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第15课配套练习册基础题(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1)

巩固练习

基础知识识记

1.给加红字注音。

晌( )午 胯( )骨 揩( )汗 尴尬(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麻jīn( ) chī( )笑 泥jiāng( )

鹅luǎn( ) qì( )墙 过yǐn( )

kē( )烟灰 糟gāo( ) shǎng( )午

3.结合文意解释下面词语。

(1)凼:_______ (2)涎水:_______

(3)低眉顺眼:_______ (4)若有所失:_______

(5)大庭广众:_______ (6)微不足道:_______

4.选词填空。

(1)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________(抬 托 举)在肩膀上,说是能一口气________(驮 抬 背)到家,不收石料钱。

(2)他的脚板________(长大 宽大 阔大),________(露出 开着 裂着)许多干沟,沟里________(嵌着 嵌入 塞着)沙子和泥土。

(3)那黄泥加了石灰和豆浆,……被早晨的阳光照着,________(亮亮的 红红的),红得很耀眼。

(4)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________(蹿 飞)上了高空。

运用能力提升

5.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多年来,风吹雨淋,人踩牛踏,终于光滑了些,但磨不平那一颗颗硬币大的小凹凼。台阶上积了水时,从堂里望出去,有许多小亮点。( )

(2)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澄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艰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 )

6.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赋予“台阶”种种的含义。下列各项中,加红词“台阶”在句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向幸福的九个台阶。(获得幸福的方法。)

B.谁能给犯了错误的他一个台阶下?(承认失败,坦然面对失败。)

C.我有信心下半年让公司再上一个台阶。(比喻具有阶段意义的新的水平。)

D.父亲的手一级一级地引导我走人生的台阶。(自我的成长。)

7.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却忽然残疾了的史铁生,这才惊异地发现,在古老的地坛里,淡褪了容颜的断壁残垣,亘古不败的冉冉红日,以及满目荒芜的丛草密林,处处散发出令人震撼的生命的气息。

A.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的史铁生忽然残疾了。

B.史铁生发现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C.古老的地坛,处处令人惊异和震撼。

D.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8.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只能迎难而上,努力向前方挺进。

②因为退缩解决不了问题。

③人走在路上,是可以停歇一下,却不可能停一辈子。

④纵使前路布满荆棘,却也不能退缩。

⑤前方的路还是需要自己去探索,去经历。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④②① C.③⑤①④② D.①④②⑤③

初一语文第15课配套练习册基础题(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2)

课内同步阅读

①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捡回一块砖,明天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

⑦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9.“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漫长”有多长?他都做了哪些准备?

10.如何理解下面的语句。

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11.选文表现了父亲怎样的精神?

12.父亲的准备过程是艰苦的。它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

课外拓展阅读

阎连科

(1)我每每想起我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

(2)我记得的第一次痛打是我七八岁的当儿。那时候,每年的春节之前,父亲都会千方百计存下几块钱,换成一沓儿簇新的一角的毛票,放在他的苇席下,待到了初一那天,发给他的儿女和正月来走亲戚的孩娃们。可是那一年,父亲要给大家发钱时,那几十上百张一毛的票儿却没有几张了。那一年,我很早就发现那苇席下藏有新的毛票儿。每天上学时,我总是从那席下偷偷地抽走一张,在路上买一个烧饼吃。

(3)从初一到初五,父亲没有给我脸色看,更没有打我和骂我,他待我如往年无二,让我高高兴兴过完了一个春节。可到了初六,父亲问我偷钱没有。我说没有,父亲便厉声让我跪下了。反复问我偷没有,我都说没有,父亲便狠力地朝我脸上掴起耳光来。我的脸又热又痛,到了实在不能忍了,我才说那钱确是我偷的,全都买了烧饼吃掉了。然后,父亲就不再说啥儿,把他的头扭到一边去。不看我,可等他再扭头回来时,我看见他眼里含着的泪。【批注:一个“扭”,是父亲下意识的掩饰,但“眼里含着的泪”让我们窥见他严厉外表下的内心世界,那时对儿子的心疼,也有一个父亲无奈的辛酸。】

(4)第二次,仍是在我十岁之前,我和几个同学到人家地里偷黄瓜。仅仅因为偷黄瓜,父亲也许不会打我的。主要是因为我们其中还有人偷了人家那一季卖黄瓜的钱。那钱是人家一年的口粮,不把钱还给人家,人家一家就无法度过那年的日子。

(5)父亲知道后,也许认定那钱是我偷的,毕竟我有前科。他让我跪在院落的石板地上,先噼里啪啦把我痛打一顿后,才问我偷了人家的钱没有。我说没有,父亲就又噼里啪啦地朝我脸上打,直打得他没有力气了,才坐下直盯盯地望着我。那一次,我的脸肿了。因为心里委屈,夜饭没吃,我便早早地上了床去。睡到半夜父亲却把我摇醒,好像求我一样问:“你真的没拿人家的钱?”我朝父亲点了一下头。然后父亲就拿手去我脸上轻轻摸了摸,又把他的脸扭到一边,看着窗外的夜色和月光。一会儿他就出去了,坐在院落里,孤零零地坐在我跪过的石板地上的一张凳子上,望着天空,让夜露潮润着,直到我又睡了一觉起床小解,父亲还在那儿静静地坐着没有动。

(6)第三次,父亲是最最应该打我的,应该把我打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的,可是父亲没打我。那时我已经十几岁。到乡公所里去玩耍,看见一个乡干部屋里的窗台上,放着一个精美铝盒的刮脸刀,我便把手从窗缝伸进去,把那刮脸刀盒偷出来,回去对我父亲说,我在路上拾了一个刮脸刀。

(7)父亲不是一个刨根问底的人,我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素洁的乡村孩子了。到后来,那个刮脸刀,父亲就长长久久地用将下来了。每隔三朝两日,我看见父亲对着刮脸刀里的小镜刮脸时,心里就特别温暖和舒展,好像那是我买给父亲的礼物一样。多年后,我当兵回家休假时,看见病中的父亲还在用着那个刮脸刀架在刮脸,心里才有一丝说不清的酸楚升上来。我对父亲说:“这刮脸刀你用了多年了,下次回来我给你捎一个新的吧。”父亲说:“不用,还好哩,结实呢,我死了这刀架也还用不坏。”

(8)听到这儿,我有些想掉泪,也和当年打我的父亲一样,把脸扭到了一边去。【批注:_______】

(9)两年后,我的父亲病故了。回家安葬完父亲,收拾他用过的东西时,我看见那个铝盒刮脸刀静静地放在我家的窗台上,黄漆脱得一点都没了,铝盒的白色在锃光发亮地闪耀着。

(10)算到现在,父亲离开我二十四五年了。我不停地想念他。而每次想念父亲,又似乎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我没想到,活到今天,父亲对我的痛打,竟使我那样感到安慰和幸福。可惜的是,父亲最最该痛打、暴打我的那一次,却被我遮掩过去了。而且是时至今日,我都还没有为那次正本真切的偷盗而懊悔。只是觉得,父亲要是在那次我真正的偷盗之后,能再对我有一次痛打就好了。在父亲的一生中,要能再对我痛打十次八次就好了。觉得父亲如果今天还能如往日一样打我骂我,我该有何样的安慰、幸福啊。

(节选自《我与父辈》,有删改)

13.文中写了三次“打”,为什么作者说第三次是“最最应该打我的”?

14.参考第(3)段的批注示例,对第(8)段的加红句加以品析,完成批注。

15.结合语境,说说第(9)段加红句详细描写刮脸刀的作用。

16.读书交流时,同学们对父亲的“打”有以下不同的认识。请你也发表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作适当的阐述。

同学A:这个父亲有些粗暴,他教育孩子主要靠“打”。

同学B:“打是亲,骂是爱”,父亲的“打”,其实就是爱的表现。

同学C:只有经过多年,作者才能明白父亲的“打”是一种安慰和幸福。

我的看法和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语文第15课配套练习册基础题(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3)

附加题

(2014·北京昌平期末)阅读《轻放》,完成第17-19题。

轻放

①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那一脸对晦暗的廊灯的愤恨。其实,楼下的小卖部里,摆设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车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

②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③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叹息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呢 ?

④我笑,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⑤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打扫,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似乎,他遇到的是一个神经稍稍有点错乱的老人。

⑥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于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呷下一口酒,道,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去主动找,它还会自登家门?

⑦几日后,翻起帐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彼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帐户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问他。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这笔钱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⑧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帐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的一道线勾掉,这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坏了彼此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却把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⑨我依然心里憋闷,说,可是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忘记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要还的迹象。

⑩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⑪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苍白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选自《青年文摘》)

17.本文围绕“轻放”记叙了父亲的三件事。阅读作品,填写下面的表格。

初一语文第15课配套练习册基础题(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4)

18.结合文章第⑤⑥段,请你谈谈对画线句中“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的理解。

19.作者通过叙述三件事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请你具体分析这三件事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不超过150个字)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识记

1.shǎng kuà kāi gāngà

2.筋 痴 浆 卵 砌 瘾 磕 糕 晌

3.(1)(方言)水坑。 (2)(方言)口水。 (3)恭谦服从的样子。 (4)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神不定或内心空虚。 (5)人很多的公共场合。 (6)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4.(1)托 背 (2)宽大 裂着 嵌着 (3)亮亮的 (4)蹿

运用能力提升

5.(1)景物描写 (2)动作描写

6.B 解析:比喻避免因僵持而受窘的途径或机会。

7.B(提取句子的主干,就是语句的主要信息)

8.B

课内同步阅读

9.“漫长”指他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从建房需要的经济与物质上进行了准备。

10.这一句从侧面表现出父亲在冬天的劳动量,用父亲穿破的草鞋的高度来说明父亲的千辛万苦,说明建造新房不容易。

11.父亲具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12.根源在于农村的经济落后。父亲的现金收入的来源是砍柴,起早贪黑,砍一天柴,才得一元五角,许多建材是捡来的。他的积累是如此艰难,归根到底是因为农村的经济极端落后。

课外拓展阅读

13.这是一次正本真切的偷盗,而且“我”欺骗(隐瞒)了父亲。

14.示例:这里的“扭”也是一种掩饰,“我”想掉泪,是因为父亲的话触动了“我”的内心,“我”为父亲的老去感伤,也为自己欺骗了父亲感到自责和愧疚。

15.睹物思人,传递出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也表明父亲非常珍惜儿子送给他的刮脸刀。

16.示例一:父亲的“打”,的确是爱的表现。父亲打“我”,都是因为“我”确实犯了错误。从“半夜把我摇醒”这一细节中可以读出,父亲是多么希望“我”没有偷窃;从父亲“眼里含着的泪”“轻摸我的脸”等细节中,可以感受到父亲对“我”的怜爱和他的自责。所以,这是迫不得已的“打”,是让“我”好好反省的“打”,是充满父爱的“打”。

示例二:父亲的“打”对作者而言是一种安慰和幸福,但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懂得。年少的“我”并不能理解父亲的“打”,只有“活到今天”,“我”才明白这是对“我”的爱和教育,能消除“我”内心的不安和自责,能给“我”带来心灵的安慰,人生的幸福。所以,作者在文章末尾反复强调父亲能“再对我有一次痛打就好了”。

示例三:我认为“打在儿子的身上,痛在父亲的心里”。父亲痛打儿子后眼里的泪水,半夜里独自坐在院子里的身影,都表现了他对儿子的疼爱,作为父亲所承受的重压。所以,父亲打“我”,对他自己何尝不是一种残忍呢。

附加题

17.①父亲为公共走廊换灯泡②不满③父亲劝说“我”不要催促朋友还钱④明白

18.要点:父亲默默清扫楼道、面对他人异样的眼光父亲能够点头、微笑着礼让,这些行为常见、自然而又朴素,但能给大家带来整洁的环净与快乐,让人感到温暖;面对儿子的抱怨,父亲教育儿子做自己认为快乐的事,不要顾及他人的看法。这种处世态度正是父亲的轻轻一放。

19.示例:第一件事,父亲为公共走廊换灯泡的热心举动与众人无视的冷漠态度构成对比;第二件事,当路人对父亲行为投来诧异眼光时,父亲不顾及他人看法,做自己认为快乐的事和儿子抱怨的态度构成对比;第三件事,我准备催促朋友还钱的想法和父亲宽容、善待别人的做法构成对比。作者就是通过这三处的对比揭示了文章主题的。

初一语文第15课配套练习册基础题(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