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专家:王彬,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男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张华南,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男科,硕士研究生
今天(6.16),是泌尿健康日。
在日常生活中,尿液的颜色成为了我们判断身体健康情况变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很多人在上厕所时经常会发出这种感叹:“唉,尿液又变黄了,最近的火气有点大!”
那么尿液变黄究竟是什么信号呢?尿液又能给予我们哪些健康上的提示呢?一起来看。
尿液发黄背后可能藏有哪些问题?
尿液的颜色是我们最直观的判断。正常的尿液肉眼观察多呈淡黄色或橘黄色,当身体出现疾病时,尿液颜色会随之出现不同的变化。
最常见的尿液颜色变化是红色,以血尿最为常见,多见于泌尿系统结石、炎症、损伤及肿瘤等,重症血尿可呈现黑褐色尿。
尿色深黄多是因为尿液中出现了大量的结合胆红素,从而呈现出深黄色、豆油样的外观,摇晃后尿液的泡沫仍为黄色,常见于胆汁淤积性黄疸或肝细胞性黄疸,严重者可见于胆管癌;另外服用某些药物或食物也可以使尿液外观呈黄色,如维生素B2、利福平、呋喃唑酮等。
此外,蓝色尿多见于尿布蓝染综合征,淡绿色尿多见于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这两种情况在生活中较为少见。
一喝水就想上厕所,怎么回事?
在生活中还会遇到一种情况:一喝水就想上厕所,也就是所谓的“尿频”,这是病吗?
答案:并不完全是。当肾脏功能正常时,饮水过多或食用含水量多的食物都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时肾脏的水液代谢达到了一种类似于“饱和”式的循环,从而出现了一喝水就想排尿的情况。
在病理情况下,尿频常见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道炎症、膀胱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等问题,造成了炎性水肿或膀胱伸缩力降低,引起膀胱容量减少;或者膀胱排空障碍引发尿潴留,膀胱的有效容积变少,储尿功能下降,导致出现尿频。下尿路感染也会引起尿频,如膀胱炎、前列腺炎、附睾炎等,这类疾病往往同时伴随着尿急、尿痛,会阴、下腹部疼痛不适等症状。
除上述疾病外,糖尿病、尿崩症、肾浓缩功能障碍也会引起尿频,这类尿频往往排尿次数增加,但每次的尿量并不减少,甚至还会增多。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引起对原发疾病的关注。另外,焦虑、紧张、恐惧等精神因素也会引发尿频,一旦出现类似情况要及时就医。
憋尿、久坐、饮水少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对我们的泌尿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其中,憋尿是造成诸多泌尿系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被憋回去的尿都去哪了?
当膀胱中储存的尿液超过一定的限度时,神经系统就会提示进行排尿,但这时如果有意识的憋住不排,往往会给人体在心理和生理上造成严重影响。
在心理上,憋尿时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负担,长此以往则会引起精神性遗尿,比如听到水声、看到厕所时,尿液就会不由自主的排出。
在生理上,憋住的尿液会储存在膀胱中,将膀胱撑大,达到膀胱括约肌的极限时便会喷涌而出,即充盈性尿失禁。
长期憋尿,会使膀胱肌肉松弛无力,膀胱收缩能力下降,出现尿等待、尿不尽等排尿困难症状;憋尿严重者,还会使膀胱内的细菌甚至尿液,通过输尿管回流至上尿路,引起反流性肾脏病或者肾盂肾炎。
长此以往,憋尿会导致肾脏实质结构的损害,最终引起肾衰;此外,有研究显示,憋尿习惯还会提高膀胱癌患病的风险。
因此,在生活中,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憋尿,多喝水、多运动,关注自己身体上的变化,出现不适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指导,保护泌尿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