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有哪些沙漠绿洲(撒哈拉大沙漠拾叶)(1)

墓区里的活人

开罗城的北部,通往亚历山大港口的公路两旁的荒野地上,有大群大群的低矮建筑,多数是一层平房,有的用围墙护着一间小房子,少数有二层,一单元一单元地紧紧相邻,有狭窄的通道隔开,形成路旁一望无际且大小不一、高低不等、形状不同但用途相同的建筑群,这就是埃及开罗的坟墓区。

埃及的先人比较懂得死后享受,死后要制作木乃伊,装殓入棺后,还要小棺套中棺,中棺套大棺,大棺套石棺,石棺套墓室,层层迭迭,重重叠叠,保护严密。那些达官贵人,再建造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可谓死得其所,安身立命了。也罢,倘若没有埃及的先人如此懂得死,那么,就没有埃及的古文明,也就没有埃及现代文明,即没有今天开罗的历史博物馆,就没有闻名于世界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只懂得活不愿死的现代人,才能将这些先死的人体和用品深挖出来展示,成为历史瑰宝,吸引参观,从中经营赚钱。

开罗城外的坟墓群,已不是当年的金字塔模样了。也没有人愿意或者允许再造木乃伊了。由于伊斯兰教的教义和信仰,穆斯林至今用土葬方式,死者入棺后,在墓区找一块地,掩埋在地下,而地面上再建造一层或二层的房屋,一方面坟墓式样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作为日后前来祭祀的人在祭礼结束时围在一起共享祭品的场所。再一方面,有些后代人为保护坟墓,或维护坟墓清洁,于是雇用别人看护,而看护人就住在这小房子里。因此,这坟墓上的小房子大有作为。

久而久之,这看护人来自各个方面,有些是墓主雇用,长期坚守;有些是自愿为墓主看护,从而换个较长期的栖身之地;有些在外打工,回来后为墓主看护,作为一个相对固定的落脚处;有些早出晚归,有空房就住入,走到哪住到哪,不经墓主同意,也不负看护职责。这些看护人或者非看护人全部是极为贫困的人,在城市里没有住房,租不起房子,买不起房子,只好屈居坟墓,以此苟且偷安。据说,较固定地驻扎在墓区的这类人,足有4万余人之多,形成一个特殊的寒酸的“墓区里的活人”群体。

也好,在这片土地上下,活人和鬼魅之间,心灵和幽灵之间相安无事,地下安息,地上安宁。

埃及有哪些沙漠绿洲(撒哈拉大沙漠拾叶)(2)

尼罗河上的“惨案”

在非洲已有些日子了,吃腻了那些家常便饭的所谓中餐,想去尝尝穆斯林的素味,于是,那晚被安排到尼罗河上的游船里,边吃边观赏尼罗河两岸夜景。

游船挺大,可容纳百余人。上船后所看到的人全部是外国人,而且只有欧洲人和东亚人,没看到阿拉伯人和黑人。餐厅分设在船舱的二层和三层,我们被安排在靠船舷窗口的桌子。坐下后,看见餐厅的中央还有一个矮矮的舞台。

游船准时缓缓离开岸边,我们的晚餐也开始了。今晚是自助餐,我们各取所需地搬来了一盘盘叫不出名的食品。我们一边品尝着埃及那没了猪肉的佳肴,一边放眼船窗外荡漾的河水以及岸上的灯火。

不一会儿,舞台上来了三个男的和一个女的,摆开乐器,由三个男的伴奏,女的开始唱歌。委婉的音乐伴着尼罗河的波澜起伏,一曲接一曲,一波连一波,船上喝彩声掌声频频响起,唱完几首后,歌手邀请观众上台与她伴舞,当时就有几位欧洲男朋友欣然应邀,和着节奏手舞足蹈。虽然舞姿不很优美,但我们佩服他们大胆,不拘,在这么多陌生人面前敢于起舞。可我们这帮人,却没这勇气和胆量去抛头露面,尽管我们当中也有人会几步。

几番歌舞后,女歌手退台了,这时,随着强劲的音乐节奏,登台一位穿着长裙和仅着胸罩的漂亮女郎,狂热地跳起肚皮舞。通过那高频率的臀部摆动,拉扯白皙的肚皮更为激烈抖动,也拱托得丰满的双乳在不停地上下左右颤动。瞬间,全场又一阵欢呼不息。没一会儿,女郎边抖边向观众席去,把抖动的肚皮挺向那些男士,挺得很近,很贴,还要男士的手去触摸肚皮,这下把在场的观众逗傻了,乐了。女郎一桌挨一桌,一个接一个地围着人抖,旁边还紧随一个摄影师,将那些有趣、激烈、搞笑的场面进行拍照。当然,这些照片稍后会送给该主人并收取高额费用的。女郎抖到哪位,接受程度不一样,有人大大方方,与女郎共舞;有人欢欢喜喜,与女郎搂抱;有人忸忸怩怩,与女郎推托,一人一样,百人百态,引起全场哄笑不断。

当女郎抖到我们面前时,我们一副尴尬的“惨状”,亦让全场人忍俊不禁,捧腹大笑。女郎抖到我身边的第一个同伴时,那高耸的双峰象大山压顶,把他逼得直往后躲,惊慌失措之时差点仰天倒地;抖到第二个同伴时,那肥满的屁股象石磨碾转,把他撞得直往边上缩,无可奈何之下来个一笑了之;抖到第三个同伴时,那激荡的腹部象肉皮抽筋,把他颤得直发愣,不知如何招架,像是自己的眼皮也在跳动,眼花缭乱之中只好用最小的指头轻轻点触一下她的肚皮了事。其实,此间我暗中期望不要抖到我面前,到时我无所适从或者跑都来不及。

我们一帮人的洋相和丑态,让全场看着我们笑得合不拢嘴。是的,在场的其它外国人,包括日本人在内,都能从容应对,要么闻香起舞,要么索性搂抱,风流倜傥,无拘无束,就我们狼狈、怵场、胆怯,“惨”极了。

埃及有哪些沙漠绿洲(撒哈拉大沙漠拾叶)(3)

沙漠中的绿洲

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无边无际,黄沙夹杂着黄石,荒无人烟,飞沙走石。埃及的大部国土地处大沙漠区域,占国土面积的96%。幸好,天无绝人之路,一条波澜壮阔的尼罗河纵贯埃及南北,达1350公里,两岸形成宽3至16公里不等的狭长河谷。由于尼罗河的长期泛滥,也造就了两岸肥沃的土壤,从而产生了两岸无边的绿洲和无限的生机,养育了埃及6千多万人口的94%,亦可谓一条十足的母亲河。

从开罗通往亚历山大港口和苏伊士运河及西奈半岛公路两旁,虽处尼罗河流入地中海的三角洲地带,但一眼望去,周围还是属沙漠地带,可就偏偏在这样的大沙漠中,路两旁却尽显绿洲景色和风光。在那一大堆黄沙围拢中,一棵棵果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在那一大片黄石包围里,一排排绿树簇拥成荫,生机盎然,在公路两旁连成一块块一片片。沙漠中的公园犹如沃土花园,繁花绽放,目迷五色,草长莺飞,赏心悦目,完全没有荒漠的影子。草地花丛里,还用喷灌浇洒。置身于此,可真是忘了这里是闻名世界的撒哈拉大沙漠,这是沙漠上的奇迹。

埃及农业较发达,农业人口占60%。农产品主要有棉花、稻米、小麦、玉米、洋葱和甘蔗等。尤其棉花中的长纤维棉以其优质而闻名于世界,占世界长纤维棉产量的40%,是非洲产棉最多的国家。一个以沙漠为主要国土的国家,农业能占如此分量,生产出那么丰富的农产品,也是难以想象和难能可贵的,这是撒哈拉大沙漠的又一个奇迹。

黄沙和绿树,黄石和青枝,干涸和农业,荒漠和绿洲,多么不和谐不相等的符号。可在撒哈拉沙漠却是如此奇特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令人叫绝。其周围几座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就座落在开罗城边的沙漠中。我曾在其周围转悠,并乘车沿着一条沙漠上的小路登上高处,烈焰似的太阳,灼热的气温,再放眼一望无际且起伏不平的沙浪,不敢相信这脚下的乱石,那眼中的风沙,那头上的赤日,能与绿色相连,与鲜艳同在,可事实却偏偏如此奇特。

是的,我们身处一片沙漠,却脚踩一片绿洲。

埃及有哪些沙漠绿洲(撒哈拉大沙漠拾叶)(4)

埃及人办中餐

埃及,可说是比较固守封闭的国家,即使目前经济已经逐步走向全球化的当今,埃及政府还是不让外国掺入太多的经济成份。因此,在埃及没有什么外国企业和商贸组织,就如导游这行业,大凡各国均可用该旅游团所在国的导游,但在埃及,外国旅游团的接待,导游等服务项目,却不得由外国人担任,都必须是本埃及人承担。由于埃及实施这样的政策,于是,风靡世界的中餐馆也不例外,必须由埃及人开办,这下挺新鲜奇妙了。

在开罗,我们到了几个中餐馆用餐,从外观看,纯正一副中国风格,汉字招牌、大红灯笼、镶金门匾、杂家书画、红木桌椅、青花盘碗、朱棚赤壁,没有任何异国别样。可是,在店内跑堂的人员,却全部是埃及人,一个个高头大马,魁梧骠悍,尽管他们身披一套不合身的唐装,企图掩饰或者力图佯装自己,然而,阿拉伯人和东方人的人种差别,无论如何是难以掩饰和佯装的,更不用说语言交流了,只要吆喝一声“来个西红柿蛋汤”什么的,他们一概听不懂。虽然如此,我们还是相信此店既然敢开中餐馆,那么在此吃上一餐道地的中国饭菜,应该是没问题的。

坐定后,按照旅游快餐安排是六菜一汤,那清蒸石斑鱼、茄子煲、青椒牛肉、红烧豆腐、大葱炒肉片、青菜,再加排骨萝卜汤,样样中国菜,盘盘中国味,甜酸苦辣,咸淡清浊,恰到好处,适宜可口,虽不是国内酒家饭店大厨名师的手艺,可还是能饱食一餐的。埃及人的餐馆,何以能烹饪出这么彻头彻尾的中国佳肴呢?

原来,这些埃及人的餐馆,都是雇用了中国厨师。有一次我吃完饭去洗手,靠近厨房的桌边坐着几个服务员,其中一个看是中国人面孔,我便径直问他“是什么地方来的?”他告诉我“是河南来的,已经好多年了”,我问“菜是你炒的?”他说“是的”。

埃及人的中餐馆就是这么开起来的,这也应该是一种套牌吧。即使如此,在开罗仅有几家,正因为如此,全埃及中餐馆并不像其它国家到处有,除了政府的政策外,也许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这里是伊斯兰教的国家,对以食猪肉、杀鸡鸭为主食的中餐并不感兴趣,甚至忌讳,因此,埃及人办中餐尤为新奇。

埃及有哪些沙漠绿洲(撒哈拉大沙漠拾叶)(5)

白纱袍与黑纱袍

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有一种穿着上的特别,尤其在阿拉伯国家随处可见。

男士头顶一个白色园帽加一块白色披肩,身穿一件白色对襟大袍,那大袍宽宽大大的,质地轻柔,随风飘逸;洁白如雪,典雅大方,加上埃及人体格健壮,身材高大,这一身穿着,俨然一副绅士风度。

女士则头裹黑色纱布,面遮黑色纱巾,身穿黑色长袍,从头到脚严严实实,一色青黛,端庄素雅,虽仪态万方,内有风情万种,可什袭而藏,只能雾里看花,唯有那些身着黑纱袍,没有黑纱遮脸的,才突显阿拉伯女人明眸大眼,肤白肉嫩的独特美色。

其实,在一些场所能看到穿白纱袍的男人,大多是在社交场合上,而穿黑纱袍的女人则是在公共场合里,也就是在阿拉伯人中,男人在外工作,女人在家干活。男人的工作场所都是正规的,必须穿戴整齐,传统,体现男人气宇轩昂的派头。女人操劳家务无碍,一旦外出时的场所定是公共场合,那么,按照伊斯兰教规就不得抛头露面而引发冶容诲淫,自然就必须包裹严密,谢绝参观,以表矜持。

在阿拉伯国家,穆斯林男女之间有着明显的男尊女卑的地位差异,因此,在埃及的公众场合,尤其街头巷尾大多是男人的世界,那熙熙攘攘的人群和三三两两的人堆,那密密麻麻的人海和稀稀拉拉的人影,无不是男人的身影为多,难以见到众多女性在其中,即使有,也多是其它教徒或黑纱袍的年轻叛逆者。

白纱袍被漂白了龌龊,展示了男人们的道貌岸然。

黑纱袍被涤尽了姽婳,掩饰了女人们的妩媚妖娆。

埃及有哪些沙漠绿洲(撒哈拉大沙漠拾叶)(6)

万金油变万能油

在我们看来,万金油既普通又简单且不起眼,到了非洲,骤然变得神奇起来。

且说我们几位同事所带的10余盒万金油已在南非、肯尼亚用于支援、解困、拉拢、讨好等等,发挥了莫大的作用。在宾馆,送盒万金油替代了服务生的搬运小费;在路边,送盒万金油满足了围拢着我们的黑人兄弟;在景区,送盒万金油可消减诸多的麻烦;在商店,送盒万金油可得到多些打折;在车上,送盒万金油可以此感谢司机和导游,小小的万金油,可以到处抹涂,神通广大,尽如人意。

我们离开埃及回国那天,在机场托运行李时,由于我们在非洲的一路上尤其在肯尼亚买了很多的黑木制成的工艺品,有的体量还蛮大,几个女票务员认为我们行李会超重。于是,要求我们一个个人来办理托运,这对于我们有些不利。因为我们当中行李有重有轻,如果重了要补对方,轻了对方不补我们。素以灵活智慧超常的中国人不会轻易就范,便以不懂阿拉伯语而装聋作哑,不理不睬她们,或装模作样,化整为零地搬上传送带,弄得几个票务员无可奈何。乘此机会,塞盒万金油过去给一个在场男票务员,这下子,万金油犹如润滑油,马上同意我们化零为整,统一过磅。最后,很快办完了托运手续。我们真佩服万金油的作用,能让票务员清凉和醒悟。

有次去西奈半岛回来的路上,我们的坐车轮胎被钉刺破,司机停车修理换轮胎。此时,骄阳当空,晒得撒哈拉沙漠直发烫。在这样的地上换个轮胎也是很辛苦的,我们不熟悉也帮不上忙,累得已年过半百的司机汗流浃背。这时,从旁来了个司机,并且带着工具,立即动手帮忙。这位司机年轻,没用多少时间就换好了。埃及导游说,这种助人为乐,互相帮助的行为在埃及很普遍。接着说,今天为感谢他,就给盒万金油吧。我们也很乐意,便送一盒给那司机。那司机也百般感激我们。我们想,此万金油岂不是一盒值几十元了吗?

在苏伊士运河过渡时,我们出于好奇想拍照。但此地属军事管辖区,不准拍照,几次欲拍被一位带枪的便衣给制止了。可我们几位又不肯放弃这机遇,后由埃及导游与他寒暄,我们利用比他高些的身体挡住他的视线,从而让我们的郝主任偷拍了几张。其实,他也有所知,只是此时,他正与我们的导游谈万金油,要求导游帮他讨一盒。过后,当我们返回时,他果真如约,一边指挥交通一边等待我们的万金油。当然,在导游的倡导下,我们也会给他一盒。当即我突想,也许万金油还能换来他身上那把手枪吧?真神。

哦,别忘了,今后去非洲,多带些万金油。

埃及有哪些沙漠绿洲(撒哈拉大沙漠拾叶)(7)

赴埃及前线

埃及东部的西奈半岛,紧邻以色列,也与沙特阿拉伯隔着亚喀巴湾,一条苏伊士运河将西奈半岛分离,也将亚洲和非洲分离。西奈半岛原属埃及领土,总面积有6万余平方公里,占埃及国土的6%。西奈半岛历史上曾被列强所侵占,直至1956年被以色列占领,后撤出。1967年以色列又重新占领西奈半岛,直到1973年埃及发动十月战争,极神速地摧毁了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线”,埃及重新夺回西奈半岛。从那时起埃以之间开始和平相处,1979年缔结了和约,致使后来全部收回西奈半岛至今。

自巴以冲突以来,西奈半岛也时常被卷入和拖累。因为,西奈半岛是个风景秀丽的度假胜地,也是以色列人的旅游首选地。于是,巴勒斯坦人为报复以色列,常把以色列的旅游观光者作为袭击目标,制造各种恐怖事件。半岛上最豪华的希尔顿饭店也曾遭过爆炸,造成死伤几十人的重大不幸,为此,埃及政府把半岛作为防恐和防御相结合的前线。

我们是为参观苏伊士运河而前往西奈半岛的,从开罗到苏伊士运河的邻近路段,两旁的沙漠上间断地分布着军营,驻守着军队,可看见坦克,军车等,前几公里便开始设立由军队管理的关卡,检查进入的车辆和人员,且还设立双重道卡,戒备森严,让人第一眼就感觉其是军事管制要地,到了运河边,到处是荷枪实弹的军人和便衣,从大陆过运河抵对岸半岛的渡口,设有军队哨卡,哨兵背着枪拿着望远镜,警惕地环视着四周和运河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在此,不得拍照,不得靠近,一旦有违,立即会被劝阻。

半岛上驻扎着军队,同样对来岛上的人员保持着十分警觉。半岛上矗立着一座埃及从以色列手中夺回领土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造型是一支自动步枪的准星尾端,刺刀朝上,总高度达20余米,看似凛厉威风,只是,我的同事用手一拍,是木板钉制,可谓,道地的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在半岛参观时,巧遇几艘来自美国、巴拿马等国的巨型货轮,装载着集装箱经过,巨轮如此庞然大物,实为我们鲜见,幸得我们在此开了眼界,也为苏伊士运河在连通大西洋、地中海和红海、印度洋之间所起的伟大作用而感到钦佩。

西奈半岛毕竟是埃及的是非之地及军事要塞,不是我们的久留之地,于是,草草看完便从前线撤返,班师回开罗了。

我们总算到了终生难忘的埃及前线和以色列边缘。。

埃及有哪些沙漠绿洲(撒哈拉大沙漠拾叶)(8)

西域女人眼中的东方男人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为稠密且以黄种人为主的大洲,但是,毕竟亚洲地域广阔,东西南北中的各个区域又不尽相同和相似,以人种而论,东亚人瘦,西亚人大,南亚人矮,北亚人高,男性和女性大致如此,东亚男人大多体重六七十公斤左右,瘦弱细长,女人体重五十公斤上下,苗条纤细;西亚男人大多体重八九十公斤以上,魁梧健壮,女人六七十公斤以上,丰腴壮美;南亚男人1米6以下,矮小结实,女人1米5以下,矮墩肥胖;北亚男人1米8以上,雄壮魁梧,女人1米65以上,高挑修长,这些体重和身高的差异是普遍和事实的。

我们这些来自东亚的男人,体重和身高应该超出了东亚人的平均水平了,可是,我们混杂在西亚的阿拉伯人群中,却显得那么瘦矮,那么小个,那么没量,而身边走着的,坐着的阿拉伯人却那么魁梧,那么高大,那么雄伟,也许,我们的体重勉强只有他们的70%,身高矮他们十几公分,更缺乏他们那代表雄性特点的络腮胡子和茂盛胸毛以及虎之背熊之腰的体材。

我们自我陶醉于清秀,英俊,潇洒,帅气,可是我们少了健壮,伟岸,挺拔,雄劲,因此,我们的埃及女导游直言不讳地道出西域女人的心声,“我们这里的女人不喜欢你们东方男人,因为你们身上没毛。”哇,如此一语,犹如一棍,直捅我们男人的命根和痛处,不由得赶紧自我默默地全身搜索和体检一遍,哪儿有毛?哪儿没毛或者哪儿少毛?此时,平日在亚洲东边时的雄心勃勃,如狼似虎,可怜今日在这,却被西亚女人看作小鸟依人,土牛木马,可事实确实如此,挤站在阿拉伯男人群中,我们就那么瘦弱个小,细皮嫩肉,的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哪有那么多毛?没法比试,更不能媲美,只好自叹不如,自觉悲哀。

回到东亚去吧,那里才是我们自觉扬眉吐气和被觉汹涌澎湃的猛男。

埃及有哪些沙漠绿洲(撒哈拉大沙漠拾叶)(9)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

作者简介

邱榕木,笔名秋龙,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溪南人,路桥高级工程师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年轻时参军当过铁道兵,退伍后长期在县、市、省级交通公路和城市建设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曾任职于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福建省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现就职于福建省高速公路学会。著有长篇小说《中国路姐》(正在改编成电视剧)、《路魂》(正在改编成电影)古典诗词集《榕木诗词选》,散文集《漫步地球村》、《东水涟漪》等。

责编:李郎杰《白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