速;同年8月18日掠过地球,被地球引力再次加速;2000年12月30日掠过木星,又获得了木星引力的加速。这时它的速度超过了每秒30千米。然后它才径直向目的地土星飞去。2004年5月18日,来自土星的引力首次超过来自太阳的引力,卡西尼正式进入土星系。

“卡西尼”号星际行轨迹:

1997年10月15日——— —发射

1998年04月26日——— —第一次掠过金星(变轨)

1998年12月03日——— —深空轨道机动

1999年06月24日——— —第二次掠过金星(变轨)

1999年08月18日——— —掠过地球(变轨)

2000年01月23日——— —掠过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2685

2000年12月30日——— —掠过木星(变轨)

2004年06月11日——— —掠过土卫九

2004年07月01日——— —进入环绕土星轨道

2004年07月02日——— —第一次掠过土卫六

2004年12月25日——— —“惠更斯”号与“卡西尼”号分离

2005年01月14日——— —“惠更斯”号在土卫六着陆

2005年08月01日——— —掠过土卫一

2005年09月23日——— —掠过土卫三

2005年09月25日——— —掠过土卫六

2005年10月10日——— —掠过土卫四

2005年11月25日——— —掠过土卫五

2007年12月03日——— —掠过土卫十一

2008年06月30日——— —基本任务完成

历史上的今天12月22日(历史上的今天10月15日)(11)

历史上的今天12月22日(历史上的今天10月15日)(12)

历史上的今天12月22日(历史上的今天10月15日)(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