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是革命老区,素有崇尚英雄、关爱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的光荣传统烈士纪念设施是重要的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党史学习教材,是宝贵的精神财富2022年清明节前后,安徽省池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教体局、池州军分区政工处、共青团市委等7部门联合开展“红色守护”行动,按照“精准审核数据、精准工作规范、精准建设队伍、精准方法创新”的标准扎实推进池州大地上尊崇英烈、学习英雄的氛围日益浓厚,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组织纪念烈士墓活动?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组织纪念烈士墓活动(守护散落的红色星火)

组织纪念烈士墓活动

池州是革命老区,素有崇尚英雄、关爱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的光荣传统。烈士纪念设施是重要的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党史学习教材,是宝贵的精神财富。2022年清明节前后,安徽省池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教体局、池州军分区政工处、共青团市委等7部门联合开展“红色守护”行动,按照“精准审核数据、精准工作规范、精准建设队伍、精准方法创新”的标准扎实推进。池州大地上尊崇英烈、学习英雄的氛围日益浓厚。

核校信息,烈士纪念设施有据可查

清明时节,在老支书的带领下,笔者走了1个多小时的山路,探访了位于大山深处的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丁香镇梓桐村的两座无名烈士墓。

据村里的一位退休教师介绍,小时候听他的父亲说起板栗山上两座无名红军烈士墓的故事,当年两名红军战士在执行放哨时被敌人杀害,当夜部队被打散,来不及收尸。清晨,被村民发现就地掩埋,维修后的烈士墓像哨兵一样守护着此地山水,两名红军牺牲的故事也就一代一代传诵下来。正好借着本次烈士纪念设施校核宣传,老教师第一时间到了村里说起此事,在众人的努力下,找到了两名红军烈士墓。

“两名红军烈士可能是郑村暴动中皖赣红军独立团的战士,因地方反动武装反扑,革命很快被镇压。”石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查长江告诉笔者,两名红军烈士留下的信息极少,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正在走访附近村民,加紧搜集烈士的相关资料,让更多的人知道英雄、了解英雄、铭记英雄。

青山处处埋忠骨。池州作为革命老区,几乎每个县都有烈士纪念设施,它们犹如散落在池州大地上的“红色星火”。

为此,池州市军地相关部门决定从精准掌握烈士纪念设施数据入手开展工作。“这是准确掌握烈士纪念设施情况、据实测算补助经费、科学决策部署工作的基本依据,更是高标准完成好烈士纪念设施管护工作的前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同志介绍,他们发挥部门和军地合力在全市广泛开展县级及以下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专项行动,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对其所辖零散烈士纪念设施,进行数据采集,标注其地点、现状、是否维修、维修时间、管护单位等有效信息,建立档案,做到“一处一档”,为后期修缮迁移修缮奠定基础。

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信息核校是此项工作的重难点所在。据了解,由于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分布广、时间久远,加之没有详细的数据资料,信息核校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为此,池州市开展以退役军人为主体,基干民兵、中小学生等参与的“红色守护”活动,培养骨干力量200余人,带动周边各界群众2200人次参与,覆盖全市56个乡镇(街道)所有零散烈士墓,此项工作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全市现有烈士陵园保护管理单位4个,县级及以下零散烈士纪念设施371处,其中350处零散烈士墓。全市零散烈士墓实现应迁尽迁、集中管护,对80处零散烈士墓就近集中迁葬烈士陵园,对文物保护、合葬等原因不满足迁移条件的,全部落实有烈士墓碑、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保护协议、有良好环境的标准就地维护。

红色守护,烈士纪念设施有人管理

清明节前夕,青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当地退役军人、中小学生代表一行人来到杨田镇,为散葬烈士墓除草,并设立保护标识,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池州地处皖南山区,战争年代由于条件艰苦,有许多烈士就地安葬。“英烈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我们不能让他们被遗忘,不能让零散烈士墓受冷落!我们要用爱守护,用心传承。”将关心关爱烈属活动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效结合,开展为烈属上门送医送药、打扫卫生、亲情陪伴和走访慰问等居家关爱“红色守护”活动,帮助解决烈属的实际困难。

为此,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退役军人开展“红色守护”活动,派出以退役军人为主要成员的“红色守护”小分队,定期到烈士墓地开展擦拭墓碑、拔除杂草等维护工作。组织开展本地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修缮和烈属居家关爱等“红色守护”活动。参加“红色守护”活动的贵池区八一村退役军人汪锋深情地说:“烈士捐躯为华夏,盛世尤须慰忠魂。作为新时代的退役军人,我们一定会用心用情守护红色资源,让每一处烈士纪念设施都有专人管理和维护。”

各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负责协调和建立本地“红色守护”小分队,对散葬烈士墓逐一摸排梳理,核准烈士信息,建立守护档案,通过“安徽池州·红色守护”微信群向社会发布每次守护活动的动态。守护有形的纪念设施,传承无形的红色基因。贵池区退役军人李方胜深有体会地说,线上线下同步展开守护活动,能让大家在深入学习英烈过程中,对红色文化遗存更加敬畏,保护行动更加自觉。

“红色守护”活动现场,青阳县杨田镇小学生刘斌告诉笔者:“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如今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来报答先烈、报效祖国。”

“每名革命烈士都是一部生动的红色教材,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既是对烈士事迹的传播,也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参加守护活动的石台县小河镇民兵吴云飞坦言,每一次参加活动,都会有发自内心的触动和感动。各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在清明、冬至、烈士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五个一”红色守护活动,即清除一次杂草、为烈士墓描一次红、打扫一次卫生、敬献一束鲜花、看望一次烈士家属。

池州市建立了市随机抽查、县区每月抽查、社区定期巡查的制度,联合市检察院对全市371处县级及以下烈士纪念设施进行常态督导,进一步明确任务、压实责任,确保纪念设施始终有人管护、有人负责。

据统计, 池州市开展此项活动以来,已累积走访慰问烈士遗属723人,为烈属解决实际困难36件。

缅怀英烈,英雄事迹都应永远铭记

“为了信仰他们舍弃亲人和爱人,为了信仰他们甚至献出了生命,这究竟值不值得?革命先辈用民族复兴和战斗胜利给予最好的回答。”前不久,东至县小学生张明和同学来到当地烈士陵园,参加了一次特殊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聆听革命故事,重温红色历史,深情缅怀先烈舍身忘死,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深切悼念先烈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的大无畏精神。追忆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建设新中国、发展新中国做出了感动天地的功勋事迹。

听完感人故事后,张明默默地解下胸前的红领巾,系在烈士墓旁的小树上,他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烈士们经过毕生的奋斗才取得的。我一定珍惜幸福时光,刻苦学习,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在开展“红色守护”活动中,贵池区双河村民兵营长俞仲亮表示:“作为新时代民兵武装的我们,一定要时刻牢记先烈的遗志,汲取力量,继续传扬先烈的奉献精神。”参加活动的同志们都纷纷表示:“教育好下一代,赓续红色血脉,用实际行动守卫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将个人的梦融入国家的梦,报效伟大的祖国。”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管护好烈士纪念设施对于缅怀英烈、铭记历史、教育后人意义重大。笔者了解到,为了让更多人缅怀英烈、铭记历史,各级建立了英烈故事库和宣讲人才库,组织开展英烈故事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五进”活动,邀请红色宣讲团、优秀讲解员、英雄模范、烈士遗属为群众讲述英烈故事,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全社会尊崇英烈、学习英雄的氛围日益浓厚。

在“红色守护”活动指引下,发挥各地优势资源,深入挖掘池州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等红色资源,让陈列在池城大地上的红色遗产讲述当年的红色故事,聚力打造富有池州特色的红色基因。

据悉,去年以来,池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以退役军人为骨干的“红色守护”志愿服务慰烈活动,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与市检察院联合开展县级及以下烈士纪念设施管理维护专项行动,积极争取上级财政577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各地烈士纪念设施的维修管护,对全市79处零散烈士墓进行集中迁葬,252处零散烈士墓按照“五有”要求进行就地维修管护。实现应迁尽迁、集中管护,迁葬率和维修管护率居全省前列。

作者:朱俊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