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景宗耶律贤有多少嫔妃(大辽皇后契丹美人)(1)

上一集,咱聊了金庸笔下那位与萧峰结为义兄弟的耶律洪基,这一回,咱就接着这话茬,来说说耶律洪基的第一位皇后:萧观音!

据说,她是契丹人中少有的美人,虽然没有相片可以给大家看,但《辽史》中,确实有“姿容冠绝”四个字,假如你不信,就去问《辽史》的作者脱脱吧!

她的美丽,终于传入此时还不是皇帝,身份为燕赵国王总理北南院枢密使事的耶律洪基耳中。迎娶她做自己的妃子。

她不但美丽,还很有才,会写诗、爱读书,口才据说很好,甚至还能写歌填词,爱弹古筝,琵琶也是极好的。

这样一个女人,难道是契丹版的林徽因、赵雅芝吗?

她虽是契丹女人,却拥有很高的汉文化修养。据说她曾跟着耶律洪基去打猎,在一个叫做伏虎林的地方,她便写下了这么一首诗:“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灵怪大千俱破胆,那叫猛虎不投降。”以契丹人的文化而论,这应该是上乘之作了。所以耶律洪基当时就赞不绝口了:“皇后可谓女中才子!”

耶律乙辛这便对皇后下手了,他的办法粗看起来很简单,找几个帮闲文人写了几首半通不通的词曲叫做《十香词》,叫这名宫女拿给萧观音看。

“哎呀,这可是南国(宋)皇后写的词啊,如果能得到皇后您的亲笔手书,那可不得了呢!”

萧观音也实在是闲得慌,而且也粗疏得要紧,她难道就不知道自己已得罪面前这个女子吗?可居然还是接过词曲,看过之后觉得固然水准不高,但也还算可以,这就提笔抄写一遍,写完了之后发现纸上还空着小半张,她居然把自己的一首《怀古》也抄了上去: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其实这诗写得还真不错呢!可是到了耶律乙辛手里,这便成了致皇后死罪的证据。他写了一份奏疏递将上去,说根据宫婢和教坊相关人员的举报,某年某月某日,皇帝您出巡,皇后独处之际,曾召伶官赵惟一入宫弹筝。

那么这弹筝是怎样一副场景呢?说一开始是两人隔着一道帘子,相对而弹。但过一回上灯之后,皇后就让赵惟一进入内帐,两人到里头弹筝了。

好嘛!那到里头不还是玩乐器么,又怎么了呢?又说弹一会就没乐器声音了,只听见两人在里头欢声笑语。

嘿!要说你耶律乙辛咋知道这么些事呢?原来那一晚恰好是那名宫婢单登值班,这就听见里头传出床笫之声,直到院鼓响了四下之后,皇后这才传出懿旨,让宫婢单登将赵惟一带出去。

呵呵!说得如此详细,你可有切实的证据吗?说是有的,那便是赵惟一离开之后,皇后思念此人,便写了《十香词》赐给赵惟一,而这胆大妄为的赵惟一又把这词拿出来炫耀,故此被朱顶鹤夺得。

现如今,这皇后亲笔抄写的《十香词》,便到了皇帝手上,成为本案的关键性证据。耶律洪基自然是雷霆大怒,这就召来皇后对证。

此时的萧观音,受冷遇已然许久,骤然被叫来,居然是大祸临头!尤其是皇帝拿出《十香词》来之际,她更是欲辩不能,再加上耶律洪基这暴脾气,抡起铁骨朵就是一锤,可怜这萧观音登时头破血流,不省人事!

接下来便是大刑伺候,当事人赵惟一自然是最倒霉的,啥事都没干,就被人拖进大牢一顿暴捶,什么烧红的铁条子都使上了。一个搞音乐的,哪能受得了这个呀!登时就要什么招什么了。

罪案总结回到皇帝那边,耶律洪基犹豫了,据他了解,皇后也不是这样的人哪?他拿着那首《怀古》对群臣说:

“你们看看这首诗,皇后分明就是在骂赵飞燕,怎么还会写什么十香词呢?”

群臣中有个汉人,姓张,他读了几遍《怀古》,就寻出毛病来了。他说,这《怀古》一共四行,却藏着几个关键的字,那便是赵、惟、一。

不信,咱再读《怀古》:“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得!这回耶律洪基可是真信了,不光是皇帝信,就连千百年后的咱也迷糊了,到底萧观音跟这赵惟一是什么关系啊?难道说之前的记载有误,赵惟一这件事还真有?

辽景宗耶律贤有多少嫔妃(大辽皇后契丹美人)(2)

但不论到底有没有,总而言之耶律洪基是认为有。到这个时候,就算太子和公主们都披头散发地长跪在皇帝面前给他妈求情都没用了。萧观音最终只能以一条白练自尽,而暴怒中的皇帝,下令将她的裸尸,裹着芦苇席,送到萧家去。

片刻间,香消玉殒,一切俱成烟尘。

直到26年后,活了足足70年的耶律洪基驾崩,他和萧观音的孙子天祚帝即位,这才有了为他奶奶恢复名誉的可能。先是将耶律乙辛和张孝杰剖棺戮尸,然后是处死乙辛党羽,将其子孙流放远方。最后为奶奶萧观音平反昭雪,将其与耶律洪基合葬。

算是有个好结局了吗?不!没多久女真骑兵便扫荡而至,萧观音和耶律洪基的尸身被剥去金玉饰件,任牛马奔驰践踏。

陆游诗云:“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看来,应验的也只有前半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