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里有个名场面,康姨母毒害盛家祖母,事败后被扣在盛家。

康姨母的母亲王老太太救女心切,迅速去盛家处理此事。她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扯皮推诿,软硬兼施,各种手段用尽就是想让盛家放了自己的女儿。

知否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剪辑(知否里家长的筹谋)(1)

老太太护女的那套说辞极具迷惑,稍不留神就会着了她的道,想必这也不是第一次为这个多事的女儿收拾烂摊子了。

王老太太救女无望意味长地说“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奈何她用心筹划,这个从小娇惯的女儿实在是不明是非且顽固不化,经历此事后并无任何收敛,最终因为自己的愚蠢和歹毒而断送了性命。

知否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剪辑(知否里家长的筹谋)(2)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本来没有错,《知否》剧中也在不同场合被多次提及。但像康娘子这样,仗着父母的宠爱骄横跋扈,到处惹事生非,为了一己私欲甚至威胁胞妹和母亲,全然不顾家族声望,任父母再用心筹划也是于事无补。

碰上这样性格的子女,父母爱得再深有时也会束手无策。如果孩子动辄威胁父母,稍不如意就要死要活,做父母的还真狠不下心不管不顾。因为担心出现不好的结果,所以一般情况下,做父母的都会妥协。然而这又会让孩子更加有恃无恐,为下一次更极端的行为埋下隐患,一个恶性循环就此形成,父母身心疲惫也跳不出这个圈。

现在青春期的少年的问题很多,只一个离家出走, 就把家长拿捏得死死的。

知否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剪辑(知否里家长的筹谋)(3)

有时想如果是我碰到了这样的情况,作为父母该怎么做呢?

想了很久也没想出完美的解决方案,也和身边的妈妈们探讨过这个问题,也是无解。请教过几个爸爸,他们倒是利落干脆:敢跑?腿给他打折!(真打折的没几个,都在吹牛皮)

没想到在最近读的一本书里,找到了我满意答案,解决的方法很妙且容易操作。

知否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剪辑(知否里家长的筹谋)(4)

这是《家庭管理心理学》看起来很朴素,封面设计得清清爽爽,我一字不落全部看完了。怎么形容它呢?就像随便去买个盲盒,没想到得到了隐藏款哈,用流行的话说,满满的全是干货。

先来说说我关心的这个问题,孩子经常威胁父母离家出走,父母应该怎么办?

作者告诉我们,父母一定要清楚他这么做的真实目的。他们只是通过出走这种方式,达到以下几种效果:

第一个目的是给父母施压,通过表演出走达成自己的一些要求;

第二个目的是惩罚父母,目的是让父母难受;

第三个目的是逃离父母给他的负面情绪体验。

父母应对的方法很有趣,实施起来零难度

一旦小孩威胁父母,做父母的一定要立刻装作惊慌失措。

比如,爸爸跟妈妈说:孩子他妈,孩子怎么又说这个话了?说完这个话,两人就滋溜下直接溜走,去住宾馆或者亲戚家,总之是脱离他预演的剧情,父母突然走了。

表演没人看了,观众没了,同时父母消失了,与父母在一起的不愉快的感觉也消失了,小孩子就失去了离家出走的动力。父母需要离开家坚持离开家几天,不要担心孩子没有吃喝,只需要冰箱里饼干、牛奶各类吃得备足,不经意地留下点钱,并且中途亲友看一下:你有什么事儿吗?叔叔,舅舅可以帮你。我听说你爸爸妈妈失踪了,我们也在找,如果你有他们的消息,一定要通知我。

有人担心父母离家出走后,孩子也离家出走了,作者根据大量的统计数据看,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就是要表演给父母看,或者逃离父母的压力,那么当观众消失了、父母压力消失,小孩子没有必要离家出走,他演给谁看啊?

因此,小孩子威胁离家出走时,父母先离家出走即可。变孩子离家出走为父母离家出走,变被动为主动。

如果孩子已经离家出走,其实绝大部分孩子是会回来的,外面没吃没喝,没人关心,孤苦伶仃,没有安全感,大部分孩子是受不了的。

孩子回来时,父母如何表现会严重影响孩子下次离家出走的概率大部分父母都表现错了

效果最差的最做法是:看见孩子回家,就表达孩子离家出走后的焦虑和痛苦,比如眼泪汪汪地跟他说:孩子啊,妈妈(爸爸)急死了,你到哪里去了?妈妈(爸爸)整夜都睡不着觉!来来来,妈妈给你烧点好吃的。

这样做孩子会产生巨大的成就感,他感到目的达到了,这对他离家出走起到非常大的强化作用,会充分调动他离家出走的积极性,增大再次离家出走的概率。

正确的做法是:父母表情非常平静,就好比看见孩子放学回家一般,很正常地打个招呼,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比如父母正在看书,就继续看书,轻轻地说一句:回来了啊?饿吗?厨房里有一些剩饭剩菜,你凑合着吃吧。洗个澡早点休息,我和你妈妈要去搓麻将了!

关键是平静、正常、不喜不悲!

有利无弊的方案是没有的,要学会抓主放次,这样操作效果远远大于弊端,如果反向操作,孩子会经常离家出走,遗患无穷!

看到这里,我觉得写这本书的人肯定接触过很多叛逆的小朋友,不然怎么能把孩子的心理掌握得如此透彻。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的尺度把不好,有时也是害子深远。 好在我们

现在的心理学书籍,为了降低阅读难度,都把专业的理论讲得浅显易懂。这本《家庭管理心理学》也不例外,但它和其他心理学类书籍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不光有理论知识,作者还为我们总结了生活中常见的误区,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还找出了很多难解的家庭问题背后的心理原因。

这就很用心了,读者即能对照出自己的问题,又能在书中找到解决方法,太贴合群众的日常生活了。这么接地气的作者我太喜欢了,专门去看了他的资料。

作者原来是鞠强教授,他是管理心理学专家、心身疾病心理干预专家,北京理工大学学士、复旦大学硕士。曾任或现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等各大院校的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管理课程教授及硕士研究生导师等。

这专业背景可太强了,怪不得这书一读就停不下来。

这本书涵盖了家庭管理的五大领域:亲子教育、夫妻关系、与老年人的关系处理、活中的心理学和负面人格领域。

每个领域,鞠强老师都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亲子教育和夫妻关系两个领域,由于和我们的生活最为密切,鞠强老师也是做了最多的分析和实战经验,强烈建议家长朋友认真阅读这两个章节,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的来说,这是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和谐更美好的一本书。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我相信清官有了家庭管理心理学的加持,一定会拥有更幸福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