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是学生在初步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迁移应用,从而进入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作业完成度以及完成过程中学生的满意度,是影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关键因素。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出发,对作业管理机制、作业总量、作业设计质量及作业完成指导都提出了明确规定。

其中,作业设计质量与核心素养的培育密切相关,但是“作为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作业,是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但当前的作业却与素养发展目标存在差距”。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将语文核心素养贯穿语文作业设计的始终,从而满足作业设计减量、增质、提效的新诉求,成为教师教学实践的一大难点。当前关于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体现导学助教功能、展开学生思维过程和倡导差异分层发展等方面;在分层设计方面,倡导借助多元智能理论,个性与现状相结合进行分层,变“量”与变“形”相结合进行布置,多元与全面相结合进行评价。

“双减”政策实施后,有人强调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做到精简化、层次化、多元化、理性化。有人提出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抽取单元大概念,导航作业设计;组建高效任务群,精简作业设计;基于作业监控系统,个性化作业设计。然而将语文核心素养视为“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质量提升的核心,从具体学段控制作业数量、明确作业功能价值来展开“语文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的研究相对较少。

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目标(语文核心素养双减)(1)

本文拟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语文核心素养与作业设计有机结合,具体从小学高年级段(即五、六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外作业跨学科交叉作业大概念单元作业基础性作业等方面入手,促进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形成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关键能力,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学科素养。

一、树立“素养”导向作业观的必要性

在“双减”背景下,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作业设计是满足其在设计原则、设计趋势、设计基准等方面要求的有力突破口,也是由以往作业设计的“练习”导向作业观转向“素养”导向作业观的实际需要,具体体现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改善语文作业设计现状的需要提高语文作业设计质量的关键

二、“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的新诉求

作业在教与学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一方面,作业可以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评判依据;另一方面,作业也可以作为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的杠杆,推动学生对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双减”背景下,作业应突出育人性,将作业设计与学习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把作业设计视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控制作业数量,多维度提质增效

“双减”之于减轻作业负担在宏观上体现为对设计原则与设计趋势的要求,在微观上则可细化为教学实践中对作业数量及作业功能价值等方面的落实。以语文核心素养作为作业设计的导向,根据小学高年级段学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特点,结合统编教材中的具体篇目及要求,探讨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课外作业转为课内作业

·语文科作业转为跨学科交叉作业

·课时类作业转为大概念单元作业

四、明确作业功能,立足核心素养

(一)关注语言运用,灵活设置基础性作业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核心素养的第一要义,也是语文课程之本。首先,加强作业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其次,开发校本作业,增强作业的实践性。此外,教师还需提供作业完成的有效路径。

(二)着眼思维提升,丰富拓展性作业形式

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下,学生早已有了应对作业的思维定式,对作业存在“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这一刻板印象,从而削弱了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创造思维与想象思维的发展。首先,增加作业设计主体。其次,关注学生思维差异,设计分层作业。

(三)善用阅读类作业,提升审美品位

无论是小学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还是初中的“名著导读”,再到高中对“整本书阅读”的强调,都显示出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因此阅读类作业在“双减”背景之下应成为最主要的语文作业类型之一。首先,阅读能力与审美能力密切相关。其次,作业设计也应具有艺术性和美感,教师要让作业成为学生感受美、审视美和创造美的学习活动。最后,小学高年级阶段应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看法和判断。

(四)充分利用体验性作业,积淀文化底蕴

文化是精神现象、精神方式和精神载体,包括精神、价值观、知识及其文化作品和产品。语文核心素养中“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外延主要包括认知与沉淀、理解与认同、继承与弘扬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呈现出递进的特征。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带动学生学习和了解优秀文化,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达到自觉弘扬的高度。教师还应注重开发体验性作业,让学生在文化体验中进行文化传承。

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其实就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文化素养的过程,教师应根据作业特点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人文要素。在小学高年级对学生识字与写字能力的规定中,要求学生会认3000个字左右,会写2500个字左右。这一学段识字写字教学及复习的比重较大,在作业设计中就可充分利用汉语言文字文化,将“六书”汉字造字法的知识引入识字类教学的作业之中,加深学生对字形和语言的理解与记忆。扩大作业设计中的对话比例也是加深文化理解的有效方式。此外,教师还可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档案馆、博物馆等方式促进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了解。

总结:“双减”政策对作业设计的变革起到了催化作用,尤其是在设计质量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作业设计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背景之下,立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优化作业设计质量提供了新的路径。从减量、提质、增效等角度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作业设计相结合,可以为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提供具体思路。

(本文字用于研究交流,如有侵权、表述不当等问题请大家一定及时联系,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