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相比于汉唐等王朝来说,无疑要显得不够格得多,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其在军事上的弱势以及实际疆域的狭小。
可以说,终两宋三百年间,中国都未曾真正在军事层面站起来,这也造就了宋朝在历史上屡遭批评的名声。
然而,宋朝却在经济和文化层面达到了一个顶峰,尤其经济层面更是堪称创造了中国古代封建史的一个黄金时代,这又不得不引人啧啧称奇。
也正是在这种经济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宋代出行工具也获得了较大的进步和更新。
一、宋朝出行工具的进步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支持
1、南方在宋朝时期得到大规模开发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曾长期作为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中心,其原因就在于相比于南方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势,北方更为适合农业文明的发展。
数千年前,由于当时中国大陆的整体气温相比现在要更高,整体降水量也因此更高。
现如今北方所面临的缺水问题在当时并不会对人们造成较大的困扰,人们甚至在能够河南、山东等地区达到一年两熟的地步。
相反,南方崎岖复杂的地形地势以及降水量过大则为文明的发展壮大造成了困难,南方自然不受到早期先民们的青睐。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南方的社会发展自然只能长期落后于北方,陆上交通工具也在平原遍布的北方成为主流。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北方却由于连年战乱的破坏而逐渐衰弱,并且在魏晋时期首次开启了中国经济重心向南转移的进程。
直到唐朝时期,南方尤其是江南和两广地区已然成为中国的经济腹地,人口也大量集聚在此。
当宋朝建立后,由于宋朝在军事上的弱势,使其不仅无法完成北方统一中原的任务,还导致自身所辖的疆域不断缩水、一直南退,最终反倒是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发展。
而在河湖分布量远远大于北方的南方地区,水上交通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则极为重要,无论群体还是个人都是如此。
因此,宋朝时期的交通工具呈现出一种明显的水陆共存局面。
2、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交通工具的改善注入了动力
宋朝时期,宋朝政府陷入了一种严重的财政困境。
一方面,宋朝本身就人多地少,存在严重的人地矛盾,南宋时期这一问题则更加严重。
而农业活动的进行不仅需要大量土地才能够完成,其收益也并不算高,这就导致宋朝政府无法通过农业税收来获得足够的财政。
另一方面,宋朝由于自身政治体制的问题,出现了著名的三冗问题,即冗官、冗费和冗兵,尤其冗兵让宋朝政府每年都需要为巨额的军费支出买单,使其不堪重负。
在这种情况下,宋朝政府只能选择扶持商业发展以换取财政上的富裕,这也造就了宋朝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发达,使宋朝的社会风气与其他封建王朝相比可谓是截然不同。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群体逐渐发展壮大,商业贸易活动的规模也随之扩大。
作为一种流动性极大的活动,商业贸易在很多时候都需要商人在全国乃至不同国家间奔走,如假如河南缺盐,广东富盐,商人便需要将广东的盐运送到河南去才能够盈利。
在这一过程中,交通工具的重要性就愈发凸显出来,安全、快速、承载量大成为人们对交通工具的新要求,并促使了它的进步。
另外,也正是在这种商业氛围浓厚的社会环境下,普通百姓不仅能够拥有足够的金钱坐上更高的出行工具,工匠们也会花更多的时间在如何改良和创造出行工具上,从而推动了出行工具的整体发展。
二、宋朝出行工具的进步体现在多个方面1、出行工具的类型相比前朝变得更多
在宋朝时期,出行工具的类型相比于唐朝时期增加了多达三十六种。其中,除了凌床外,其余三十五种都是陆上交通工具。
当时,为了表现出皇帝的特殊地位,宋朝专门制造了一种以唐朝时期玉辂为原型的大辂,由此增加了辂的类型。
在辇上,宋朝时期产生了平辇和朱辇,只不过它的乘坐人被限定为了皇帝,非普通人能够染指。
在诸多交通工具中,舆的增加类型最为多样,多达十四种,有十二神舆、交龙鼓舆、鼓楼舆等。
在轿上,宋朝时期则增加了五种,分别是鼠尾轿、暖轿、凉轿、山轿和梯轿。
车在各类交通工具中所增加的数量排在第二,仅次于舆,有着十三种,有凉车、青旌车、飞鸿车、虎皮车等等。
有趣的是,凌床并非是在水上通行,而是在结冰的水面上通行,是北方居民为了解决冬季出行问题所发明。
2、出行工具的阶级性大大削弱
在古代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下,既是为了表现出自己的尊贵性,也是为了从思想层面维护自己的统治。
代统治者善于从方方面面来对强调人们的不同身份,并且要求他们仅仅遵守属于这个身份的各种规章制度,否则就会遭到严厉的惩罚,交通工具自然也包括在内。
正如上文所说,辇便是皇帝专属的一种出行工具。而在唐朝时期,就连乘坐马匹也绝非一件寻常的事,“商贾、庶人、僧、道士不乘马。”
除此之外,檐子这种出行工具的乘用也被施加了严格的限制,只有官僚统治阶级家的妇人才是受用主体。
但是,在宋朝时期,这种出行工具的阶级性却遭到大幅度削弱,其中较为明显的便是犊车。
在宋朝之前,犊车被视作是一种只有皇室成员和贵族才能够使用的出行工具,但在宋朝时期它却慢慢走向了千家万户。
即便宋神宗时期曾专门下令对人们使用犊车的情况加以限制,却还是难以遏止这种流行趋势。
另外,轿子在宋朝时期也逐渐走下神坛,在宋哲宗时期甚至成为了一种文人墨客和豪门大族所普遍青睐的出行方式。
虽然普通百姓难以坐上雍容华丽、制作精良的轿子,但竹轿这种材料较为简单的轿子却还是能够承担得起,在南宋时期已经成为普罗大众的首要选择。
3、畜力逐渐被人力所代替
宋朝时期,中国的人口增长进入了一种爆发期,其人口最多时达到了一亿两千多万的数量,这在农作物种植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古代无疑是惊人的。
同时,宋朝的疆域相比前朝又大幅度缩小,南宋更是仅仅占据了江南地区的半壁江山,这就大大加重了宋朝的人地矛盾。
相比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宋朝时期的马匹却由于宋朝的军事需要以及燕云十六州等良好马场的失去而显得稀缺起来。
因此,即便宋朝士大夫们认为用人力抬轿来代替骑马出行有违传统,最后在现实面前却也不得不低头,开始放弃乘马。
4、出行工具在制作上取得了较大进步
宋朝时期,由于宋朝统治者实施了不抑兼并的措施,使得宋朝内部出现了大量土地兼并的情况,许多农民因为失去了土地而不得不前往城市内部成为工商业的一份子。
这就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手工制造行业也因为这些人的进入而更容易取得进步,出行工具当然也不例外。
当时,宋朝为了在对外出使时展现出自己的繁荣强大,宋朝政府曾多组织人制造出新型的出行工具。
宋神宗便曾下令“诏使高丽涉海新舟并赐号,其一曰凌虚致远安济神舟,其次灵飞顺济神舟。”
相比于当时的高丽和占城等政权的使者的出行工具,宋朝使者确实说的上一句倍有面子。
另外,由于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从专注于物质满足转向于对精神享乐的需求。
社会整体的审美情趣得到大幅度提高,对于装饰物品的要求自然也越来越高,这一点也体现在了当时的出行工具之上。
当时,当皇帝和皇室成员等统治阶级出行时,一般都要将自己的出行工具涂上一层金银进行装饰,坐垫制作的材料也较为考究,以锦和裀为主,讲究的就是一个舒服。
虽然平民百姓无法负担得起这种堪称华丽的装饰,但也会尽量用颜色的鲜艳或者其他一些翡翠等对出行工具进行修饰。
当然,由于宋朝本身孱弱的军事力量,这种社会的繁荣终归是无根浮萍。
四、总结
总的来说,宋朝时期出行工具的发展是相当显眼的。
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宋人不得不在出行工具上花费更多心思,而大量从土地上被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则成为了改进出行工具的一员,为其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基本动力。
因此,宋朝时期的出行工具无论是在类型还是在制作上,不仅显得更为丰富多样,其装修也十分富丽精美,达到了一种实用性和观赏性兼备的地步。
虽然宋朝的辉煌已经在漫长的历史硝烟中消失,但其对于出行工具的改良创造却仍然不断影响着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