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两会特稿】,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奋楫扬帆逐梦前行?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奋楫扬帆逐梦前行(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勇毅笃行)

奋楫扬帆逐梦前行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两会特稿】

原标题:奋楫扬帆,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勇毅笃行(主题)

——写在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上)(副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卢越 尹雪梅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

走过不平凡的2021年,我们迎来崭新的2022年。中国号巨轮奋楫扬帆、劈波斩浪。亿万人民激情澎湃,共同书写复兴路上的光荣与梦想。

回顾过去的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为现实,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已然开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完成了奇迹一跃,千年梦想照进现实……

这一年,疫情尚未按下停止键,我们继续见证着疫情防控的中国力量。

这一年,我们站在历史的交汇点,更清晰地洞察时代风云,更准确地把握前进方向。

此时京城,春意盎然。2022年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帷幕。国家愿景、人民期盼、世界关切,再次交汇于北京。

稳健开局,中国经济交出亮眼答卷

2021年4月,武汉。春潮涌动。

东风本田第二工厂总装车间,一派繁忙景象——机器运转不停,工人在生产线上有序穿梭。在长达1000多米的总装流水线上,每50.1秒就有一辆新车下线。

武汉解封重启一周年,这座城市经济引擎强劲——21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超过3300亿元,创下全市单次集中开工之最;112个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总金额3462亿元,为武汉历年来单场招商活动之最……

从一个春天到又一个春天,武汉成为观察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窗口。

2021年,中国经济在世界聚焦中交出亮眼答卷——GDP总量首次突破11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人均GDP首超1.2万美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

“2021年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年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能有如此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

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如何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考验着智慧与担当。

——统筹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应急处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人民健康安全夯筑起坚强堡垒,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稳定安全的发展环境;

——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不搞“急转弯”;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联动发力,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一系列减税降费举措为市场主体提供有力支撑,稳健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

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之下,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没有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没有变。

2021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9.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1.4%;仅前11个月吸收外资就突破1万亿元。外贸、外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稳定宏观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也成为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突出表现。

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07.2亿美元——这是第四届中国进博会交出的“成绩单”,在全球疫情肆虐下尤显可贵。

蔡司大中华区首席财务官、数字转型官马克礼,透露了将要参展第五届进博会的计划:“过去4年,我们通过进博会,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市场的动能。”

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等吸引着全球目光;一列列中欧班列昼夜奔驰;“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壮大……开放的中国,为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能和浓浓暖意。

虎年春节假期,“网上年货节”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应运而生,电影票房超60亿元,冰雪旅游持续走热,冬奥吉祥物“一墩难求”……大疫大考面前,中国答卷,不仅体现在亮眼的数字里,更体现在这生动的寻常烟火中。

“中国在许多方面已经完成了复苏,回到了疫情前的状态,是大型经济体中唯一的一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杰弗里·冈本如此评价。

如今,中国每年创造的经济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经济体。全世界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内,世界纪录屡屡刷新;近9亿劳动者中,高层次人才比例不断攀升;14亿多人口的庞大市场里,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容。

新的航程,蓝图已经铺展,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锚定高质量,改革创新绘就浓重底色

在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超精密加工与检测实验室墙上,“为建设世界最大口径的折射望远镜攻坚克难”的标语鼓舞着人心;桌上的光学镜头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通过自主创新,变身为高精尖设备的“眼睛”。

时间回到2021年3月,八闽大地春意盎然。

来到这里,察看产品展示,询问企业技术创新和生产销售情况。“‘十四五’时期我们国家再往前走,必须靠创新”“我们要进入科技发展第一方阵,就得靠我们自己”……的话,语重心长。

过去一年,科技创新持续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4月,上海。总投资4898亿元,涉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216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6月,西部(成都)科学城和天府实验室揭牌,推动形成有机的科技创新生态;12月,粤港澳大湾区首个专精特新产业园、广州开发区专精特新产业园启动,86个项目同日竣工……

力争到2025年,推动形成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目标清晰明确,蓝图催人奋进。

坐在舒适的空调房内,工程师远程操控天车磁盘,便可将废钢区内的废钢吸起,运送到指定区域,进行废钢重造……在湖南,华菱湘钢5G数智工厂,这一场景就在眼前。

聚焦5G、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一批具备爆发潜力的数字企业被培养壮大;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孕育更大活力,聚合成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不断涌现,中国经济中创新“含金量”更足——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从2013年的第35位跃升至2021年的第12位。

构建新发展格局,根本要靠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激发新活力的故事,正在中国大地多彩上演——

白洋淀边,雄安新区建设工地塔吊林立,“未来之城”拔节生长;海南椰岛,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扬帆远航;大鹏湾旁,深圳特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项授权事项加速推进;黄浦江畔,浦东新区改革蹄疾步稳,全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中国在“十四五”提出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激发新的增长动力,这将让中国经济更具创新性,并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这一年,率先批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放宽金融、汽车等多领域市场准入——扩大开放蹄疾步稳。

这一年,“嫦娥五号”探月,“天问一号”落火,“中国天眼”对全球开放——在奔向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不断迈出高水平自立自强新步伐。

这一年,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上马,为落后发展方式念起碳达峰、碳中和“紧箍咒”——兑现承诺,需要承受压力阵痛,但也将带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

……

机遇与挑战并存。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

枝叶关情,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2021年开年,一部反映宁夏西海固地区移民搬迁脱贫的电视剧《山海情》,火遍大江南北。

66岁的谢兴昌每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观看。作为剧中号召村民移民的村干部马得福的原型——宁夏闽宁镇福宁村第一任村支书,看到了太多自己的经历。看着看着,“就淌开泪了。”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后的这个春天生机盎然,迈向乡村振兴的道路更加通达。

大凉山深处的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一幢幢黄墙黑瓦的彝家新居错落有致,散落在山间。新修的沥青路,一直通到村民节列俄阿木的新家。

节列俄阿木所在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曾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如今,凉山州所有乡镇和建制村100%通了硬化路,建成乡镇标准中心校667个。

“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这番话,坚定有力。

“如今,我在家门口工作,每月有6000多元的收入。”在甘肃省庄浪县城郊的藏巴拉服饰厂,当地青年董转芳不再外出务工,转而在家门口就业。

去年以来,甘肃全力推动2259家扶贫车间向乡村就业工厂转型发展,吸纳近10万名返乡农民和脱贫家庭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过去一年,8部门推动出台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政策,6部门联合组织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信号明确而清晰,劳动者人生出彩的机会越来越多。

2021年,我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跃动的数字背后,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注脚。

今年2月,18岁的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小波,在哈尔滨完成了诺西那生钠鞘内注射治疗。他感叹:“从‘天价’药,到现在能承受的价格,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此前,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与药企“灵魂砍价”,登上热搜。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从每支近70万元砍到3.3万元,7种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千千万万个像小波这样的家庭迎来了曙光。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中国行动的鲜明底色,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是中国社会的普遍共识。

5条技术路线同时启动新冠疫苗研发;疫苗企业满负荷组织生产;全民免费接种;在安全科学的前提下,不落下任何一个群体……截至目前,全国新冠疫苗接种剂次已超31亿。我国超12亿人已完成全程接种,超过总人口数的87%。

山河远阔,枝叶关情。

坚决遏制投机炒房,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缓解住房困难;出台“双减”政策,营造更公平的教育生态;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3亿人,健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让老有所养;积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让幼有所育……人民生活幸福感持续提升。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幸福生活成色更足。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走过百年历程的中国共产党风华正茂,翻开新的奋斗篇章的中华大地生机盎然。

新时代的中国,14亿追梦人在披荆斩棘中探路前行,在闯关夺隘中一往无前。

让我们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大的胜利和荣光。

责任编辑:朱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