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而育之(教而不育谓之术,教而育之谓之道!聊身边教育,分享育人之道)

为什么大小事都要“请家长”,我把学生送到学校就是让你们教育的,如果我在家我自己能教育好孩子,还把孩子送到学校干什么?——一农村中学生家长被老师多次“请家长”后,直接这样怒怼老师。

几乎所有学生都会犯错,学生犯错后,老师如何处理非常重要。一些老师在学生犯错后,动不动就“请家长”,甚至把“请家长”作为自己处理犯错学生的“法宝”,这明显是不正确的。

容得下“犯错的学生”,是每位老师的必备素养!动不动就请“请家长”,不仅没有效果,还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

学生犯错是教育的契机(容得下犯错学生)(1)

老师可以“请家长”,但是不能动不动就“请家长”

老师会在什么情况下“请家长”?想必大家都知道答案。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在学校犯错后,一些老师会请家长到学校协助教育,甚至要求家长把学生带回家教育,老师这样做有政策依据吗?

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规定:对于存在严重违纪行为的学生,学校可以给予不超过一周的停课或者停学,要求家长在家进行教育、管教;可以由法制副校长或者法制辅导员予以训诫;安排专门的课程或者教育场所,由社会工作者或者其他专业人员进行心理辅导、行为干预。

老师“请家长”到校协助教育学生,甚至要求家长把学生领回家教育,都是符合政策规定的。但是一些老师动不动就“请家长”,不仅没有教育效果,只能使家长更反感,加深家校矛盾。

学生犯错是教育的契机(容得下犯错学生)(2)

如果学生在校发生严重违纪,像逃学、打架给别人造成身体伤害,这些错误就必须“请家长”。但是如果一些小的错误大可不必“请家长”,如果卫生没有打扫好,你也“请家长”,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

老师频繁地“请家长”,学生会认为“老师只会向家长告状”,从内心深处会讨厌老师,从而不愿意配合你的教育。这种“请家长”对老师来讲,效果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

老师可以“请家长”,但是把“请家长”作为自己的教育学生的“法宝”,肯定是不正确的。

学生犯错是教育的契机(容得下犯错学生)(3)

容得下“犯错的孩子”,是每一位老师的必修课

你认真备课、上课、辅导,结果一次月考就把你打入谷底;

你本想和学生好好说话,结果发现好好说话根本没人听,不大吼一声根本搞不定;

你又想和学生交朋友,结果发现课堂纪律一团糟,不板着脸做仇人根本不行;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初登讲台之时,曾经意气风发,发誓要做一个称职的“灵魂工程师”。结果才发现,教育的真相其实是“一地鸡毛”。

学生犯错是教育的契机(容得下犯错学生)(4)

当你因为“犯错的孩子”们,而大发雷霆之时,一些老教师却说这很正常。你很羡慕为什么这些老教师能“自带威严”,不怒自威,出现在教室门口,教室里乱成一锅粥的学生就立即能安静下来。

这些老教师是如何练就“绝世武功”的?

其实每一位老教师都曾经和你一样,同样面临着你非常苦恼的各种琐事,只是工作时间长了,见惯不惯,习以为常了,才保持了从容的面容。更是因为他们心中已经能够容得下“犯错的孩子”。

如何惩戒犯错的学生?

如果学生犯错了,老师一定要实施惩戒。这样做可能更好:

学生没有完成作业,罚学生讲一个名人努力学习的故事;

和同学吵架,罚拉手对视一分钟;

课堂上小动作,课后老师注视下静坐十分钟;

语言不文明,抄写十条名人名言;

作业字迹潦草,和老师一起批改字迹潦草学生的作业;

……

学生犯错很正常,我们的教育也从来不是要消灭“犯错的孩子”,每位老师心里能“容得下犯错的孩子”后,对孩子施加正确的影响,让每一名学生都更加积极、向上、阳光,这才是教育的最大意义所在。

我是教而育之,感谢您的阅读,也感谢您的转发、关注、评论、收藏、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