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看过这么燃的电影了,上一次是哪一部,好像是《碟中谍》。只可惜我们大多数人都无缘在大银幕上欣赏这么激烈澎湃、酣畅淋漓的飞行场面。(搜索公众号fkaidy后台回复关键字自动获取资源)

归来已是三十年(三十六年后豪气归来)(1)

是的,《壮志凌云2》已经确定无法在国内上映,原因不明,从意识上分析,电影潜移默化的某种精神,容易把咱们的精神带偏;从形态上分析是因为汤姆.克鲁斯穿的一件飞行员夹克背面的一个图案,只是一个镜头一闪而过,反正我没看见,网上有达人分享了一张图片,恕我眼拙,并没看出是什么。

虽然没能在14亿人口大国引进,却仍旧成为全球2022年的票房冠军,目前已经达到了十四亿美刀。

《壮志凌云1》拍摄于1986年,什么概念,和我们的《西游记》同时代,对标拍摄手法和特效,是不是感觉相差了半个世纪,据说拍摄初衷是作为招募美国海军的宣传片,影片上映后,效果明显超出预期,年轻人都一窝蜂跑去报名当飞行员了,空军迎来了二战结束后最高的入伍率,顺便带火的还有“雷朋”眼镜。

归来已是三十年(三十六年后豪气归来)(2)

先回忆一下前作。电影中的阿汤是个年轻的飞行员,绰号“独行侠”,是一个极富争议的天才,曾被降级、三次失去队长资格、以历史高速飞过五座管制塔台、感情上风流韵事不断,同时又是个千载难遇的飞行奇才,令上司爱恨交加。美国海军在六十年代建立了一所精英学校,专为培养世界顶级战斗机飞行员,当时的飞行员都以能够进入这所学校为荣,上司仍是推荐了独行侠阿汤和搭档呆头鹅前往这所学校进修,期间还顺便和战术分析代表、天体物理学博士、代课老师谈了一场恋爱。

归来已是三十年(三十六年后豪气归来)(3)

电影一开场就是敌方米格战斗机负引力俯冲、正方独行侠驾驶F-14同步翻转飞行,用“国际通用沟通手势”(竖中指)向对方示意并拍照,却令队友暴露在敌方射程范围内,对手虽未开火,队友却因为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的精神创伤而结束了飞行生涯,短短几分钟的镜头一气呵成,不仅拉开了全片精彩的序幕,还为后半段的剧情做好了铺垫。出色的现场音效、近距离的直观摄影视角以及高超的技术剪辑,一上来就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心。

归来已是三十年(三十六年后豪气归来)(4)

前作中没有真正的敌人,全部都是自己和自己交战,队友间技战术比拼、和天性中的弱点对抗。独行侠从目空一切、桀骜不驯,觉得自己是这个飞行届的最强者,到亲密的搭档在飞行事故中死去,一度失去了继续飞行的勇气,影片很好的把握了主人公性格的变化、发展与成长。

归来已是三十年(三十六年后豪气归来)(5)

​更有一个不同凡响之处,不像其他励志电影从头到尾都选择对主角有利的角度去呈现故事发展,独行侠是绝对大男主,但是影片并未设置主角光环,而是始终保持客观和理性,方.基墨饰演的男二冰人,与独行侠始终处于略带敌意的竞争关系,水平难分伯仲,大多此类影片都会在最后拔高男主,将男二沦为垫脚石,但是本片从始至终,冰人都是最优秀的存在,而独行侠的冲动和冒险令他成为一个危险而不确定因子,这个设定直接延续到了续作。

归来已是三十年(三十六年后豪气归来)(6)

《壮志凌云2》中冰人只有一次出场,却是全片的灵魂所在,看过前作,肯定毫不奇怪冰人可以成为上将,而独行侠仍是一名上校飞行员,性格中那些致命的缺陷对于提高技战术和追逐梦想是助力器,对于创造似锦的前程仕途却毫无益处,反倒是前作中关系剑拔弩张的冰人,用其上将的特权,在续作中给予了独行侠最大的理解、信任和庇护。

归来已是三十年(三十六年后豪气归来)(7)

方.基墨也苍老了好多

独行侠在险些失去飞行员饭碗的时候,被时任海军司令官的冰人一纸调令委派到他们曾经深造的飞行学校做教官,带领一群年轻的精英飞行员执行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续作比前作更精彩的一点是不再用假想敌,而是有了真正的敌人,恐怖主义国家的非法核基地,他们要在一条窄窄的峡谷中超低空飞行以避开雷达系统,然后迅速拉高跃入基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毁核武器并火速撤离。这项难以想象的任务几乎超出了飞行极限。从而衬托出本片的一个核心精神:“决定一切的究竟是飞机,还是驾驶飞机的人!”

前作中死去搭档呆头鹅的儿子也子承父业,成为了独行侠的学员,他一度对于如父如师的独行侠有很深的误解,当然电影也会不负众望,让他们携手完成任务并达成世纪和解。

《壮志凌云2》是少数续集的口碑超越了前作的电影,豆瓣评分目前达到8.0,前作是7.7 。而上一部有如此殊荣的续作好像还是《教父2》。如果说前作是一部记录划时代飞行和空战视听语言的杰作,那么续作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作为一名飞行员使命般的情怀,更像是一种无法挣脱的宿命,无形中令这部好莱坞商业影片增添了一丝主旋律的悲壮。

归来已是三十年(三十六年后豪气归来)(8)

当然影片成功还有一个极大的原因,一大半的观众都是前作的影迷,和独行侠经过了同样36年的沧桑岁月,从轻狂少年被生活一路反复锤打后成为落寞中年,见识了人生的跌宕起伏和无可奈何,而电影又非常好的把握了围绕独行侠这个人物多年来坎坷经历的变化,或者说,也正好契合了汤姆.克鲁斯本人的蜕变。

归来已是三十年(三十六年后豪气归来)(9)

​昔日24岁的汤姆.克鲁斯初露锋芒,彼时带些婴儿肥的脸颊几乎弹指可破,笑起来没心没肺,眼中意气风发的光芒遮都遮不住,这些年他经历了三次婚变、教派信仰饱受争议、遭遇创作瓶颈、被角色固化所深深困扰,但是他的努力也和独行侠相似,永不向命运和岁月妥协。在《谍2》中徒手攀岩、面朝摄影机垂直下坠18英尺,连导演吴宇森都害怕如果控制不好会让他的脸直接砸在镜头上毁容;《谍4》中带一根细钢丝绳孤身攀爬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塔;《谍5》亲身上阵徒手扒飞机,那个片段共拍了8遍,在1500米的高空悬挂了二十多分钟;再加上获得的飞行执照,一切的一切都仿佛是为了这部伟大的续作而做的准备,前作是他的电影事业的播种机,多年以来无不梦想这一部续作成为自己职业生涯的里程碑。此时的他肯定也更理解并且更适合诠释独行侠执念于翱翔蓝天、驰骋一生的悲欢。

归来已是三十年(三十六年后豪气归来)(10)

电影凭什么不爆,真航母、真飞机、飞机内实景拍摄、演员近半年飞行训练,耳顺之年的阿汤哥是唯一完成飞行员离心机测试的演员,全部亲身驾驶完成拍摄,再看他和二十多岁的飞行员们打沙滩橄榄球时露出的那6块腹肌和无敌腱子肉,望眼天下,无人能出其二,再加上好莱坞成熟的电影工业,紧凑流畅的剧情、超想象的场景设计、接近极限的拍摄视角、切身另类的临场体验,“卡”的一声,齐活了。

归来已是三十年(三十六年后豪气归来)(11)

​这里再提一下关于实景拍摄的重要性,在这些不可思议的动作情节中,当你知道他是亲身上演,而不是动作特技,你会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演员和剧情本身,不由自主的随着情节为他担心,而不是被电脑工业流水线制作出的一幕幕绚烂的科技假象而迷失了对电影本身的欣赏能力,其实这也是我排斥3D电影的原因,它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分散了我对电影本身的感受。

至于F14和苏57近距离狗斗的可能性和合理性,这不是电影的BUG,而是用这个片段解释并应证了影片的初心:“决定一切的究竟是飞机,还是驾驶飞机的人!”,独行侠正是为此而奋斗了一生,并用实际行动揭晓了这个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