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本线索中断后,百里弘毅想到丢失的奁山铜矿一定还在神都,那么有什么地方是内卫和联昉都搜不到的呢?

与此同时,高秉烛也想到了这个问题。

风起洛阳为什么要把武思月写死(百里二郎听懂暗示)(1)

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同一个地方——两人一前一后来到了不良井。

后到的高秉烛救了先来的、陷入困境的百里弘毅。

但是,两个人却发生了组队以来的、也不知道第几次争吵:百里弘毅认为最好还是报官;高秉烛则坚持不报。

风起洛阳为什么要把武思月写死(百里二郎听懂暗示)(2)

最后,高秉烛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们去找不良使王登成了解详细情况,顺便寻求妥善的解决办法。

听到高秉烛的来意后,王登成表露出了很明显的惊讶,并表示他没有听说过不良井里有外人进来。

最后,因为报官和不报官,王登成和百里有了分歧,百里坚持自己去报官,高秉烛一个手刀把他打晕绑了起来。

风起洛阳为什么要把武思月写死(百里二郎听懂暗示)(3)

王登成和高秉烛走出院门的时候,打出了一个手势。想必看到这的时候,大家都惊出了冷汗——他是奸细。

高秉烛危险了!被绑住手的百里弘毅危险了!

直到在铸造坊打起来,大家悬着的心也没有放下,以为这一次没有一番折腾的话,两个人很难善了了。

意外的人,武思月带着内卫来了,是百里弘毅搬的救兵!

风起洛阳为什么要把武思月写死(百里二郎听懂暗示)(4)

原来,高秉烛让百里弘毅吃糖,还说他给羊汤馆的评价是尚可,都是在传递王登成不可信的讯息。

百里弘毅听懂了,并配合高秉烛假装被打晕。

当他摸到高秉烛绑的百工结的时候,更加确信了自己的猜测。

他迅速找到了武思月。

风起洛阳为什么要把武思月写死(百里二郎听懂暗示)(5)

这个举动不但救了高秉烛和马上就要落入对手圈套的奉御郎武攸决,还让三个人之间的信任更增进了一层。

而环环相扣中最关键一环是百里弘毅,但凡他有那么一丁点儿对高秉烛的怀疑,事情往哪个方向发展就都不好说了。

事实上,王一博饰演的百里二郎是整个《风起洛阳》中争议最大的角色,争议的焦点则是他“面瘫式”的表演。

风起洛阳为什么要把武思月写死(百里二郎听懂暗示)(6)

甚至有人说他延续了蓝忘机时的演技。

如果不深入了解了百里弘毅在剧中的人设,或许就不那么认为了——百里家的二郎一个就是木石之心,不通人情世故的人。

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就是除了对喜欢的、各种各样的精巧物件有着天才思维之外,生活中的他有点呆、有点中二。

这体现在他不愿意和青梅竹马的柳七娘成婚,也体现在面对父亲突然死亡时的相对淡定。

风起洛阳为什么要把武思月写死(百里二郎听懂暗示)(7)

他真如神都洛阳人口中那样,除了美食、各种精巧的百工设计之外,一无是处吗?

当然不是!

他不但不傻,而且很机敏,有超强的应变能力。

所以,在临川别业的时候,不会武功的二郎并没有吃多少亏,因为他会就地取材,懂得用铜水击退对手,懂得借力打力。

探访临川别业的后果是,柳襄死了。

风起洛阳为什么要把武思月写死(百里二郎听懂暗示)(8)

尴尬的是,百里弘毅和武思月赶到的时候,看到了高秉烛,这简直就是百里延死亡现场的情景再现。

然而,更值得深思的是,春秋道的背后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让河东柳家这样的名门世家、兵部尚书这样的六部大员心甘情愿为他卖命?事情败露之后,毫无怨言地选择死亡?

复盘一下柳襄的暴露过程,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风起洛阳为什么要把武思月写死(百里二郎听懂暗示)(9)

告密者林钟父女从奁山来的路上就被跟踪追杀,与此同时,百里延和柳襄结成亲家,百里延在娶儿媳妇的当晚去世。

百里延很可能预料到了这个结局。

紧接着,百里弘毅查到了铜料消失和柳襄有关,然后和高秉烛、武思月等人里应外合偷出账本。

临川别业暴露,柳襄死了。

风起洛阳为什么要把武思月写死(百里二郎听懂暗示)(10)

问题来了,临川别业是永川郡主的产业,作为圣人最得宠的小孙女,她缺钱吗?怎么会把自己的产业卖给别人?

还有就是,既然联昉已经被渗透,就连铜矿失窃这样的大事都没有发现,怎么会那么巧,偏偏在这个时候就发现了木炭交易的异常。

对手大意了吗?

显然不是,对手故意这么做的!

风起洛阳为什么要把武思月写死(百里二郎听懂暗示)(11)

目的是让高秉烛他们查到这个线索,再顺藤摸瓜查到巽山公府。

在他们查到之前,临川别业铸造坊里的重要物品早就转移干净,留下的伪钱不是让内卫们看的。

而是让圣人看到的是巽山公偷铜料是为了铸造钱币中饱私囊这个事实,隐藏的却是另外一个惊天大秘密。

而布局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出现,她就是看着人畜无害的永川郡主。

风起洛阳为什么要把武思月写死(百里二郎听懂暗示)(12)

她的李姓皇族身份足以让兵部尚书和巽山公这样的权贵信服,也足以让效忠圣人的百里延惧怕。

所以,不管是甘愿入局,还是不得已而为之,一旦暴露,他们宁愿选择身死,而不是站出来指出幕后主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